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2003年的疫情,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我們應該記住什麼?

可可西里的呼喚


我們每一箇中國人 甚至全世界的人類 都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 萬物皆有靈 不要因為自己的口腹之慾肆意妄為 萬事也皆有因 不要問為什麼17年後又出現 比非典還嚴重的病毒🦠 因為人類還是不吸取慘痛的教訓!因果輪迴,蒼天饒過誰……


好好愛1245


從武漢宣佈疫情進入緊急狀態到現在,十幾天過去了。一時間,幾乎整個中國只有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原本喧鬧的春節假期,突然之間,馬路上人少了,地鐵里人少了,商場里人少了,高鐵上人少了。整個中國經濟好像按下了一個暫停鍵,這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曾經歷過的。

這次肺炎疫情對經濟和產業影響,從一些細節數據就能粗略感受到:

因為中國的疫情影響,溫哥華未來幾個月的短租房價格,已經最低降到了三折;

因為疫情不聚會,大年初一,王者榮耀單日流水,接近20億元人民幣;

因為各種過年活動取消,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建設的直播視頻,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000萬;

因為做諮詢的關係,我們從春節到現在幾乎沒有休息過,每天都在和客戶討論,各種企業如何面對這次疫情的影響。

這次疫情到底對未來的經濟產業影響會有多大?對比了2003年“非典”疫情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我們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供大家分享參考。

這一次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有什麼不同?

1、重點區域不同

當時“非典”雖然也是遍及全國,但當時的重災區是廣東和北京,一個是中國出口製造業重鎮,一個是中國政治經濟中心,所以當時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和這一次有明顯不同。

湖北武漢,雖然是中國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區域,中國南方的經濟重鎮、交通樞紐,但是在產業鏈上的經濟權重,和當年“非典”時期的北京+廣東相比,影響相對有限。

2、產業影響不同

2003年,中國的經濟核心驅動力是外貿。但到現在看,中國自身的經濟驅動力已經比較強;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看,武漢在醫藥、汽配、光電、電子等幾個行業比較有優勢,短期疫情影響可能會導致產能有波動,對下游的產業鏈有影響,尤其是原料藥、電子等一些核心環節,但是這種影響是價格波動,而非斷供,不太可能像日本當年地震導致全球電子產業停擺一樣。

3、時間週期不同

“非典”從2002年12月份開始,整個春節沒有控制,2003年4月份全面爆發,6月份基本控制,7月份結束。這一次在春節這個時間點上,已經展開了全面控制,國內已有超過30個省市啟動了人流控制措施。

從我們瞭解的情況看,並不是說事態全面嚴重,而是進入到全面管理狀態,對節後的疫情控制,起到了很大的積極影響。

目前來看,疫情影響時間應該會比2003年的“非典”要短。

4、應急經驗不同

當年“非典”是國內第一次規模宏大的高致死、高傳染疫情,為什麼這次能在疫情加速擴張的中早期階段進行封城管理,就是之前的經驗總結得出的措施,這體現了目前國內面對重大災害的制度優勢。

5、經濟體量不同

2003年,中國一季度GDP增速是11%,二季度回落到9%,次年一季度恢復到11%,“非典”疫情整體並沒有影響中國經濟總體趨勢,全年對GDP總量影響,單季度大概-2%,攤到全年大概是-0.5%。17年前中國的整體GDP水平12萬億人民幣,大概影響500-1000億人民幣的量級。

但到2020年,中國GDP總量水平已經100萬億,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和當年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2019年一季度武漢的GDP總量是3300億人民幣,就算下降50%,影響大概是1500億左右。算上整個湖北省,算上全國相關損失,如果按3000-4000億人民幣的損失計算,對當前國內GDP總量影響是有限的。

基於以上判斷,如果國內疫情能夠不進一步蔓延和擴大,那對經濟總體的負面影響應該是可控的。按目前的公開信息判斷,疑似病例到確診病例的數量增速在開始放緩,這意味著線性指標已經開始放慢,說明至少第一輪傳播高峰應該已經在控制範圍內。

如果未來在返程高峰不出現重大變化:

1.疫情短時間內沒有重大變異,且沒有疊加春季流感的傳播擴散;

