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問小妾西瓜甜不甜,三個小妾回答不同,為何都同樣被曹操砍了?

秉燭讀春秋


這個故事是出自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笑話書《古今譚概》。說是有一次曹操筵請群臣,酒酣耳熱之際,下令上西瓜,於是小妾們便按順序端上事先準備好的西瓜走了進來。

當第一個小妾端著西瓜走到曹操面前是,曹操突然就問道:“你手裡的這個西瓜甜不甜?”這個小妾不知道曹操為什麼會突然這麼一問,就權當是曹操是擔心瓜不甜而不好吃,便笑著告訴曹操,這個瓜非常甜。

結果曹操二話不說,直接讓人將這個小妾拉出去砍死。一時間,在場的群臣們都是一臉的懵逼:這是為什麼呀?人家也沒說錯呀,瓜就是很甜啊!總而言之,殺人也要給個理由吧!問題是,群臣們卻沒有人敢這樣站出來質問。



接著,第二個小妾端著西瓜走了進來,她看到先前的情況,早已經嚇得瑟瑟發抖,生怕曹操問其她。結果怕什麼就來什麼,曹操又對她問了同樣的一句:“你手裡的這個西瓜甜不甜?”

這個小妾當時就快要嚇得崩潰,只見她臉上一陣白一陣紅,全身冷汗直冒,硬生生思索許久後,才硬著頭皮回答:“此瓜不苦!”總的來說,這話已經用了心思,即便有不甜的,也不至於有苦的吧?

結果曹操還是二話不說,直接又讓人將這個小妾拉出去砍死。一時間,在場的群臣們更是一臉的懵逼:這是為什麼呀!但還是沒有人敢站出來質問。

接著,第三位小妾又端著西瓜走了進來,她看了前兩位得遭遇,突然悟出點什麼,很自信滴端著西瓜從曹阿瞞身邊路過。於是曹操還是那個問題:“你手裡的這個西瓜甜不甜?”

這位小妾不緊不慢地答道:“保熟!”結果,曹操依舊是二話不說,又讓人將這個小妾也拉出去砍死。一時間,在場的群臣們全部無語:這是為什麼呀!但還是沒有人敢站出來質問。



就在這個時候,曹操站起來親自揭開了這個謎底,他告訴眾人,西瓜是自己給眾位準備的稀罕物,前兩位小妾怎麼知道瓜甜不甜?除非偷吃過!如果是偷吃,那就是偷盜國家重要財物,論罪該殺!但如果沒有偷吃過,那就是信口開河,愚弄上位,論罪也該殺。

至於第三個小妾,她的回答雖然沒有錯誤,因為瓜已經切開,熟不熟一眼就能看到,所以回答天衣無縫。但問題是,她隨意猜測領導的心思,耍弄小聰明,更加不可饒恕,所以論罪也當殺。

總而言之,曹操就是要用這3位小妾的生命來殺雞儆猴,告訴大臣們,不要有什麼異心,也不要想猜測曹操的心思,否則吃不了兜著走。當然,這個故事不過是馮夢龍自己杜撰而已,因為馮夢龍在編這個故事的時候,他自己能吃上西瓜,所以就一廂情願認為曹操也能吃上西瓜。

但其實呢,西瓜是唐朝時才從西域傳入到我國,曹操那個時候的人,根本都沒有見過西瓜,更別提吃了。與此同時,曹操宴請群臣,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小妾來端茶倒水送西瓜,這與基本的禮儀不合。

因為,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他和大多數群臣的關係,那就是君和臣的關係,既然曹操是君,他的兒子、妻子、哪怕是小妾,在禮節上,那也都是是君,又豈能讓她們親自來端西瓜?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曹操讓自己的小妾出來端西瓜,恐怕也沒有一個大臣敢堂而皇之的去吃!


我是趙帥鍋


同樣的西瓜,同樣的回答,三個小妾獻西瓜給曹操,結果都被殺了!殺雞儆猴嗎?



小妾獻西瓜

一天,曹操召大臣們吃喝玩樂,歌舞昇平之際,曹操的小妾們登場了。一號小妾端著一盤子西瓜來了,曹操問她,西瓜甜不甜,小妾說很甜,結果,拉出去,砍了。二號登場,同樣的瓜,同樣的姿勢,不過這個小妾比較機智,回答說不苦。

不幸的是,同樣拉出去被砍了。最後這位這時肯定是膽戰心驚的,她把西瓜端的和那案板齊平,機智的小妾沒等曹操問,就說了“瓜保熟”,不過她還是沒逃過命運的安排,今天她也得死!三位小妾,涼涼了!



