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經淪落到了用“陰謀論”趁火打劫的地步

美國已經淪落到了用“陰謀論”趁火打劫的地步

前幾天本人寫了一篇文章說《陰謀論不是好東西》,裡面專門提到這個邏輯流行下去早晚有人會用同樣方法往我們頭上扣帽子,果不其然。日前美國參議員軍事委員會的科頓最近就在用這個邏輯大發厥詞,惹得我們駐美大使崔天凱不得不回擊“還有人說這些病毒是來自美方軍事實驗室而不是中國的, 類似的瘋狂言論我們怎麼能相信?

這次疫情爆發之後,美國的態度很有意思,說是要援助喊得山響但是實際上來了啥援助,似乎我們是沒咋看見。反而是俄羅斯不吭不響的運來了幾飛機的防疫物資。

很多思維奇怪的人也正在努力的把“瑞德西韋”吹上天,按理說這個藥本來是開發了打算對付埃博拉和艾滋病什麼的,結果在二期試驗時候紛紛敗給了其他的藥,基本等於一個流產的項目,只是這次死馬當作活馬醫的用用,發現對付NCP(新冠肺炎)或許有點用,現在來華搞得其實就是三期試驗。

記住一件事,在美國搞三期試驗是很花錢的!藥廠別說什麼免費,那是要倒找參與的志願者很多很多銀子滴!!

現在不過是雙方各取所需,當然了,如果真的有用處倒也是一件好事。可是那邊參與實驗的病人吃下去才幾個小時,各種這個藥有神效的說法已經漫天飛舞了。

舉個例子吧,你手上如果不小心碰破一塊皮,然後發炎了。你用了點消炎藥,這個炎症很快沒了,可是那塊碰破的皮還是要慢慢長回去吧?只要不是這個藥是仙丹,肯定如此!

這些說法就是專門騙沒腦子的。

但是製造這些說法到底是怎麼回事,也很有意思。以本人看法,最客氣了說是給藥廠大造輿論吹起來他的股價,不客氣點嘛,你們懂的……

明擺著表態的還有一位——美國商務部長喜滋滋的放話說,這件事有有助於製造業迴流美國。

美國在此事情上到底啥態度也就可見一斑了。

不過大家也別奇怪,這個做事方式就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從美國建國開始,就是這個路子。

想當年,北美獨立戰爭打起來了,不過戰場的主力可不是華盛頓帶著的“大陸軍”而是法軍!華盛頓硬著頭皮當上司令官後最關心的就是法國啥時候來幫忙。聽見法國真的來結盟了,他才一顆心放進肚子裡。

法國出了多少力?別的不說,著名的約克鎮大捷吧,海上堵住英軍退路的是格拉賽伯爵率領的32艘戰列艦組成的法國艦隊,陸上包圍英軍的部隊裡羅尚博伯爵率領的法軍也超過萬人,配備了343門大炮,那是絕對主力。美軍呢?嗯,也來了幾千人,帶著32門炮,反正比打醬油強了那麼一點點。

獨立了之後美國幹啥呢?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93年英法在歐洲又開打了。美國怎麼辦?

按理說,法國為了美國獨立花光了國庫最後一個銅板,鬧得國內都大革命了,而且美國和法國之間還有個同盟條約呢。這還不趕緊去幫忙啊?

事實恰好相反,當時還是華盛頓當總統,他老人家第一時間宣佈“中立宣言”,呼籲美國公民不要加入兩國交戰的任何一方。要說讓美國不捲入歐洲列強的鬥爭是為了維護當時還弱小的美國利益,這個可理解。可是轉身他就派人跑去找英國簽訂了一個“傑伊條約”,根據這個條約,美國放棄跟西印度群島一切有利可圖的貿易,對英國放開密西西比河的航行權,不賣給英國對手私掠船(當年打擊對手專用的官辦海盜)……只不過換取了英國從東北部的緬因州幾個地方撤軍和不再騷擾美國船了。活脫脫一個不平等條約啊!

當時英國忙著跟法國開打,看見這個條約好處不少很滿足,就簽了。可是這把法國氣壞了,你這不是賣朋友嗎??密西西比河那邊就是當年歸法國的路易斯安那領地,你讓英國人自由航行不是等於把我家送到了英國軍艦炮口下?西印度群島法屬島嶼的貿易也被切斷……

其實美國打的算盤不復雜,趁著英法兩個能夠得著自己的大國打起來撈一票啊。英國雖然承認美國獨立,但是經常找藉口扣押美國船,打是打不過英國海軍的,現在英國無暇他顧,給英國點好處換來自己能先消停一陣子,至於法國嘛,你不爽能怎麼著,能來咬我啊?英國就夠你受的了。

此時不出手還待何時?就這麼,美國把法國給賣了一個好價錢。

因為這件事,美法關係鬧到了破裂的地步,雙方開始了一系列的軍事摩擦,幸虧美國國內的民主共和派傑斐遜等人實在是看不過去了拼命反對,要是按照聯邦黨人哈密爾頓等的意思美國還對法國宣戰呢。不過,就此美國就“名正言順”把那個法美同盟條約給廢除了。

噁心不噁心?故事還沒完呢……

法國大革命鬧得國內亂糟糟的,外面還跟英國開掐確實沒太多力氣顧及美洲殖民地了。等著傑斐遜上臺後,美國倒是拿出來姿態去跟法國緩和關係,不過第一件事是笑嘻嘻的跟法國商量,你看你路易斯安娜那片地,眼瞅著也要被英國人搶去了,要不賣給我?

