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札記】精臨《西狹頌》,由讀碑開始 (1)


【讀碑札記】精臨《西狹頌》,由讀碑開始 (1)

文l 郭名高

【讀碑札記】精臨《西狹頌》,由讀碑開始 (1)


近日臨《西狹頌》,每天七八十個字,日積月累,似有所得。然而,每次回頭,總有不到之處,尤其對細節的把握還不夠。

今日開始精臨此碑,先選“以”、“安”、“繼”

三字為日課。

“以”字在《西狹頌》中出現過6次,和那些漢碑名品相較,寫法還是很特別的,有明顯的篆書痕跡。

【讀碑札記】精臨《西狹頌》,由讀碑開始 (1)


這個字線條沉實,起筆似圓又方,首筆橫畫先仰後俯,構成一根曲線;其後折筆短促且直;接下來橫、豎兩筆又呈弧線;繼而,在橫折④處得外方內圓之趣。

“以”字以實筆為主,正因如此,更應該留意它的造虛之法。如③處,橫、豎交接,搭筆處略留痕跡,若折枝相續,骨斷筋連;而①處豎與橫相接,有意留空使其虛;收尾②處,橫畫至末端將筆提起,不讓其實。

“以”字雖然粗重,但並不僵死,其妙處在於圓筆和虛筆的運用。

藉助A、B、C三條直線,我們可以洞悉整個字的框架特點和筆畫位置、形態。


【讀碑札記】精臨《西狹頌》,由讀碑開始 (1)


再來分析“安”字。先劃A、B、C、D四根線條,這個字的筆畫位置和結體框架就一目瞭然。

就筆法論,方圓對比在這個字上表現得極為突出。先看圓筆、弧線,①⑥⑨最為明顯,尤其是“宀”和主筆長橫,都作曲線;從起筆來看,⑦⑧兩處為方筆;而②③④⑤幾處稜嶒尤甚,當以方筆視之。

“安”字“宀”多曲線圓筆,其下“女”字則方,要將二部安頓妥當,應該注意“女”字的起筆位置: “宀”左右豎畫皆作曲線,左長右短,左低右高;“女”字起筆位置與“宀”轉筆收尾處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這樣,上下二部才能組合得不緊不松,恰到好處。

【讀碑札記】精臨《西狹頌》,由讀碑開始 (1)


在“繼”字中,曲線最多。曲直對比,可知彼此於視覺上的不同:直則生骨,得之力而失之僵;曲則生筋,得之韌而失之弱。二者相輔,字才是活的。“繼”字有5處作“8”字狀,以曲線為主,但並不是簡單的重複,常在曲處見直,圓處見方。比如第一個絞絲旁,起筆即是一條直線,雖然短了些,卻與下邊h處有呼應之妙,不失機心。其後4個“8”,大小、虛實、方圓各有變化。如g處,夾角成90度,以方破圓;而虛實多以線條的粗細對比來實現,偶爾會留一點空隙。

由讀帖而及撫古,其要有二:一要察之者尚精,二要擬之者貴似。精臨碑帖,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眼手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