殺雞儆猴 ?

大臣們懵了,怎麼回事啊,連殺三人,何況都還是寵妾。曹操袖子一揮,說道:“前兩位沒人姿勢不對,至於第三位,她太會揣測我的心意。”大臣們聽到這個,突然明白了,這不就是殺雞給猴看嘛,揣測聖意,臣子擅長的。

咱先不說那個時代有沒有西瓜這個東西,據史料記載,西瓜是唐朝才傳入我國。曹操他就是生性多疑,沒事找事!他擔心臣子學他造反,提前敲打一番。就是告訴那一個個不安分的大臣們,都安生點,別妄圖揣測我在想什麼,我讓你們怎麼做就怎麼做,一切我說了算。畢竟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一代梟雄,為何不是英雄?

歷史給曹操的標籤是梟雄是有原因的。作為一個上位者,才智,謀略,勇氣,他都有,相比其他君主,曹操更是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吧。

他的陰險蓋過了他的才智謀略,因此後人看到的都是他不好的一面。說實話,曹操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允許天下人負我”讓他為後來的所有出格的事找到了完美的藉口。

孔融讓梨成就了孔融,但是因為他多次勸誡曹操,被殺了。華佗要給他開顱手術,殺了!他沒稱霸前,攻城到手後,屠城了,一個不留!如此的事可以說數不勝數,太多了!時勢造英雄,沒錯,曹操身處亂世,沒點過人之處怎麼存活,怎麼領導手下。

簡單粗暴,世人兼怕死,這不就完事了,寧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只有死人才會讓人安心!世人說曹操是梟雄,說他陰險狡詐,說他是小人,那又如何,正是這樣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雖然他的事業最後子孫後代也沒能守住,但至少他本人做到了,成就了自己!

因為西瓜殺小妾,就是曹操藉此敲打臣子的一個說法,也可能是世人努力的在給他找作為梟雄的證據吧!


斯幽說歷史


曹操一次設宴邀請群臣,在他的小妾為他獻瓜時,他問獻瓜的三個小妾,這個瓜甜不甜。前兩個小妾的回答如出一轍,都說瓜很甜。而第三個小妾吸取了前兩位小妾的經驗,回答說“這瓜保熟”,她話音剛落,曹操就讚不絕口:“竟敢妄自忖度我的心機,馬上拖出去殺了!”。曹操下令把三個小妾統統都給殺了,令眾人都嚇得心驚膽戰,不敢吱聲。

之後,曹操向在座的大臣解釋了自己殺前兩個小妾是因為她們拿瓜的姿勢不對,而第三個小妾被殺是因為她雖然回答正確,但卻敢妄自忖度自己的心思。其實曹操的這一解釋及殺人行為,不難看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就是為了殺雞儆猴。而且曹操殺這三位小妾的行為,是在警告在座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測上級的心思,否則下場就如這三個小妾一樣。

曹操雖然是一個梟雄,是三國時代的三位君主中,真正的成功者,而且他所一手豎立的魏國也是終究成功的。但是眾所周知,他根本不會寬容體諒手下的人,也因此喪失了軍心民心。他的殘暴、心狠手辣也讓身邊的人寒了心,不願意再追隨於他。


胖胖百科全書


話說曹阿瞞筵群臣,一瓜殺三妾。這裡曹阿瞞的手段讓群臣不寒而慄。

當然這只是明人馮夢龍在他編的一本笑話書《古今譚概》裡藉著曹阿瞞名頭講的一個故事,曹阿瞞那會沒有西瓜吃。

古人的笑點異常驚心動魄。但是同時也坐實了吃瓜這事自古危險。


故事裡講道,曹阿瞞筵請群臣,酒酣耳熱之際,下令上西瓜,於是小妾們便按序端上事先準備好的西瓜。

當第一個小妾端著西瓜走到曹阿瞞面前時,曹阿瞞卻突然問道:“此瓜若何?”

小妾頓時心中一緊,阿瞞問話,必有大事。可是這個問題似乎也沒有什麼毛病,於是戰戰兢兢地答道:“甜!”

阿瞞眉頭一皺,“拖出去砍了!”

為什麼呀?她沒說錯呀,瓜不甜吃個啥勁啊?殺它的理由是啥呀?但是群臣不知道,也不敢問呀!

第二個小妾看到這種情況,嚇得想繞著曹阿瞞走。結果曹阿瞞還是問了同樣的一句:“此瓜若何?”

