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直接體現了重疾保障的純成本,傳統商業重疾險的費率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嗎?

保而易見


不好意思,我是看錯了嗎?相互寶體現了重疾保障的純成本?

相互寶是什麼?說到底就是互助形式的眾籌,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的死氣白咧往保險上面靠而已!如果相互寶都能體現重疾保障的純成本了,那麼你還不如指望國家再次啟動免費醫療了!

有很多人跟我說,相互寶好啊,只要幾毛錢我就能有30萬的重疾保障。全中國14億人,每人給我1塊錢,你還能有14億呢!你為什麼還要上班?你有14億了,還上什麼班?還不挨家挨戶敲門去?

在這裡我不想去解釋相互寶為什麼不靠譜,因為我一說,下面一定是罵聲一片,我自問我的影響力比不上馬雲,但是我想提醒各位,相互寶是相互寶,他不是保險!不要把相互寶拿來跟保險相比!也不要說保險怎麼樣怎麼樣,他馬雲的眾安保險是幹嘛的?不是賣保險的?同樣是保險,馬雲的眾安就是良心企業,別家都是坑蒙拐騙?你還說你是理智的?你猜我信嗎?


老吳聊保


相互保體現了重疾險的純成本???納尼??。。。。OK,我們一點點來說。

相互寶不能稱作是保險,它是一種互助形式的產品,不同風險的人加入成本是一樣的,從而造成了不公平的預期,是預期,不是當下就能看出來的局面。具體不詳述,容易跑題。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相互寶真便宜,只要1毛錢,瞬間擁有30萬保障,保險公司真坑。。。這個情況其實和這幾年大家看到壽險行業每年收取保費是理賠款的很多倍,就直覺認為保險公司暴利,保費這麼多,理賠這麼少?

為什麼呢?這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的兩個原因如下:

第一,我國的壽險業真正高速高速發展是在2006年國十條之後的事情,而且除了2018年外,都是高速發展的十幾年,這裡面絕大多數大部分都是年紀25-45歲的人,而這些年大部分人投保的都是帶終身壽功能的終身重疾險,這些保單遠遠沒有到理賠的高峰期,加上投保人越來越多,目前數據上肯定是收進來的多,賠出去的少。

第二,和相互寶不一項,目前大家投保的長期型重疾險都是有現金價值的,這部分錢是屬於投保人的,只是暫時放在保險公司不能動而已。如果你把現在已經投保的重疾險扣除現金價值部分,我想每年收的保費至少得腰斬。


相互寶真的便宜嗎?我現在不好給出絕對的判斷,還是那句話,讓子彈飛一會,過個五年十年再看。

相互寶可不可以投?當然可以投,我自己也投了,當然這跟我為自己配置保險的計劃沒有衝突。對於相互寶這種看似新事物的東西,我向來很有耐心去觀察它。不要貶低它,更不要神話它,不要踩死它,也不要捧殺它。


關於重疾險的費率有沒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其實這兩年重疾險的種類越來越多,考慮到的因素也越來越豐富。一些性價比非常不錯特定重疾、純重疾、定期重疾產品紛紛出臺,比如30歲,50萬重疾保額,20年投。有些產品可能要接近15000左右一年,有些產品則只需要7000一年,而且並不見得便宜的產品保障責任比貴的產品差,而是看有沒有其他成本,比如你不知道有這樣的產品,比如你相信金融產品還有品牌概念。。。


保樂金融


直接體現重疾承保有待商榷。畢竟大多數是年輕人,而且相互寶沒有保費豁免,沒有太多的輕症責任,甚至沒有多次賠付等內容。而且是定期的,你換孩子買定期60歲的純重疾看看,保費也不高。

0歲男,20年交純重疾不含輕症,保到60歲,30萬保額不到600元,你自己算算唄


小沐沐爸阿翔


雖然我也加入了相互寶,但是也買了重疾險,現在玩相互寶的都是多大年齡的?有沒有6,7十的?就算有也加入不進來,相互寶很好的把重疾高發區間的人群屏蔽掉了,啥時候能讓加進來的人保到終身,你這話我才會認同。


孔明9876133


就問你相互保60歲後生病還保嗎,壽險保終身就怕互助別人一輩子,到自己60歲後要保障確保不了,準備輕鬆籌,水滴籌嗎?


我要實話實說咋地


相互保只是提供了一個平臺,沒有真正的保險作用!需要收手續和管理費,如果發生重大疾病,不是合同約定的快速理賠!配不配的決定權還在組建的陪審團手裡,花的錢很少,不一定起到應用的作用!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行業去做,不要抱貪圖小便宜和僥倖心理!生命是開不得玩笑做不起實驗和檢驗……


華夏黃氏


傳統商業重疾險費率有下降空間,但我不同意你說的是重疾險的純成本。相互寶可以說是一款定期重疾險,就算使用了保險的健康告知和重疾條款,但本質還是互助,打了個擦邊球而已!你的這種提問有誤導性質。


用戶103127936


相互寶是互助,不是保險!不要混淆視聽


大熊保險經紀


買買可以,完全依賴就不行吧,幾乎免費的東西能好到哪去,年齡大的不能買,年齡大了保額降低。。。。突然停了呢,


清楚保


重疾的發生概率其實是很低的,從各大互助平臺就可以看出來了。商業保險的重疾險保費其實太貴了,有很多都達到65歲如果沒有出險的情況,(所交的保費+所交的保費產生的利息)大於保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