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觀眾只觀眾影片中呈現的中美文化差異,這未免顯得或許侷限。想要真正理解導演拍攝影片的意義所在,必須要從多角度來進行結構。@陳冰研


《別告訴她》是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指導,美國亞裔女演員奧卡菲娜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後,就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演員奧卡菲娜,更是憑藉其精湛的演技,一舉奪得第77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一個美國華人家庭中,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在選擇是否告訴奶奶病情的事件上產生了分歧。中式思維的善意隱瞞以及西方思維的坦然告知,成為了家族的核心矛盾。最終,大家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見奶奶最後一面。家族的開心和誤會,就在這紅白喜事中一一展開。

影片根據導演王子逸的親身經歷所改編,並在故事發生地中國長春取景。電影以異國文化差異作為切入點,但並沒有拘泥於兩種文化的孰對孰錯。導演以幽默的情節消解病重帶來的悲痛,向觀眾傳遞的是家族中的互相理解與脈脈溫情。人們在觀影中身臨其境,在看完後不經淚目。

所以,今天我將結合《別告訴她》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將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電影價值"三個方面入手,對該片進行解讀。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感受,談談影片帶給觀眾的普世意義。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01、鏡頭語言:灰調的陰鬱,細節的刻畫,使畫面與情節相輔相成

影片的呈現手法,不復雜卻深入人心。這種樸實貼近現實的手法,調動著觀眾的情緒,使觀眾沉浸其中。雖然電影的結局免不了別離,但卻不能算作悲劇,人們最終感受到的,還是這個家族血濃於水的親情。

整部影片的鏡頭語言細膩真實,通過鬆散平緩的節奏,將畫面與情節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且看導演是用如何運用色調以及通過家庭瑣事的細節刻畫,向觀眾娓娓道來這個悲喜交加的故事:

①色調:以陰鬱的灰色為主色調,與奶奶的癌症情節相契合,渲染了壓抑沉重的氛圍

該片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導演用一種柔和清冷的色調作為為主色調,貫穿影片的始終無論是從冰冷的醫院到蕭瑟的紐約街頭,還是從霧濛濛的長春到燈光昏暗的賓館,導演通過陰鬱的灰色,營造了一種壓抑的氛圍,與眾人隱瞞奶奶病情時的苦悶和悲傷不謀而合。

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都強顏歡笑,忍受悲痛,只為讓奶奶歡度餘生。作為頂樑柱的父輩們,選擇隱瞞,因為怕母親知道得癌病情的真相後,過度驚嚇而適得其反。作為小輩的比莉,也陷入告訴與不告訴的矛盾中,自我掙扎。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比莉從紐約趕回長春,頭靠車窗,看著緩緩倒退的景色。此時的天空灰濛濛的,空氣也不好。路邊鱗次櫛比,到處是未完工的高層公寓。一切看上去都沒有生機,就像此時比莉的心情一樣,五味雜陳。

在我看來,導演作用濃郁且深沉的色調,既是片中奶奶身體狀況堪憂的真實處境,也是家人們隱瞞真相心情複雜的體現。電影色調與人物情緒相契合,有效地模擬出身臨其境的感受,使觀眾跟著劇中人物一起,體驗著面對現實難題時的掙扎與糾結。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②細節:家庭中的瑣碎真實而又無奈,但卻是華人家庭無可比擬的情感體驗

在逐漸褪去虛構者全知全能的視域後,電影並沒有通過誇張的反差和戲劇性的設計來凸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轉而以誠懇的方式描摹出生活真實的面目。如果稍加留意,你會對這幾個家長裡短的細節留下深刻印象:

  • 奶奶詢問比莉近況時,招牌三連問:"你那邊冷麼,穿得夠麼,戴帽子了麼。"老一輩的噓寒問暖,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領教過;
  • 家族成員聚餐時,家族成員之間的互相攀比,從教育聊到收入,從人生理想聊到社會現實,表面都笑語盈盈,內裡卻刀光劍影;
  • 大家庭在墓地給爺爺掃墓時,擺放貢品,點菸倒酒,祈求逝者保佑小輩工作順利,學業有成,以及無數次的三鞠躬。

