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很多經典的書根本看不下去,例如《巴黎聖母院》之類的名著?

量力而活


  所謂名著,在特定年代卻是大IP

  經典名著,就是關注度特別高的作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超級大IP,比如四大名著,被列為經典小說,可是真正讀懂四大名著的人有多少,真正讀下去這四大名著,並覺得有趣的人有多少呢?而我們對四大名著的理解,可能是在影視作品,可能根據四大名著改編的段子,小品等等。

  國外的名著也是如此,有一些名著,拿到現在去讀,不要外國人,可能本國人讀起來也有一些生澀。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而是在對的時候寫下了一個產生讓國人產生共鳴的作品,比如瑪格麗特的《飄》,原著獲得認可度並不是很高,反而在電影問世之後,才獲得了全民關注。這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小說,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風俗人情,以及塑造了一個經典的女性人物——郝思嘉。

  甚至還會影響人生經歷,比如一位二十年未曾聯絡的同學聯絡,如今她在國外,她說,我現在就像《飄》中的女主角一樣,一直飄在外面,是笑談也何嘗不是在讀完這部小說之後,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她的人生軌跡呢? 

  名著 需要多次閱讀 用人生感悟才能讀懂

  以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為例,至今我一共讀了三次,而且是在不同環境下讀的,每一次 收穫完全不一樣。

  第一次讀《巴黎聖母院》是在學校圖書館借的,很陳舊,還是繁體字,只記得吉普賽女郎和醜陋的卡西莫多,還有一個修女,故事很精彩,但是雨果老人家有兩章對巴黎街頭俯瞰的景物描寫,看到讓人昏昏欲睡。

  第二次讀《巴黎聖母院》是在實習,是一位同學帶來的,因為學的水產專業,實習的地方是一個育苗室,用荒無人煙形容並不為過,因為讀過一次,直接把那與故事情節無關的兩章給略過去了,這次看的很投入,對一些情節記憶猶新,無助的卡西莫多被綁在恥辱柱上,至於烈日下忍受鞭刑。口渴難耐,在眾人的嘲笑陷入無助中,而就在這個時候,美麗的心地善良的埃斯梅拉達拿起一個瓦罐,取水給可憐的敲鐘人喝,醜與美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時候,不僅是敲鐘人,任何一個讀者恐怕這個時候都會愛上這個吉卜賽女郎。

  第三次讀《巴黎聖母院》,是參加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又看了一遍,這一次,更為雨果的精彩構思叫好,《巴黎聖母院》寫的就是一個悲劇,那些正面人物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就像金庸筆下《笑傲江湖》的正人君子嶽不群一樣,天天說著仁義道德,其實骨子裡都是小人,相反,醜陋的卡西莫多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他在營救埃斯梅拉達失敗後,傷心欲絕,最終甘心為其殉葬。如今,這樣的感情早已不復存在,不,應該說這樣的感情只有在小說了才有,現實中根本不可能有的!

  有一些名著,看不懂放棄也未嘗不可

  我們這個時代,書籍浩如雲煙,幾千萬種都不為過,而和我們結緣的書,如果不是專業人士,這一生看完一千本就很了不得了。  那些因為特殊年代特殊背景的名著,如果不對當時的歷史以及風土人情有一個瞭解,真的很難讀下去的,比如錢鍾書的《圍城》,單純看故事,很平淡,而如果從 一詞一句去分析,卻含義深刻,妙趣無窮,如果不對圍城所代表的世界和當時的歷史有一個瞭解,是很難讀懂這本書的,如果是國外讀者,估計更難讀懂,反之,國外也又類似的名著,是不是也很難讀懂呢?

  讀書在精而不在多,想要讀懂一本書,用看網絡小說一目十行那種,肯定是不行的,而是多讀幾遍,才能真正明白這本書的價值所在,而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快餐文化時代,有幾個人能安心的把一本小說反覆讀個3-5遍呢?