當時法國正好趕上拿破崙上臺立足未穩,他盤算著先當皇帝再說,於是也就答應了。

1803年美國以大約每英畝三美分還是四美分的價格向法國購買超過529,911,680英畝(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購地所涉土地面積是今日美國國土的22.3%,在當時讓美國國土面積膨脹了一倍!!

往下在每一個關鍵性歷史節點,美國都趁火打劫,從不錯過。

比如19世紀末,西班牙國內自由派和保守派鬥得你死我活,沒心情管自己那點殖民地了,殖民地就各種反抗和革命。古巴,菲律賓等地眼看革命就成功了,開始美國跑來說“我是調解人”,西班牙當然不幹啊,那就開打嘍……

這邊美國還是要把面子功夫做足了,先在報紙上大造輿論說古巴革命者被多麼殘酷的鎮壓,人民多麼苦難,然後放手讓逃亡在美國的古巴起義派募捐徵集“志願者”等等。等著萬事俱備,“緬因號”事件就很“及時”的發生,開始說調查,西班牙方面要上船,美國不讓不說然後火速把這條船打撈起來再拖進大西洋深處炸沉了……再然後更有意思,美國國會宣佈古巴“獨立”了,同時對西班牙最後通牒,也不管人家接受了通牒就開打,打了三天想起來該宣戰,然後追認宣戰時間。

不管美國的舉動多滑稽,西班牙確實已經是老朽帝國經不住打,很快就繳槍認輸了。美國就笑納了波多黎各和關島,古巴雖然“獨立”了另有法子對付他,可是菲律賓的奎松帶領的起義軍馬上就要徹底解放菲律賓了怎麼辦?鎮壓嘍……

結果就是,“獨立”後的古巴必須接受一個“普拉特修正案”,當頭一條就是古巴不得向“美國以外的國家”轉讓土地,其他種種條款也都是讓美國對古巴的內政有充足的發言權。付出了美西戰爭幾十倍的代價之後(美西戰爭美國傷亡總計不過千,可是鎮壓菲律賓起義就死了4300人不算受傷的),美國“幫”菲律賓建立了一個“自治”政府。

美國終於成了世界性大國了,可是做法還是沒改。

等著一戰爆發,美國開始中立跟雙方都做生意賺了很多錢。畢竟英國掌握著制海權,拼命買美國的軍火還都能運回家去,德國運不回去只能不買了。所以等著英法打光了自己的老本跟美國借錢。美國嘀咕了幾句這有點破壞中立啊,但是又架不住利潤誘惑竟然發行國債借給英國錢……大客戶嘛!

等著到了最後為了保住英國欠賬不成了呆賬,美國也參戰去打德國了。戰後威爾遜帶著半白蓮花半小算計的心思去參加巴黎和會想建立“世界新秩序”,其實這就是打算用手裡的高利貸逼著英法交出殖民地啊。不過威爾遜畢竟是大學教授,政治手腕還是嫩了點,外加英法可是爛船還有三千釘呢,結果威爾遜被老奸巨猾的英法懟了回來。

沒當成老大不著急,還有下一次。

二戰一爆發,美國開始還是喊“中立”但是秘密制定了一個計劃,一旦英法戰敗美國立馬“軍事接管”他們在西半球南緯10度以北的所有殖民地……英國雖然出了個丘吉爾要志氣堅決打下去,但是也不得不跑去稱兄道弟磕頭作揖的要求給點反潛的驅逐艦,不然德國潛艇真的能餓死英國。美國總統羅斯福不含糊立馬點頭,不過有個條件——英國交出大西洋上的基地。

丘吉爾氣的要死,可是奈何形勢比人強,最後也只能點頭。就這麼著美國順利的接手了英國在巴哈馬、牙買加等地的軍事基地,而另外的紐芬蘭和百慕大,根據丘吉爾的說法是“贈借給好朋友美國的禮物”,以謝謝美國的慨然相助。其實他不過是死要面子而已……

對了,順便說一句,美國給英國的50條驅逐艦可不是什麼很牛的玩意,而是一戰時候的舊貨……

等著二戰打完了,美國和蘇聯商量好了一個雅爾塔體系,說是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人民都過得太苦了,戰後應該考慮他們獨立自由。英法在二戰中吃了大虧,再被美國這一下子徹底抽空了。當然,他們也不心甘情願,比如英法後來合夥發動第二次中東戰爭,法國試圖重返越南,都被美國用聯合國給收拾的服服帖帖。

就這麼著,美國一路趁火打劫挖牆腳終於成就了自己世界老大。

你覺得他們今天會改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