導演捕捉到這些中國當代正在發生的細節,通過中景與遠景的交替呈現, 故意把鏡頭放慢,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觀看。這種觀看趣味無窮,是電影藝術獨有的動人力量。

從家裡人進人出、你一言我一語的互動的中,刻畫了華人大家族日常真實生動的相處細節。劇中的姑姑與母親,會相互互懟,卻也會轉身為張羅飯菜而忙碌。親戚們分別許久會生分,卻也會為尋找新娘的耳環而竭盡全力。在全片色調的壓抑氣氛中,導演通過細節的刻畫,向我們展現了家庭的瑣碎以及血濃於水的脈脈親情。

在我看來,通過這些生動的相處細節,電影的情感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從之前鬱鬱寡歡的苦悶轉變為溫情脈脈的譏誚。鏡頭節奏會在眾人酒酣時突然加速,也會在劇中人物悲傷痛哭中放慢下來。生離死別的悲傷被編織在闔家團圓的喜慶中,其中蘊含著華人家族中的無奈,也是特屬於華人家庭的真切情感體驗。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02、象徵意義:鳥的出現貫穿始終,具有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度思考

《別告訴她》中,除了色調與家族互動的細節刻畫令人印象深刻,片中鳥的出現,也為這部以人為主角的影片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鳥的出現貫穿始終,它們絕非導演隨意堆砌在影片中,而是具有象徵意義。下面我就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①導演以鳥喻人,影射個人與家族的重要關係

首先,鳥分別以個體與群體出現,象徵著人獨居與群居的兩種生活狀態;

影片中,鳥一共出現了三次。在前兩次的出現中,小鳥都是以個體出現,分別出現在比莉獨居的紐約出租屋以及獨自下榻的長春賓館。第三次出現,是群體出現,隨著比莉在紐約街頭的一聲大喊,畫面切到老家的書上,一群鳥展翅飛翔。

在我看來,個體出現的小鳥,形單影隻,畫面悲涼。而一群鳥的展翅飛翔,富有生機與氣勢。

導演以鳥的個體與群體形象穿插在影片劇情的關鍵節點,是想以鳥喻人,突出遠離大家族的每個人,即使光鮮亮麗,卻免不了感覺孤獨。而當大家族團圓在一起時,即使免不了磕磕絆絆,卻充滿溫馨與活力。這或許就是華人自古喜歡群居,寓意閤家團圓的價值所在吧。

其次,鳥以個體與群體出現,揭示中西方對於生命的不同看法。

形單影隻的小鳥,依照自己的行動軌跡活動,表明個體獨立。而以群體出現的小鳥,以族群的行動為指南,各自分工,承擔責任。

在本片中,對於是否告訴奶奶得病實情,出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於西方思想的比莉,就如同以個體行動出現的小鳥,認為生命只屬於個人,奶奶有權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自己的生命走向。而以父輩們的中式思維來看,奶奶的生命不只屬於個人,還屬於集體、家庭與社會。不告訴她實情,是家人在為她分擔思想壓力,讓她分憂。

在我看來,導演以鳥作為隱喻,引出中西方對於生命歸屬於個體與群體的不同看法,並不是要一爭高下,而是讓觀眾跟著比莉一同成長,明白求同存異。

兩種思想並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看似兩個極端,卻有唯一的共識:就是希望奶奶生活快樂,沒有遺憾。那這份初衷,就是這家人彼此難以割捨的親情維繫。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②鳥貫穿始終,反映出不同處境下人物的情感

觀眾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不同情境下,鳥的出現折射出比莉當下不同的內心情感,豐富了劇中人物的形象,也層層推進了故事的發展。

比莉心情隨著小鳥出現的變化如下:

  • 小鳥第一次出現時,比莉內心迷茫無助。此時的比莉,沒有申請到獎學金又拖欠房租,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
  • 小鳥第二次出現時,比莉覺得孤單寂寞。多年後回國,親戚們的疏遠以及在飯桌上的互懟,讓她覺得家鄉陌生又冷漠。
  • 小鳥第三次出現時,比莉已返回紐約。臨行前奶奶對她的鼓勵,讓她正視了自己負面的情感,獲得了愛與勇氣。此時的她,臉上淡定從容,內心釋然無畏。

