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空戰時代,500架殲七和殲八還要保留嗎?

firesteal


殲-7已經退居二線,作為訓練飛行員使用,而殲-8也作為二線戰機,是國土防空有益補充,有高空截機之能,這兩款二代機,都來到了退役的時間節點,正發揮一點餘熱,以待裝備潛力耗盡。空軍裝備換代,是一個梯次而進的過程,不是說換就換,各國都一樣,各有妙用。我們尚未退役的二代飛機,從其技術程度上來判斷,已達到準三代的標準,技術上已非常成熟,應對周邊低等規模衝突,還是極具威力的。如現在仍裝備殲-7的國家,在反恐作戰中,滿是威風,即為明證。因是不能太過小瞧了七爺和八爺,它們雖是過氣裝備,但老名星寶刀未老,正堪一用。

美國的情況。還有大量的AV-8B和A-10,捨不得退役,都肩負著特殊作戰使命,視作戰環境而出動,因是各國都各國不一樣的作戰環境,用什麼最合適,即使用哪種裝備。現代戰場,越來越突出作戰效費比,邊打邊評估,從打擊目標程度,到最低效費,以最低的效費,來做為戰果評估之一。美國建立的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鑑參照,使作戰具有可持續性,是成功的標準。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得就是後勤,戰爭從來就是打錢糧,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誠然是一件細思極恐之事,我們不得不未雨綢繆,做好充分地估計,以做為科學決策的依據。

我們的判斷。我們的情勢與美國大不同,是國力使然,也是傳統使然。用好手中裝備,最大程度發揮手中裝備潛力,正是我軍優良傳統。空軍在下一代作戰飛機沒有完全成熟之前,現有裝備仍要堅守屬於自己的崗位,與殲-7和殲-8等代者,如“飛豹”和強-5,還有不少在役。做為預備主力,當了緊也是可以衝鋒陷陣的。再說裝備無不考慮極限使用,什麼情況都是可能發生的,沒有的話用什麼?


魂舞大漠


空軍進入四代隱身戰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接近20年,而我國還裝備有幾百架殲7,殲8,強5等二代戰鬥機,這些二代戰鬥機還有保留的必要嗎?當然沒有了。

縱觀世界各國空軍,除了美國空軍主力戰機已經完全實現三代化,並且正在陸續更換為四代機外,其餘空軍大國基本上處於以三代機為主,保留有為數眾多的二代機,緩慢更新四代機這麼一個情況,為什麼這些國家沒有完全淘汰掉二代呢?只有一個原因,資金!且不說四代隱身戰鬥機,就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三代機,動輒一架5000萬美元以上,這還是便宜的,像三代半的蘇35,陣風等等,單價早已過億!這對於裝備有大量二代理的國家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全部替換為三代機或四代機,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強如美國,也沒有實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換裝,但美軍充足的軍費使得其在淘汰二代機方面領先於其餘世界各國。



我國的二代機替換為三代機是最近幾年才正式展開的,也就是國產殲10戰機穩步量產了以後才開始大量替換二代機,照目前國產戰機的年產量來看,再過5年左右現在裝備的二代機基本會淘汰完成。而由於四代機的成本太高,在未來的一二十年內,三代機仍然會是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空軍在內的主力機型之一,相比於二代機,三代機的換裝工作會更加緩慢!
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看,四代機已經是隻有大國才能玩得起,估計未來等五代機出現後,能夠玩得起的國家更是寥寥無幾,那個時候,很可能絕大部份國家都會取消空軍這個軍種。


新視界縱覽


殲7和殲8加一起的數量恐怕遠不止500架,保守估計還在服役的殲7、殲8數量要在你這個數上翻一倍,應該還有1000架左右。

換裝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還有這麼大數量的殲7和殲8,原因就是這東西生產的太多了,想完全換掉也不容易,三代機的生產速度又不高,沒有十幾年不可能替換完。

這些落後的戰鬥機,戰鬥力確實不行,數量再多上去也是靶子,但是要說一無是處也不對。現在這些二代機的主要任務就是用來維持一定數量的戰鬥機飛行員隊伍。

殲7殲8
的數量還是很多

這些二代機目前的狀態就是呆在機場供飛行員訓練使用。演習演練,已經很少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了。空軍每年的金頭盔、金飛鏢和紅劍演習都是三代機之間的對抗,二代機已經沒有資格參加,很多年都沒露面了。

