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示表》是鍾繇的五表之一,學寫小楷的可以從此開始

鍾繇的楷書有《宣示表》、《力命表》、《賀捷表》、《調元表》、《薦季直表》等“五表”,它們都是小楷。雖然真跡早已佚失,現僅存宋朝以來的法帖刻本,但卻保存了我國楷書早期奠基人鍾繇楷書的大致風貌,所以彌足珍貴。我國楷書的書寫風格雖然在東漢末已經有了萌芽,可是最後使楷書與隸、篆有明顯區別,並且省去隸書蠶頭燕尾,增加鉤挑,修改結字體勢,創制書寫法規,從而使楷書從隸書中徹底分離出來,則是魏晉之際的事,而這期間最大的功臣當數鍾繇,他在當時既是國家重臣,又是書法家,是早期提倡用新書體楷書寫文章和奏摺的人,正因為他的政治地位,才使得楷書被官方認可,得以推廣,成為正規合法的書體。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南北朝時代,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被稱為“四賢”,以後長期與王羲之合稱“鐘王”。

《宣示表》是鍾繇的五表之一,學寫小楷的可以從此開始

《宣示表》是鍾繇的五表之一,學寫小楷的可以從此開始

《宣示表》是鍾繇的五表之一,學寫小楷的可以從此開始

《宣示表》是鍾繇的五表之一,學寫小楷的可以從此開始

《宣示表》是鍾繇的五表之一,學寫小楷的可以從此開始

釋文: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於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慼,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權之委質,外震神武。度其拳拳,無有二計。高尚自疏,況未見信。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當護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許,許之而反,不必可與,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許而不與,其曲在己。里語曰:何以罰?與之奪;何以怒?許不與。思省所示報權疏,曲折得宜,宜神聖之慮。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與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數者,有似於此。粗表二事,以為今者事勢,尚當有所依違願君思省。若以在所慮可,不須復貌。節度唯君,恐不可採,故不自拜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