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次的援华,国人感到温暖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汗颜和惭愧

这次疫情我们收到国外友人和政府的大量援助,包括日本社会各届和政府。日本社会捐赠了大量的物资,但在大量物资之外,这次日本‘’出口转内销”的古诗词回流,让国人温暖又汗颜。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中国湖北高校的抗击“新冠”疫情援助物资的纸箱上附有八字寄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人感慨万千,是的,虽然不一样山河,但共戴一片天。这八字寄语出自《绣袈裟衣缘》

绣袈裟衣缘

唐 长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是唐朝时日本长屋王馈赠给大唐的袈裟上就是绣的这十六个字。八世纪时的日本人就已经写出了如此内蕴深厚的汉文,且历经一千二百多年,一直沿承至今。这怎能不让我们汗颜呢!可能大家会说这是日本人写的,他们当然更加熟悉一点,

日本这次的援华,国人感到温暖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汗颜和惭愧

那么下面这一句又怎么说呢?最近还有四家日本机构联合捐给湖北的物资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句话,一下子了戳到人心的柔软处,让人热泪盈眶。这是当年的一首战歌!用在此处无比妥帖又温暖。这首《无衣》出自《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我们自己的诗歌,日本人照样用的准确妥当而又让我们热泪盈眶,而我们自己只会用‘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难道我们已经词穷到如此地步了吗?不是说‘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不好,我的意思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我们已经失去太多太多。

日本这次的援华,国人感到温暖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汗颜和惭愧


而日本捐助辽宁的物资包装上写的是:

‘’辽河雪融,

富山花开;

同气连枝,

共盼春来‘’

写这句话的,是富山县经贸联络官孙肖,孙肖中国人,现年41岁。这就让我们更要深思,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怎么到了日本就能这么好的运用我们古文呢?这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反应出我们自己确实对我们自己的文化重视不够。

日本这次的援华,国人感到温暖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汗颜和惭愧


2月11日,日本舞鹤市捐助给大连的物资上则写了一首唐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语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短短两句话,胜过千言万语,两句话所包涵的深意很难用白话文翻译的清楚准确。

日本这次的援华,国人感到温暖的同时也许更多的是汗颜和惭愧

日本人这次将中国文化、诗词再传播回中国,不免让国人脸红、汗颜。这番“出口转内销”的行为,也凸显了国人传统文化的窘境。而日本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让我们感到亲切,也无比惭愧。而我们更多的是‘加油’,‘不哭’!不是说‘加油’,‘不哭’不好,只是相对于日本人的表达,我们的词语是不是显得孱弱和无力!也许如果这次日本人没有这些词语的表达,只是捐献物资。那么我们虽然也感谢友邦的帮忙,但绝对不会有亲切感,正是有了这些诗词的表达才让我们在感谢之余还倍感亲切,这就文化的力量!也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希望这个春天逝去的是疫情,而永不凋谢万古长青的是我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