2.沒有意外的出現超級傳播者,沒有出現未防控情況下的大型一對多傳染。

否則,後果可能就會比較嚴重,甚至會導致全球啟動新一輪的重大疫情防控措施。如果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被定義為重點疫情區,極端情況下,可能所有的貿易、供應鏈、訂單、進出口、物流運輸、人口流動甚至能源價格都要受到影響。如果事態到了這一步,真的可能引起全球經濟衰退。

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是作為個體,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基本上可以看到,現在幾乎國內所有的公共場合要麼關閉,要麼要求身份登記以及佩戴口罩進入。

綜合以上結論,如果不發生意外情況,我們判斷2月內疫情應該是可以有效控制,二季度內可以全面收尾。

總體來看,在宏觀角度上,疫情對中國總體穩健的經濟形勢,影響不大。在目前狀態下,不可能造成局域性的經濟崩潰,甚至經濟危機等危言聳聽的論調。我們認為沒必要驚慌,也沒必要恐懼。

雖然宏觀層面影響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微觀層面上看,影響卻不小,尤其是服務業,比如餐飲、酒店、旅遊、線下消費、線下商業等等,甚至包括珠寶奢侈品、肉製品消費等等。

我們通過調研發現,有些三四線城市的餐飲公司,可能全年有一半的利潤來源是春節的團餐,所以這次打擊是比較重的。另外,很多商家為了佈局春節消費黃金週,提前在12月做了各種消費的基礎設施的投入,但可能這個春節下來,虧損會比較嚴重。

再如,一些商務銷售環節,春節期間沒法走動,導致後期業務開展受到影響。包括有些出口加工行業,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可能需要二次審核,從而帶來負面的影響。

而最典型的衝擊莫過於這次春節檔的線下院線。

這種微觀層面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每個人都身在其中的。

我們對比了2003年“非典”後的產業影響。基本上,餐飲、酒店、線下消費、線下商業在疫情解除後,基本一個季度左右就可以修復;入境遊、大型會議等行業,基本上需要3個季度左右才能全面修復。甚至很多產業可能會從業務特點上,從商業形態上發生變化,這種影響會影響到產業整體走勢。就好像在當年“非典”情況下,崛起了一批像京東這樣的電子商務公司。

疫情對消費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繼而對商業模式、行業發展趨勢進一步產生影響。同時,參考2003年的“非典”時期的經驗,疫情結束之後,政府出臺了各種保護措施,包括減稅、降費、專項補貼等等,來對沖疫情中受影響的環節。我們預判,未來大概也會有相應的政策措施出臺。

未來哪些產業會發生變化?

我們認為集中體現在三個大方面:現代治理體系升級、生活方式調整、線上行為替代。

第一個影響:關於14億人口的現代化治理的相關產業,未來一定會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如何管理好14億人口的衣食住行與安全健康生活,是人類歷史上都沒有經歷過的命題。未來,在災備、防控、防災、應急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讓大家更好地增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會帶來一系列的產業機會。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美國雖然經濟發達,但是特朗普只要考慮2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在中國這可能只是一個河南省省長考慮的問題;特朗普只要考慮2億人口的出行問題,而在中國這只是交通部一個春節假期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在社會整個治理體系升級方面,中國仍有巨大的產業升級機會。

業務上,體現為智慧城市、交通管理、醫療體系、農產業供應鏈、物流效率、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在產業鏈上,體現為整個社會治理體系的科技能力升級,包括更全面的數據化、智能化、更大範圍的系統平臺、甚至具備人工智能的災備預測等等。各種新型科技力量會不斷應用在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的現代社會治理方法上。

甚至包括一直以來討論的醫療配套體系的問題。這一次疫情中,分級診療問題再一次被放大,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中國有限的醫療資源,這是個重大命題。

就我們瞭解,在幾千名疑似患者中,輕度患者佔據了大部分,沒有嚴重到致死的地步,很多人其實只要在家自我隔離,保持動態關注即可。但是因為恐慌,所有人都希望獲得最好的醫療救治,蜂擁到了幾個少數醫院,這就導致了兩個問題:

1.真正重症患者可能沒有被及時醫治;

2.這幾千人裡,很多輕度感染者甚至是疑似感染者,被交叉感染和重複感染。

分級診療在國內其實是一個長期問題,這裡涉及到各種配套設施的完善,包括醫共體的進一步建設、醫療數據化的進一步完善、遠程診療的升級、健康檔案的數字化與雲端化建設等問題,甚至包括未來進一步待開發的特種機器人、智能醫療看護等等,還包括快速檢測試劑、疫苗、藥品等等領域,都是值得關注的產業機會。