第二個小妾崩潰了,怕什麼來什麼!這問題是黑洞嗎?我該怎麼回答?於是臉一陣白一陣紅,全身冷汗直冒,硬著頭皮回答:“不苦!”

這話已經用了心思了,即便有不甜的,也不至於走苦的吧?


結果阿瞞仍然皺著眉頭,“拖出去砍了!”

眾人都快瘋了,你曹阿瞞到底想要什麼答案?一會功夫都殺倆了,連個理由都沒給。

第三個小妾看了前兩位得遭遇,突然悟出點什麼,很自信滴端著西瓜從曹阿瞞身邊路過。

於是曹阿瞞還是那個問題,“此瓜若何?”

這位小妾不緊不慢地答道:“保熟!”

曹阿瞞突然有欣喜之色,這個小妾厲害。不過緊跟著沒頭有皺了起來,“拖出去砍了!”

這下子眾人真的要瘋了,曹阿瞞你這是要搞啥呀?究竟什麼道理,你就殺了三個人?第三個小妾也是不服啊,我都猜出前兩個的死因了,怎麼還得死啊?

西瓜是曹阿瞞給諸位大臣們準備的,是稀罕物。所以前兩位小妾怎麼知道瓜甜不甜?除非偷吃過瓜,因此該殺!

第三個小妾的回答天衣無縫,因為已經切開了,熟不熟一眼就能看到,所以回答天衣無縫。但是問題在於她猜到了曹阿瞞的殺人動機了。曹阿瞞最忌諱別人拆他心事了,雖然並不高明,被人一猜就中!


但是為了防止別人猜他心事,他有一招,就是誰猜,他就殺誰頭。曹阿瞞用三個小妾的命,給大臣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雖然炒米沒參透馮夢龍講這個故事和笑話有什麼關聯?但是明朝人特別愛講吃瓜有危險的故事。

比如朱棣曾經請謝貴和張昺兩人到府上吃瓜,結果這兩個人腦袋也搬了家。


炒米視角


曹操無非是想告訴群臣,老子要是想殺人,隨便你怎麼樣,你都難逃一死。老子就是這麼霸氣。



雖然這只是一段野史,但若是真實發生過,想來應該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當時曹操遷都於許昌,外有袁紹袁術等等地方勢力威脅,內有忠於漢室的潛在力量蠢蠢欲動,曹操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住局勢,那就必須用非常手段來樹立自己無上的權威,從而震懾住所有不安份因素。

他肯定想到了趙高,此時距大秦王朝消亡不過數百年曆史,指鹿為馬的故事經過口口相傳,己經成為經典出現在人們的茶餘飯後中。曹操信手拿來,稍作改動,便成了問瓜殺三妾。



事實證明,這一招非常有效。曹操在穩定住朝廷局勢之後,迅速開始了自己征伐天下之路。雖然連殺三妾,手段太過殘忍,但在亂世之中,沒有雷霆手段是不足於成大事的,對於曹操而言,可以惋惜紅顏薄命,卻不至於憐香惜玉,身為我曹某人的妻妾,就要有隨時為我曹某人獻身的自覺。

英雄自古多無情。如此而已。


煮茶道史


這是個典故,正確的故事是前兩個回答的是西瓜很甜,第三個想要會發的與眾不同,就回答的是西瓜保熟,結果三個都被殺了!曹操向在座的大臣解釋了自己殺前兩個小妾是因為她們拿瓜的姿勢不對,而第三個小妾被殺是因為她雖然回答正確,但卻敢妄自忖度自己的心思。其實曹操的這一解釋及殺人行為,不難看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就是為了殺雞儆猴。而且曹操殺這三位小妾的行為,是在警告在座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測上級的心思,否則下場就如這三個小妾一樣。


逆風飛翔146990130


眾所周知,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霸業,他的心狠手辣也起著部分作用。他一生殺人無數,可謂是令人痛恨不已。有次曹操設宴,他的小妾向他獻瓜,他便問他那三個小妾西瓜甜不甜,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個小妾回答之後都被殺了,這是為什麼?她們分別是怎麼回答的?