飛行員要保持一定的飛行技術和作戰水平,就得有飛機來練習,殲七,殲八等二代機使用成本低,給飛行員用來訓練很好。這1000架二代機,每架飛機每年訓練200個小時。就是20萬小時的飛行時間。一架三代機的壽命大概只有4000小時,如果全部用三代機來進行訓練,每年20萬小時就要飛報廢50架飛機。一架三代機,至少要好幾億,不算使用成本,每年就要多掏幾百億用來訓練飛行員,年復一年,這麼算下來數目就很可觀了。既然很多殲七、殲八二代機還沒到壽命,那就把它的使用壽命飛完,自然退役,這是最好的辦法。



這些二代機進行激烈的空戰肯定不行,我們國家周邊的情況很複雜,既有美日這樣的強敵,需要三代半甚至四代機去對付。也有很多中小國家,這些國家本來就沒有什麼好飛機,對付這些小國,殲8就綽綽有餘了。警戒巡邏、顯示空中力量,或者一些低烈度的區域管控,殲7、殲8都能勝任。在國內的演習演練中,他們也經常充當一些陪練的角色,能用到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差不多就是這樣,繼續發揮餘熱,貢獻出自己的全部使用壽命,然後被改成無人機或者靶機,物盡其用,不要浪費。

隨著我國空軍換裝速度的加快,這些飛機正在迅速的被替換,但是總也要有個過程,現在還不是把他們全部退役的時候。


一坑四彈


這次珠海航展上我們歡呼殲-20第二次正式露面的同時,再次看到了老將殲轟-8,還驚喜的看到裝備新型矢量發動機的殲-10C戰機!中國老殲-7和殲轟-8保守估計加起來有超過2000架,最老的戰機米格系列我們還在當靶機使用,殲轟-8更是現在空軍的低空轟炸主力機型之一,不僅會保留,而且會不斷技術改進,用上新系統、新發動機、新駕駛員。

殲-20劃破夜空

老將不老,殲轟-8再上新徵程

現在我們將“隱身戰機”也稱為第五代戰鬥機(歐美國家稱為第四代戰機),這裡的隱身並非真正的看不見的“隱身”,還只是在雷達反射上比前幾代戰機小很多,這樣看,從技術層面上講,我認為,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嚴格的說只是為了執行特殊空中任務而出現的產物,和前代戰機一樣,具備現代戰爭所需要的所有功能,這樣比較,殲-7、殲-8當然不會被淘汰。

現在我們是有了殲-20這樣的世界一流隱身戰機,但從數量上仍然無法滿足未來大國空軍的需求,高技術水平帶來的結果自然就是高成本,製造一架殲-20所花費的費用將是過去我們研發戰機無法想象的,就連世界上最先進的美軍也無法毫不顧忌成本的大批量生產隱身戰機,我們需要辯證的去看待這個問題。

隱身空戰時代已經到來,但並非全面覆蓋,在特殊領域,我們需要隱身戰機去充當“突擊手”的指責,比如戰前敵人指揮所、前線防禦導彈、雷達目標、核武戰略技術設施、行政中心等重要的戰略目標,這是隱身戰機在現在這個階段的重要指責。

殲-10C矢量機動!具有里程碑意義!

那殲-8這樣的戰機我們用來做什麼呢?很簡單,大國空軍的較量除了戰機先進程度之外,還有另一個最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數量。縱觀美俄兩個超級大國,在空軍、海軍航空兵發展上都有龐大的戰機數量作為基礎,數千架的能夠隨時執勤的戰鬥機不在少數,那麼我們怎麼在這場博弈中獲勝?殲-8照樣能經過技術更新不斷的滿足實戰需求,就像我們在2018珠海航展上看到的殲-10C裝備最新的矢量發動機一樣,未來我們同樣可以技術量產,讓這些老將繼續包圍我們的領空。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從產能上說,我國的五代機殲20才開始進入生產階段,而且產量不高。而像殲10C,殲16等四代半戰鬥機產量也不是非常大,不具備全面取代殲7和殲8的可能性。造成這些戰機產量低的原因主要是技術複雜,價格昂貴。



如果現在全部淘汰殲7和殲8,新機生產量又上不來,那麼勢必會出現裝備和飛行員規模顯著下降的問題,這對於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建設會造成一系列不利影響。而我國現在面臨的安全形勢是嚴峻的,這也決定了我軍不可能這麼做。



從作戰角度看,現代戰爭強調體系作戰,殲7和殲8雖然不能作為打頭陣、做先鋒的角色,但是在其他先進戰機打完之後擴張戰果還是能發揮一定作用的,而在低烈度作戰中,殲7和殲8的作用還是很大的。(S)


