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英語變成副科,為什麼有的人極力反對?

君子玉言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我有一個學生是學理科的,但英語學得也很好,碩士讀完後,他分到北京航天航空研究所。有一天,他的母親到我家來,驕傲地說,你的學生出書了。她把書拿給我看,是一本世界發達國家出產的各式飛機的書,我的這個學生把它翻譯成中文,供我國借鑑國外先進技術,飛機性能等都進行了介紹。通過這個例子說明,學理科的人也應該學好外語。我認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的人適合當科學家,有的人適合當高級技工(進口外國先進機器起碼得會看英文說明書),有的人適合當醫生,教師,普通工人,農民或幹其他職業,但不能因為有的工作不用英語,就把它的學習要求降低了。因此,不同意英語變成副科。


朱老師4FD


很明顯!只有觸動了他經濟利息的人才會反對!

一類是課外英語輔導類人員。這一類絕對是佔絕大多數。這類人只關心自己的收入。

二類是崇洋媚外的被洗腦的頑固分子。這類人奴性相當高,受國外文化洗腦入侵,骨子裡認為外國文化比中國文化好。

其實說來說去,歸類來歸類去總不外乎這兩類人。要麼改革擋了他的財路。要麼改革動了他的思想。


用ANNA表示很喜歡你


首先,在2018年很多高校大面積的取消了英語專業的招生,證明英語已經走向生活化和大眾化,大眾的英語水平和積極性已大幅提高,不再需要國家的某種刻意強調。同時也意味著市場普遍性的專業英語人才已經過剩,國家也沒有必要浪費更多公共教育資源在英語教育上,以導致人才的社會供需不匹配。

第二,不再過分強調英語也其實是中國影響力逐步提升的表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學習漢語。

第三,80、90後中小學教授的英語,很多人在步入社會後用到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再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符合現代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殊不知有多少人僅因為一門以後根本用不到英語而被好大學拒之門外,這其實是一種教育的解放。

第四,英語雖然逐漸大眾化了,但如口譯、同聲傳譯等高級人才確是萬里挑一,培養一個高級翻譯人才不是大學裡每週幾節英語課就能培養出的,花費的起碼是五年以上沒日沒夜的培訓和實戰指導。人人都變成英語行業的專家明顯是不現實的,所以把英語作為副科並不是不重視英語了,相反是更重視了,因材施教,結合學生自身興趣培養,把最合適的資源留給真正想學且適合學的人,以此培養最合適的人才,才是教育的根本之道。


遇見小杰哥


沒有英語教育中國還是中國,中國該成強國還是成為強國,但是沒有數理化生物教育中國還能不能成為強國?極力推廣英語教育就是文化漢奸。想想以前課本上教的日本人當年對國人進行奴化教育就是讓國人學日語。還有最後一堂課講的也是文化入侵。


老鄉別走送溫暖


其實英語 在中國本來就是副科 靠著那些單詞 和語法的簡單文字 怎麼能和上下五千年的泱泱漢語相提並論??我工作四十多年 從未用英語演繹 但海歸們卻要中華兒女全學英文 淡化中文 豈有此理!!!


楊梅山6


生物是國防、生物是醫療的基礎、生物決定地球上有沒有炎黃子孫、生物基因武器是未來戰爭的趨勢,生物科技人才決定未來一切的制高點,所以說教育高考要改革:生物、化學列為主課,英語選修課。看看美國的生化基因武器,在亞太佈置,就明白了。




楊amway


有人講學英語有無數好處,不學英語似乎就是自絕於天下。英語定為官方語言,全中國人都講英語,就世界第一了?

語言學習有其生物規律,一出生母語學起來最容易。既然我們母語是漢語,就應該面對現實。不是所有人都有精力和天賦,同時熟練掌握2種語言。


tangtaotnt


日本人的英語比較差,但是影響到強大了嗎???俄語有多少人學?影響到我們學習造飛機坦克了嗎??? 語言就是一個工具,有必要搞得甚囂塵上地去學嗎??? 再說也不是不學,是降為副科。


會飛的魚竿79


我是贊成的:

理由1:變為副科,並不是取消,很多反對派人士喜歡以遍蓋全;

理由2:英語當然是世界最強語言,但同時也還有法語、日語等可以走出國門的;

理由3: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走出國門,畢竟是小部分,而日常工作閱讀、理解,估計學到50分就夠用。

理由3: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語言天份,可能他數學非常厲害,可能化學,可能物理,為什麼要他浪費那麼多時間?而壓制了一個未來的化學家、醫學家?


達文西1826


變成副科堅決支持。換個思維想想,漢語也是通用語,沒見那個國家並列成主語?英語能夠實用即可,沒必要弄的比外國人還精通。不管在那裡人們注重的應是實際能力而己。就算學好英語在外國的作用還不如在本國的作用大。所以變成到副科是正當的。

另外何必將外國主語強加在自己的母語之上。學習外國先進的東西不是全都照抄。無選擇的學習就是教條是崇的過頭了。更是對自己優秀文化的放棄。搞好德,智,體,才是對未來的最大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