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這個典型老舊小區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


來看看這個典型老舊小區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

  在2月11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紅橋區咸陽北路街道永明社區黨委書記馬嶽介紹,永明社區共有自然小區6個,都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居民7000餘人,老年人比較多,還有許多外來人口,特別是目前外地人員陸續返津,社區防控存在著一定壓力。在區、街兩級的支持下,社區克服了工作人員人手緊張的困難,堅決落實市、區指揮部關於加強小區封閉式管理的要求,全力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全面走訪摸排。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對社區2675戶居民、29家單位進行了兩輪全覆蓋摸排,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對排查出的重點人員建立底冊,嚴格要求外地來(返)津人員、密切接觸人員的家庭成員居家隔離觀察14天,並對其身體狀態動態跟蹤。

  二是落實封閉管理。社區內共有小區出入口17個、獨棟樓門5個,在區有關部門和街道的幫助下,已封閉13個,保留9個。我們加大人員值守力量,充分調動物業、準物業公司,網格員、包保幹部和志願者隊伍,對這9個出入口實行24小時值守,定人定崗定責,凡是進入小區的人員,除測量體溫和登記外,我們還仔細詢問他們的出行史、健康狀況,嚴格核對身份信息、聯繫方式,發現體溫異常人員及時上報,並按照疾控要求妥善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們社區還有一個標準化菜市場,主要供應周邊居民生活所需,進出人員管控壓力較大。我們在區商務局和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增派工作人員,重點做好出入人員的體溫檢測、排查登記等工作,已協調市場主辦方採取限時、限流的辦法,持續加強防控工作。

  三是加大環境治理。組織物業、準物業公司和保潔隊,每日對小區垃圾桶、樓道、電梯、花園座椅等重點區域定點消殺,為每個小區設置廢舊口罩專用桶,防止二次汙染。社區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對重點點位進行不間斷巡查,確保無死角。對轄區內飼養家禽等現象進行集中清理,減少病毒傳播隱患。

  四是強化宣傳服務。在小區顯著位置張貼宣傳海報、懸掛條幅,利用電子顯示屏進行滾動播報;通過走訪、電話逐戶告知居民管控要求和防護知識;藉助社區微信公眾號、小區微信群等新媒體發佈信息,向社區居民、沿街商鋪發放疫情防控“明白紙”,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對居家隔離觀察和生活不便的居民,主動聯繫、上門服務,幫助採買生活用品和食品,努力讓群眾不出門、少出門。

  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永明社區是老小區,大部分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具備物業管理條件的小區不多。針對這種情況,社區如何做好管控工作。

  馬嶽回答:永明社區是個老社區,小區類型複雜多樣,有物業小區1個、準物業小區3個、自治和舊樓散片小區2個,社區內還有菜市場、酒店、飯店、銀行等單位,封閉管理難度大。為此,我們採取分類管理、精準施策的措施,對物業小區、準物業小區,加強網格員、志願者等值守力量;對自治、散片小區,由網格員、區、街包保幹部、在職黨員輪流值守;對菜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分時段加開出入口。

  同時,我們加大力量解決管理人員不足問題,發動社區各黨支部黨員、在職黨員,聯合區、街包保幹部、物業和準物業公司管理人員、樓門長、社區志願者,組織了一支75人的管理隊伍,確保做到各出入口24小時都有雙人在崗值守。

津雲新聞記者 張赫洋 彭俊勇 吳宏 劉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