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历史(9)

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在学校期间买的书、看的书,感觉读书的质量不是那么好,总感觉是在囫囵吞枣,没有充分消化,小小年纪总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东西,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弄坏身体。

那个时候我就信书上推荐的那些名著,还有名作家的书,却不知道那些书是不是给学生看的书!我没有看过适合学生和小孩子看的书,我看的书都是大人看的书,有的书是大人都看不了的书,而我看了。

我看名著都想看像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书,但是我买的那些书和我的愿望l两码事!

我的读书历史(9)

我在家里的存书中找到了《苦菜花》和《三国演义》下册、《西游记》下册,这些书还是能够让一个中学生看的,虽然会磕磕绊绊,但是这些书的语言都已经很浅的了,而且故事性极强。

那个时候我看《东周列国故事》就有些困难,我在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是感觉不到阅读快乐的,我就感觉是在受苦,我想成为能看名著的年轻人,受点苦也就值得了!

我看王火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就是感觉书是书,人是人,二者没有接触到一块的紧密感。

我看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和《啼笑因缘》都是有种隔阂感,好似我就是看戏也会觉得它和我没什么关系,看着看着,就会恹恹欲睡。

我家里有一本文革期间的《鲁迅杂文选》,我也找来看,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鲁迅先生说林琴南讽刺推行白话文的那些文化战士的一句话,至今还是忘不了。

我买的书里还有一本北京作家浩然的一本中篇小说选《赵百万的人生片段》,那些已经很俚俗的故事,我也是看的很别扭!

那时候看小说真是在受苦,但是经历过这个别扭的开始阶段,以后再看别的书,就显得轻松有余了!

我在学校的时期里买了很多的书,但是看不了,看不懂,也看不出来一本书到底要说什么,那时候的思维被学校的那些习惯束缚住了,看书就要找“中心思想”,可是那些书是给社会上的人看的,哪里会是学生看的?

这些书都给我以后下学以后,在家里无所事事,有点事做,准备了条件。

因为这个时期看的这些名著的压力,使我对小说的印象不是怎么好,我很喜欢看一些短的东西,比如散文选了,不如短篇小说了,比长篇小说短一些的中篇小说也是可以看的。

这个习惯使我以后能从容的接受《小说月报》这份刊物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的读书经历,我也不会遇见《小说月报》,看了几篇小说,一下子就上了瘾,从此,就和《小说月报》有了割舍不断的感情。

下学以后,我的同学徐有许多席慕蓉的诗还有散文,琼瑶的一些短的小说选本,还有三毛的那些说是散文吧,好像还不是。说她是小说吧,好像小说没有这么写的,看完这些书,就给我打下了写作的基础,什么是——有诗意,以后我也挂在嘴上了。

还看过罗兰的散文,《寄给飘落》,真是开了我的眼界——散文还可以这么写,不一定一到写文章就要先说一声——我要抒情了!自然而然,同样能够写出好文章出来!

我的读书历史(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