在我看來,導演以鳥的出現作為線索,不僅使畫面變得生動,也在無聲中完成了比莉一路走來的情感轉變。無需高潮的情節以及強烈的情感宣洩,讓觀眾在這緩慢而平淡的情境中,走進比莉的內心世界,感知她從衝突隱忍中,學會了釋放與收斂。這樣的情節安排,真正做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03、電影價值: 基於《別告訴她》這部電影,根據我自己的觀影體驗並結合故事情節,談談這部電影傳遞的普世意義

本片藉由是否要告訴奶奶病情作為切入點,讓觀眾跟隨比莉從家庭裡的矛盾掙扎,上升到民族與文化對於生命的不同註解。但在我眼中,這並不是一部嚴肅死板的劇情片,其背後想要表達的,是超越文化差異與種族分別的人間溫情。

所以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部影片,瞭解其背後的價值所在,我會結合《別告訴她》的情節內容,談談該片所傳遞的普世意義。

①家人的心裡充滿愛,有時候善意的謊言,也是源於愛

影片的前半段,比莉的心中都充滿疑慮和不解。她無法理解父輩們隱瞞奶奶病情的做法,認為這是剝奪了奶奶的知情權。所以隨著劇情的推進,她不斷向周圍人求證著答案。她問父母、問姑姑、問大伯,得到的決定都是隱瞞。那一刻,她屈服了,雖然她並沒有從心底裡認同這種做法。

在堂弟的婚禮上,一家人從原來的拘謹,到逐漸的釋放。無論是輪流催酒,還是喝醉了划著酒拳,再怎麼荒謬的情節,在這場婚禮上都顯得毫不違和。此時。比莉看到奶奶臉上油然而生的歡喜,似乎明白了大伯伯們隱瞞實情的原因,是想通過全家人替奶奶分擔喜怒哀樂,讓奶奶在最後的人生路上多些美好的回憶。

在我看來,善意的謊言,有時候也承載著家人的真情實。父親會在孩子面前吝惜讚美,卻在獨自一人時回想孩子的成就默默微笑。孩子也會害怕父母擔心,吃著泡麵回答父母說,一切都好。

這些善意謊言的背後後,沒有孰對孰錯。其初衷,都是源於我們對於這個家的愛。

②家人的愛,是支撐我們面對挑戰的勇氣與力量

影片中,在比莉與奶奶告別之前,比莉向奶奶坦言自己與獎學金失之交臂。奶奶沒有替比莉沒有拿到獎學金而難過,相反,奶奶對比莉說:"生活不光是你去做什麼,更是你如何去做。"比莉從奶奶這裡收穫了愛與勇氣,返回了紐約開始了新的生活。

我們成長的旅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萬事順遂的陽光大道。在這其中會有風雨,會有挫折。但家人的鼓勵,是那如沐的春風,是那冬日的暖陽,給予我們力量,支撐著我們面對之後的人生挑戰。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③陪伴,是向家人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影片中的大家族,已經25年沒有團聚過了。老二一家移民美國,老大一家長居日本,相隔萬里。比莉回到家中與姨母聊天時,才發現幫傭阿姨也都換了四五個可。如果不是因為奶奶的病情,不知道他們會在何時相見。但也正是這次短暫的久別重逢,讓他們體會到了親人的陪伴,是多麼重要。

當大伯在婚禮上痛苦流涕,感謝奶奶將他養育成人,培育成才時,令人動容。大伯的淚水,是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是對奶奶病重的悲傷之情,更是這麼多年沒有陪伴在奶奶身旁的後悔之情。

在我看來,陪伴才是我們向家人表達愛的最好方式。錢可以再賺,但逝去的光陰,卻不會回頭。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有句話叫世事無常。就如影片中奶奶的病情一樣,可能下一秒,可能就是訣別。希望每個人都能不留遺憾,去花時間去陪陪自己的親人。

總結一下:

《別告訴她》並不是一部沉重傷感的劇情片,導演在掌握電影的調性以及節奏感方面都恰到好處,悲喜交集,令人動容。如果本片只拘泥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就無法看到導演對於華人家族背後折射出的愛與思考。

因此,為了讓大家瞭解影片背後的意義,我在分析完鏡頭語言以及象徵意義後,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就影片的普世意義,結合我自己的感受,提出了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