第二個影響:關於生活方式的調整

我們研究過國外的產業發展,發現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對食品、生活習慣的改變,除了人均GDP這個最基本的要素外,最關鍵的是重大事件的發生。這會帶來大量的產業改變,包括飲食結構、體育鍛煉、社交方式、康養保健等等行業。

我們重度看好人造肉未來在中國的產業機會。

1月29日上午,北京回龍觀物美超市,市民排長隊給蔬菜稱重

第三個影響:“線上行為替代”,即線上場景對線下場景的加速替代

這次《囧媽》的免費放映,其實是一個重大事件。《囧媽》退出春節檔,並和字節跳動簽約進行線上免費投放,它意味著整個線上娛樂進一步對線下娛樂的替代,很可能《囧媽》會導致線下院線革命的開始,最後院線可能只剩下基礎的社交需求,未來大型電影的首發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在線上展開。未來隨著4K高清與5G時代的到來,傳統線下院線可能越來越被動。

再比如我們一直看好視頻會議領域。過去中國主要做終端應用,買單者主要是政府與行政事業單位,但是這一次疫情可能會全面加速中小企業的視頻會議行為。在疫情環境下,視頻會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這次疫情很可能會加速這個行業未來十年的成長。

再比如在線辦公,多人協作任務管理工具、線上業務流程管理、在線教育等等領域,這些行業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原本線下的行為轉移到線上。可能最開始的契機是因為躲避疫情,而一旦成熟後,發現可能這是一個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就好像當年的電子商務一樣,一開始只是因為“非典”無法購物,但時間一長髮現,確實這是一個更有效率、更加便捷的行為方式,慢慢地,帶來了萬億級的電子商務產業的二十年黃金髮展期。

“線上替代”這件事,意義非常深遠。長期來說,它甚至會影響到未來中國產業互聯網的進程,影響中國區域經濟分佈、房地產行業。

關於整個疫情之後的產業影響,對短期、中期、長期更具體的影響,到底哪些產業未來會出現新的商業機會,以及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的具體產業影響,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在線直播課程中,和大家進一步分享,也歡迎大家關注。

我們認為,這次疫情可能會是中國經濟升級的一個新起點,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

這一次疫情,把14億人的心都連在了一起。我們相信,疫情一定能過去,我們一定能變得更好。未來等待我們的,是中國下一個十年的產業經濟升級與轉型成長。天佑中華!


婷婷時尚服飾


應該記住口罩和防護服以及洗消用品如酒精消毒水,是國家的一級戰備資源,必須有充足的儲備。從十七年前的非典來說,那時候的人,對於非典還不像今天這樣恐慌,戴口罩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嚴格,如今一罩難求,酒精,消毒水嚴重脫銷。

沒有儲備戰時就抓瞎,瘟疫猛如虎,關鍵是疫情不給你機會,尤其是全民防禦,所需要的量大的驚人,另外口罩還是低值易耗品,用量還是持續的,所以我們大疫過後,我們必須總結經驗,對付疫情就像對待戰爭一樣,完善各級的保障機制,把防疫工作做好。


張慶華1399836894


兩點,一是管住自己的嘴巴,敬畏大自然

二是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真正的全民偶像永遠是守衛一線的戰士工作者



一生緣樂


對於這種國家級的災難,我們只要做到一點就能度過難關!“心中有黨”上級怎麼下達的命令,我們就怎麼執行!做好自己份內之事,相信難關一定能度過!





一生相慧


簡單明瞭: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加強自身抵抗力免疫力。團結一心,眾志成城。


一本正經聊職場


積極查明病毒來源,從源頭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悲劇重演,做不好源頭防治,教訓再所難免,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應該宣傳至是每個人心中,要用愛國一樣的情懷去對待,相信天會更藍,水會更清,人人都會更健康,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加油💪


誠笑林


2003非典給我們帶來了預警,不管什麼來臨我們都要打準備之戰!


不後悔95870


戰術層面的由專業人員去總結,我說一個戰略層面的,就是我們一定要長記性。


要像工作一樣認真生活


我們應該記住那些為我們在疫情一線戰鬥的最可愛的人們,我們要記住那些所謂的山貨野貨並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我們也要記住,每個人並不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跟你我他緊密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