曹操一次設宴邀請群臣,在他的小妾為他獻瓜時,他問獻瓜的三個小妾,這個瓜甜不甜。前兩個小妾的回答如出一轍,都說瓜很甜。而第三個小妾吸取了前兩位小妾的經驗,回答說“這瓜保熟”,她話音剛落,曹操就讚不絕口:“竟敢妄自忖度我的心機,馬上拖出去殺了!”。曹操下令把三個小妾統統都給殺了,令眾人都嚇得心驚膽戰,不敢吱聲。

之後,曹操向在座的大臣解釋了自己殺前兩個小妾是因為她們拿瓜的姿勢不對,而第三個小妾被殺是因為她雖然回答正確,但卻敢妄自忖度自己的心思。其實曹操的這一解釋及殺人行為,不難看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就是為了殺雞儆猴。而且曹操殺這三位小妾的行為,是在警告在座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測上級的心思,否則下場就如這三個小妾一樣。

曹操雖然是一個梟雄,是三國時代的三位君主中,真正的成功者,而且他所一手豎立的魏國也是終究成功的。但是眾所周知,他根本不會寬容體諒手下的人,也因此喪失了軍心民心。他的殘暴、心狠手辣也讓身邊的人寒了心,不願意再追隨於他。


散熱器商情網


曹操是一個梟雄,喜歡揣測、多疑,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還喜歡借刀殺人,在歷史中是個反面人物,像雞肋的典故、華陀治病、殺三個小妾的故事、夢中殺人等等,都透露曹操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不惜犧牲任何人,親情關係淡薄,一輩子野心勃勃,最終也只做到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否可有遺憾,窮盡一生,機關算盡,也只是這樣的結果。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極其低下,一夫多妻制,更何況曹操呢?曹操生性多疑,連一些親戚也遠離了曹操,可以說是伴君如伴虎,也是這些女子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也是她們今生的劫難,但願來生能夠找到,能夠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海燕71333


因為曹操生性多疑,她們都犯了曹操忌諱。雖然說法不同,但同樣犯忌,所以都被處死。


隨著自然過


自古最難揣測的東西,莫過於女人心,比女人心更難揣測的,那便是帝王心。帝王的心思,是一般人都不敢隨意揣測,也不能隨之揣測的,若是猜錯了,人頭落地只是常事。

雖然曹操並未稱帝,但曹操早已經是實際上的帝王,曹操此人,平生最為生性多疑,雖然曹操同樣求賢若渴,但曹操卻是可以僅僅因為懷疑就殺害掉自己的臣子,題主所屬的這個故事正與曹操此人的性格關係極為緊密。

在此,先講一下這個故事。

曹操有三妾為其獻瓜,當然,這個故事當然不會是真的。妾室為曹操獻瓜,曹操自然就要笑納。

妾室獻瓜,本就是一件正常之事,奈何曹操卻是瞥了一眼群臣,打算用這幾個妾室來殺雞儆猴。

曹操看著手中的西瓜,閉目思量一下,突然開口向第一個小妾問到,這個瓜怎麼樣?

第一個小妾並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到來,非常肯定的回答道,甜!

當然了,若非是甜的瓜,又怎麼會到曹操手上呢?

但曹操卻是一撇嘴,直接下令,讓侍衛將這名小妾拖下去斬了。

到這裡,所有人都一臉懵的看著曹操,確實如此,小妾回答了一個甜,怎麼看都沒什麼問題,為何曹操非要斬了這名小妾呢?

當然了,故事如果到此結束的話,就顯得有些平常了,斬殺了這名小妾,曹操又將視線放到了另外一名小妾身上。

完全相同的一幕出現了,曹操又一次開始詢問這名小妾,這瓜甜嗎?


這名小妾頓時臉都綠了,曹操的問題,簡直要了命,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一個問題,卻是讓人心裡五味雜陳。

這名小妾的回答與前一位的相差不大,意思都是這瓜是甜的。

當然,這名小妾最終也是被拖下去斬了。

有了前面兩個人的經驗,後面的人自然更害怕了,明明回答的沒有半分問題,卻是被直接砍了,換做誰都不能保持平靜。

終於,曹操環視了群臣,又將目光放到了第三名小妾身上。

同樣的問題,可是將第三名小妾嚇壞了,誰知道曹操到底想做什麼。


第三名小妾給了個不一樣的答案,她說到,這瓜保熟!

曹操聽後終於漏出了滿意的表情,誰知道,還沒等第三名小妾驚喜於大難不死,曹操又命令侍衛將這名小妾同樣拖下去斬了。

為何?只因為曹操想要殺雞儆猴,前兩位的回答不和曹操心意,曹操就斬了,最後一位的回答雖然正確,但卻不能讓曹操滿意,最終還是斬了。

奈何曹操此人為奸雄,最擔心的就是臣子造反,殺這三名小妾,確實是殺雞儆猴,警告眾大臣,切莫有小心思,一旦動了小心思,曹操隨時會不留情面的將他們斬殺於午門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