宏文


我現在專刷抖音,啥書也看不進去,小時候捧著平凡的世界能在被窩打手電看,我懷念小時侯純真,可社會大染缸己將我變成了一個自我自私,無趣不思進取,我憎惡這樣的自己,我很久不看書了,特別是世界名著之類的,我已經被手機毀了


素素美美的


從小學字還沒認全就開始看書,說岳,隋唐都那時候看的,歐也妮葛朗臺當年也愛看,一路看來,不管武俠,瓊瑤,各種世界名著,都愛看,唯一迄今為止看不進去的就是巴爾扎克的幻滅,硬著頭皮,努力了好幾次,就是看不進去,最後只好放棄了。

要知道,我是巴黎聖母院,紅與黑,悲慘世界都能看進去的人啊,那本書我實在看不進去我感覺不是我的問題,是那本書的問題。


三兩夢話


上學的時候為了提高所謂個人素養,讀了幾十本世界名著,真的是硬看。有的很精彩,讓你拿起來就欲罷不能,比如《人猿泰山》《基督山伯爵》《飄》等我們班風靡一時,大家排隊搶著看。《悲慘世界》這本我是在被子裡一邊看一邊哭。有的真的味同嚼蠟,文章前面鋪墊太長,人物之間對話伏筆太多,有的你都看了一半了還不知所云,《百年孤獨》這本書我就讀的特累,現在都忘了內容了。

現在的我依然愛看書,不過轉到了網絡小說,十幾年看了兩千多本了吧,裡面也不乏精品,很多搬上了銀幕。

我覺得那些所謂名著,文筆好壞事是一個方面,他裡面的內涵很重要,有一定的思想性。還有就是這些小說的年代比較久遠了,有一些內涵的東西和我們現在有了代溝,很難產生共鳴。

還有翻譯過程中,語境詞彙上會有一些偏差,降低了書的精彩程度。就像咱們文言文翻譯成英文,怎麼都不是那個味了。

過去的專職作家比較少,所以文學作品也少,所以留下的符合大眾審美的作品類型也少,不像現在選擇面那麼廣。現在的一些精彩的網絡小說也會成為未來的名著的。

不過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比較不錯的了,都有可取之處,只看是不是符合你的喜好,給你產生共鳴。我的經驗是看不進去,就硬看一下,往往後面有驚喜。但是實在不喜歡就放下吧,省得浪費時間,有這個空別的書都看兩本了。


1111cz


中學時代一次偶然機會看了天龍八部,感覺寫的太好了!人物有特點,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啊!然後把金庸的小說都看完了,又看古龍的,風格完全不同,卻不一樣的精彩!一股腦連好的帶不好的都看了!再後來看了紅樓夢,硬著頭皮看的,剛開始有點意思,看多了半白話文也能看懂了,確實著迷了!再回過頭來看武俠小說,味同嚼蠟!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的。


無心山東


《巴黎聖母院》還是很有可讀性的,故事情節也比較曲折,文學性還是挺強的。之所以讀不下去是因為這本書摻雜了許多與故事情節無關的內容,比如大約用了三章的篇幅講述中世紀的藝術、哥特式建築之類的東西,讓很多讀者不適應,也不感興趣。雨果老先生在這本著作裡似乎有炫耀學識的意思。

《巴黎聖母院》至少還是能讀下去的。最讓我讀不下去的當屬馬爾克斯的那部享譽全球的魔幻主義大作《百年孤獨》,那是真真正正的讀不下去,但是如果不去讀總覺得自己不像個文化人,不像個寫作者。其實硬著頭皮讀完了也不明白究竟說了個啥事?他們這一大家子的人老子兒子孫子好幾代人貌似都是用的一個名字,光名字問題也能把讀者繞暈。當然不僅僅世界名著,就是中國的名著也有很多讀不下去的,比如《紅樓夢》,讀《紅樓夢》遠不如度《聊齋志異》那麼有意思。

我想這些經典的世界文學名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方得其中真意,就如同喝一壺老酒,越品越有味,需要漸次逐漸的進入閱讀的佳境,那些急性子急脾氣的人估計不大適合看世界名著。

大部分世界名著都是動輒數十萬言的大部頭,規模宏大,這種大體量的特性決定了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精彩的章節,需要慢慢過度,需要考驗讀者的耐心。等真正讀進去了就會發現精彩其實是在後面。

因此,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顯然是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和一代代讀者的考驗,否則早就被歷史遺忘了。

總之,讀世界名著需要有一個安寧的空間去靜心閱讀,讀著讀著就會驀然發現書中有顏如玉書中有黃金屋。


鄭非夢妙文


的確有同感,一是年齡的關係,二是知識儲備和個人趣味的原因。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我都是硬著頭皮“翻”完的。

記得我在很早的時候,聽從師範圖書館有位老師建議,就購買了二十四卷版本的《聊齋志異》,因為是古奧的文言文,根本讀不下去。初中水平的古文修養,要應付傳統文化很吃力。對聊齋故事都是通過小人書、白話讀本瞭解的。

對於《史記》因為有白話文版本,基本完整的讀過。再讀原文就不是很吃力,能夠輕鬆的理解其古文大義。

就是“四大名著”除了《三國演義》,其他三部我都是沒能一次讀完過,因為半文半白的語言對沒有古文底子的人,是大障礙,何況是一箇中學生呢。

西方文學名著沒有想象的那麼好讀,可以說“觀景不如聽景”,甚至莎士比亞戲劇故事、托爾斯泰作品,不如不讀,保持美好的想象。

所以說趁年輕時,有氣力盡量讀些喜歡的好書,到一定年齡就力不從心啦。

另外,對於傳統文化要加大普及,在學生時期就把必要的閱讀技能訓練好,讓我們能通過自學,讀到真正有價值的國學文化,受用身心!


