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眼機長的奇蹟迫降,拯救了一架波音737客機及乘員(1988年)

航班機長應該是一個令人很羨慕的工作,環境好、收入高、地位高、被人們尊敬。一個合格的機長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往往需要各項嚴格的培訓考核和上萬小時的飛行經驗。可能有人會問,現代客機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很多工作都不需要人來干預,甚至開飛機時設定到自動模式都不用管,有必要對飛行員要求那麼高嗎?這種誤解也不難理解,但是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處置的時候,機長的素質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果機長對緊急情況處置不當可能就是一場浩劫,造成機毀人亡和上億的經濟損失;處置得當則可以避免或降低事故造成的後果,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機長的故事。

獨眼機長的奇蹟迫降,拯救了一架波音737客機及乘員(1988年)

飛行中的波音737客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達德諾機長是家族中的第三代飛行員,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飛行員,他本人從小就有成為飛行員的夢想。他先是駕駛滑翔機和小型私人客機。一次在戰亂的環境中駕駛飛機降落時遭到武裝人員襲擊,左眼被子彈擊中。他卻憑藉著超人般的毅力和驚人的技術重新飛起飛機,降落到了一個安全的機場,拯救了全機人員。但這次遇襲使他左眼失去視力,這使他非常沮喪,可能會使他從此告別自己鍾愛的飛行事業。然而他又憑藉驚人的努力考取了民航機長的飛行執照。飛行員對視力的要求之高可能大家都有耳聞,一隻眼睛失明的機長有航空公司敢用嗎?不久後的另一次意外再次證明了達德諾的價值。

獨眼機長的奇蹟迫降,拯救了一架波音737客機及乘員(1988年)

飛行中的波音737客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1988年5月24日,一架波音737客機由伯利茲的飛利浦高臣國際機場飛往新奧爾良的莫爾臣機場,執飛中美洲航空110號航班。飛行途中遇到雷暴天氣,因發動機吸入過多的冰雹而熄火,這架幾十噸重的客機失去了動力成了一架滑翔機。此時離機場還有幾十公里,以當時的高度和速度無法到達機場。機組人員立刻啟動了輔助電力系統,輔助電力系統是從飛機機身下部伸出一個螺旋槳,靠飛機的速速驅動螺旋槳旋轉繼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給飛機相關設備供電。由於輔助電力系統功率較低,用於啟動飛機引擎需要至少30秒時間充電,此時飛機高度不斷下降。機組人員一邊聯繫塔臺空管指引迫降路線,一邊試圖空中啟動引擎。然而引擎過熱起火徹底報廢,迫降成了他們惟一的選擇。空管員提供了兩個迫降地點,一個是附近的軍用機場,一個是一條洲際公路,但是飛機都無法到達。墜機迫在眉睫,機組臨時決定迫降在一條運河裡,正當機組操控飛機準備進行水上迫降時,副駕駛發現了一個更適合的防波堤。已經沒有時間猶豫,機長立刻操控飛機側滑轉向。側滑飛行是小型飛機和滑翔機才使用的飛行動作,對於一架幾十噸的民航客機來說難度實在太大,而且這架巨無霸還是去了動力。容許飛機調整航向的時間和空間都非常有限,機長硬是憑藉著驚人的技藝和高超的膽識使飛機對準了防波堤。放下起落架,避開了所有的地面障礙,機長將飛機穩穩地停在了防波堤的草坪上,機組和乘客無一傷亡,飛機也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更換了發動機後居然直接可以在草坪上起飛,飛到了附近的機場。

獨眼機長的奇蹟迫降,拯救了一架波音737客機及乘員(1988年)

成功迫降在草地上的中美洲航空110號班機


機長的完美迫降拯救了幾十條生命和一架飛機。沒錯,這位機長就是前面講到的獨眼機長達德諾,被人們當做英雄來景仰。後來他的兒子和女兒也都成為了飛行員,成為了他們家族的第四代飛行員,看來他們家族遺傳著飛行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