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殺害,李白究竟和李建成有沒有關係?為什麼?

funnyapp


李白和李建成有關係的可能微乎其微,因為根據史書記載以及李白的行為作風來講,如果有關係,李白不可能大鳴大放的出現在世人眼中。

李白一生才思不竭,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流傳後世的共有1010首,對於才氣擔得起“詩仙”,而如此高產,如此有才,還這麼勤奮,簡直不給人留活路。李白的詩歌獲得讚譽無數,在此不表。具體來談他的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他到底和李建成有沒有關係?

第一、關於李白身世的一些記載

對於李白的身世之謎,還要從歷史遺留下來的資料中來找。其中有兩處明確記載了李白出生地、家族和身世。宣州當塗縣令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及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草堂集序》記載:“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記載:“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啐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編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邑,遂以客為名。高臥雲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

這二位都是和李白關係過密之人,對於李白身份的事情肯定不會去胡編亂造,但是也有人質疑,因為根據李白的《為宋中丞自薦表》裡面說自己“五十有七”,寫這個表的時間是757年,那往前推算,李白出生的時候那就是701年。

但是根據上面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這段:“神龍初,潛還廣漢”,“公之生也”意思是說,在705年潛回廣漢後才生的李白,明顯時間也是對不上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李白的這個《為宋中丞自薦表》具體寫的時間是無法確定的,所以這個也就沒有辦法確定李白到底是不是701年出生。

呂華明在《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寫作時間考辨》(《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認為《為宋中丞自薦表》作於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楊栩生則認為此文作於公元757年(至德二載)。因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學術界也存在較大的分歧。從親疏遠近,以及資料的出處(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來看,我其實更願意相信李白出生在705年的蜀地。

第二、關於李白這個家族的記載

李白一生交友甚廣,但是關於自己的身世和家族很少提及,以李白的灑脫的性格,還之所以對自己親近的人都有所保留,定然是不能說,以免給自己和家族帶來麻煩。李白身世一直像個謎,不僅如此,他整個家族的來龍去脈也沒人知道,估計李白的父親李客也可能是化名。

從李陽冰、範傳正的文章可以看出,李白家族之前很是顯赫,涼武昭王暠九世孫,雖然已經過了很多代,但祖上也是當過皇上的,屬於當時的世族階級。

《上安州裴長史書》記載:“五歲誦六甲。”除了說明李白自幼聰明過人,還能得到他從小能受到教育的信息。雖然唐朝政治開明,國富民安,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讀書,能讀得起書的不是達官顯貴,就是有錢人家。另外,李白不僅是才高三層樓的詩人,還是仗義之劍的俠客,他的劍術從何而來,不可能像武俠小說裡掉個坑裡撿到本秘籍就可以練成蓋世奇功的,其實,古代沒有一定身份以及錢財,讀書和練武就想都不要想了。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李白家世比較顯赫,就算不是達官貴人,那麼也是富甲一方,如果是這樣的,那麼,為什麼後來沒有提及李白的家族,有可能犯了什麼最,隱匿了起來。

從這裡可以稍微發揮一下想象,李白難道真的隱太子李建成的後代,或者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宣佈李暠為始祖:“殿中侍御史李彥允等奏稱,與朕同承涼武昭王后,請甄敘者,源流實同,譜牒猶著……自今已後,涼武昭王孫寶已下,絳郡、姑臧、敦煌、武陽等四房子孫,並宜隸入宗正,編諸屬籍。”那麼李白是涼武昭王暠九世孫為什麼沒有被編輯在冊,而是特批准李白隸於宗正寺,亦被編入皇族戶籍管理。

根據上面的來看,皇族李家族譜上面肯定是沒有李白這一支的,如果是有,那麼也不可能是李建成的後代,根據史書記載以及野史記載,玄武門之變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對李建成的後代趕盡殺絕,特別是男丁,五個兒子都被殺了,李建成一共只有六個兒子,其中一個早夭了,剩下的全部被殺,所以根本不會是李建成的後代,所以說,李白和李建成其實是沒有一點關係的了。


小南史


李建成共有六子,其中長子早卒,剩餘五子在玄武門之變後全部被殺,以當時情況他們留下後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李白和李建成根本就沒有關係。


心飛揚237543337


李白和李建成有沒關係,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看。


從諸多後期研究者來說,他們或從其詩歌推斷,或從其詩集序或歷史記載來判定,其實有一個邏輯問題。

歷史上李白是因為詩寫得好,而被推薦給皇帝的,起初也沒有封官,就是跟著皇帝隨時寫讚美詩。他死後,自曝身世,他還有其他本家,如果如此高調,那麼後來的皇帝會任由事情如此發展嗎,會不會滅族嗎?

後世研究李白身世的依據都源自或者說會引用李白身世最原始的兩篇記載,即一個是宣州當塗縣令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一是宣歙池等州觀察使範傳正為李白所作的墓誌銘《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另外還有官方的記載,後晉劉昫所著的《舊唐書·列傳·卷一九零》,宋祁、歐陽修所著的《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二十七》,以及李白的文章詩詞等。



他們以此為論據能夠站的住腳嗎?

從歷史記錄來看,隱太子李建成6個兒子,1個早卒,5個被殺;李元吉5個兒子都被殺。李建成死時38歲,長子早亡,有孫子可能性很低,李元吉更小,也不會有孫子,因而即便是李世民安排自己的兒子為二位承嗣,也是已經被武則天滅門。我們假設李建成有孫子,按照《開皇律》“十惡之條”,參與謀逆全家都會“坐誅”,況且李建成、李元吉貴為黃胄,唐代戶籍制度已經很完善,他的子孫自然登記在簿,不會發生沒有登記一說。如此,李世民會放過嗎?



我們舉個例子:隋煬帝皇后蕭氏,在隋亡後逃匿到突厥,都被太宗命李靖攻破追回圈居長安,這個蕭後已經沒有後代,對李世民的皇權構不成威脅,還要如此興師動眾,更何況李建成、李元吉更具有威脅性的皇權爭奪者子孫?鍘草除根就是武則天從這裡學來的!


李世民睿智狠毒,他敢對皇權有一點馬虎嗎?他不敢,也不會,“臥榻之下豈容他人打鼾!”,他知道自己稍有仁慈,下場就會和那兩位一樣,或許更加慘。

所以有郭沫若先生說李白“冒姓”,或者說李白為李建成之後,都是美好的猜想,絕不可能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