樂活光陰


如果你看下去了,理解文字的能力強,那麼,就鬆不開它了。

象《雙城記》,不知道那麼一撥鬧革命的底層人民下一步會往何方,所以,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節和骨肉豐滿的個性,牽住你往下翻書。

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情節平平,描述的是一個人從幼年喪父到成長的人生經歷,語言哀婉,卻又幽默生趣,刻畫了英國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命遠變遷和諸多的悲歡離合,尤如眼前實物,歷歷在目。

《紅樓夢》,就是封建時代的一個王侯家庭裡邊一群富二代高枕無憂的生活場景,然而,卻寫得個個栩栩如生,性格迥異,變現了這個社會由盛而衰的內中必然趨勢,寫手的構思以及運筆的水平無人可及。

再者《思巴達克恩》,一曲粗獷豪放的山歌,一手是酒,一手是勇敢和淚。

《西遊記》,在一個人心情不順的時候,拿它當一杯茶喝,很感滋潤。

不是看不下去,電視,手機,事業,打拼,應酬,責任,壓力……等等,擠佔了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空間。

但,一旦看進去,無法釋懷。


一顆飄草


從不看外國名著。外國人的思維方式、三觀,太多都跟中國人不一樣,我們理解不了。

小時候就看過這種描述。說一箇中國人在美國讀博士,有一天去導師家拜訪。傍晚的時候他想走了,就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拜別“時間不早了我該走了,不打擾兩位老師了!”結果師母很不高興地說了一句,你要走就走,為什麼把理由推到我身上?

你覺得正常的思維方式,別人卻覺得不對。有這種思維差異,外國人寫的玩意,不看也罷。更何況是翻譯過來的東西。


極速颶風拳


可能是年少時心無旁騖比較單純、也沒有手機電腦的干擾,比較能靜下心吧,我當年看《巴黎聖母院》是非常認真也非常投入的。而且將其中一些覺得寫得好的段落都摘抄了下來。雖然書中有些人物的外貌及內心描寫特別冗長,而且不時會有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看得人不免煩躁發急。但只要你能細讀靜思,慢慢品味,小說本身確是非常深刻有意趣的。譬如,對於女主人公“愛斯美拉達”出場的這段精彩描寫:



……可是跳舞姑娘站在門口一動也不動,她的出現對這群姑娘產生了奇特的效果。固然姑娘們內心中都激盪著取悅於英俊軍官的朦朦朧朧的願望,他那漂亮的軍服是她們賣弄風情的焦點,只要他在場,她們之間就會展開一場悄然無聲的競爭。雖然她們自己心裡也不肯承認,但隨時還是從她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爆發出來。


她們彼此上美貌相埒,便以不相上下的實力展開角逐,每一位都期望能獲得勝利。吉普賽姑娘的來臨卻猝然粉碎了這一均勢,她豔麗驚人,不同凡響,剛一出現在房門口,就彷彿散發出只有她才固有的光輝。在這間壅塞的客廳裡,在這幽暗的帷幔和護壁環繞之中,她比在廣場上更為美麗動人,更為光豔萬分。彷彿是一隻火炬,從大天光中突然拿進了黑暗所在。

那幾位貴族小姐不由得心搖目眩,一個個都感到自己的美貌受到了損傷,她們的戰線頓時改變了,雖然她們之間一個招呼也沒打,其實她們聲息相通,靈敏之至。大凡婦女,她們的本能互相感應,互相理解,比男人快得多!這幾位小姐頓時覺得進來了一個敵人,她們全都感覺到了就團結起來了。只需一滴葡萄酒就可以把整杯水染紅;要使一群美貌女子染上某種不快情緒,只需來一個更為美貌的女子——尤其在只有一位男士的時候……


能靜心認真讀完一本有口皆碑的世界名著,實則也是一個調整自我、淨化心靈的修行過程。所以希望大家都適當少看手機,多讀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