聯合防務


殲7已經退役了據傳有留下做教學的,殲8已經退出戰鬥一線主要承擔偵查任務 攔截巡邏任務。

當然要保留我國的殲6戰機都還保留著,為什麼大家都知道一但我國和某個全球性國家發生衝突這些戰機立馬就會改裝成為無人機,自身攜帶自殺式攻擊彈藥。

我國有那麼多殲6 殲7 一但改裝無人機可以大量消耗航母戰鬥群的導彈,3000架殲6戰機什麼概念?我國只需付出小小的成本即可實現無人駕駛,當敵人數個航母戰鬥群發現這種大規模無人機集群的時候將陷入不得不攔截的情況。

這樣就起到消耗敵人導彈的目的,畢竟一個航母戰鬥群能攜帶多少導彈再配合我國反艦導彈和空軍海軍作戰可以極大消耗敵人實力。


李曉偉


隱身戰鬥機不是萬能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裝備的戰鬥機全部都是隱身在戰鬥機。世界上第一個裝備第五代戰鬥機的美國空軍目前還有數百架F-15C/D戰鬥機,而美國海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使用F/A-18E/F作為航空母艦艦載機使用。

中國空軍只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隱身戰鬥機的裝備,目前我軍裝備的是殲-20戰鬥機,這是我國研製第一款第五代戰鬥機,同時我國還在生產包括殲-16和殲-10等第四代戰鬥機。



隱身戰鬥機的價格非常高,目前最便宜的F-35A閃電II戰鬥機出廠價在8920萬美元左右。同樣其他國家生產的隱身戰鬥機也不會太便宜,所以保留一部分四代戰鬥機是一個資源充分利用的方式。

我國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行列,按照現在的經濟實力也無法完成所有戰鬥機的隱身化。另外有許多作戰任務是需要常規戰鬥機來執行更有效。這就是我軍仍然保留殲-7,殲-11BS的報告機型。


航空視界


老飛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殲八,雖然纏鬥性能糟糕但是高空高速攔截性能出色,執行巡航和攔截任務頗為適用。殲7雷達差但是使用成本低,進行警戒飛行和低技術條件空戰遊刃有餘。在數量方面,中國幅員遼闊,需要大量的飛機來巡視和防範領空,老飛機可以用更低的費用來維持規模和執行日常性任務,在發生大規模戰爭時,雙方優勢裝備相互消耗後,這些飛機同樣可以藉助規模形成戰鬥力,是重要的戰鬥力儲備。

在經濟方面,飛機是個大價錢的東西,已經有了充足的保有量,棄用等於至少的投入全部作廢,7爺8爺這種保有量巨大的機型,綜合養護和使用成本已經被攤到很薄而且技術成熟,相比大批量換裝,使用到壽終正寢要划算太多了。此外,先進戰機性能雖強但生產速度和成本和二代機不是一個級別的,特別是帝對抗任務,效費比還是要算一算的。


曉四界


別說進入隱身時代,就是進入三代機時代,殲七和殲八就已經落後應該被淘汰了。即殲七和殲八仿製/研製服役的時候就是落後的,應該被淘汰的。只是中國那時候主力戰鬥機還是殲六,比殲七還落後。不得已而為之。

進入21世紀後,殲七就應該停產了,保持生產是為了維持工廠運轉,養活產業工人和技術團隊。現在殲七早已退居二線,訓練新戰鬥機飛行員,殲八2也不出去攔截抵近偵察的外國軍機了。淘汰殲七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沒有對地攻擊能力。歐美的戰鬥機退出一線後,一般都可以充當一段時間戰鬥轟炸機,用於對地支援作戰。可是殲七航程短,載彈量少,都飛不到前線去。殲八2還有超視距攻擊能力,還能執行空中巡邏任務,開展射擊訓練。比用昂貴的殲11還便宜一點。還有一點餘熱。

如果成都和沈飛正常生產,2021年應該基本能淘汰掉殲七E,保留少量殲七G。再用兩年淘汰掉殲八,到2025年前殲轟七也可以替換掉。中國空軍的機型就精簡許多,有利於後勤保障。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隨著國產三代戰鬥機殲10、殲11系列戰鬥機、殲16戰鬥機加速列裝和少量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的入列。空軍大量的二代戰鬥機將逐步淘汰(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來完成換代),二代戰鬥機應該會留一小部分給空軍新飛行員當訓練機,我國空軍也將逐步形成以三代戰機為主和少量四代隱身戰鬥機為主的世界一流空軍,大大的增強我們空軍的攻防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