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廈門樓市|戴亦一:地產調控政策或因疫情而逐步放鬆

#特別策劃#【連線•疫情下的廈門樓市】疫情對房地產行業影響幾何?房企又怎樣應對?疫情過後,樓市會怎麼走?樂居連線廈門大學教授、中國著名房地產投資研究專家戴亦一,為大家解析疫情下的樓市真相!


疫情下的廈門樓市|戴亦一:地產調控政策或因疫情而逐步放鬆


疫情下的廈門樓市|戴亦一:地產調控政策或因疫情而逐步放鬆

  一、疫情對今年廈門房地產市場發展主要有哪些影響?

  戴亦一觀點:

  短期:突如其來的疫情,短期對地產行業打擊較大。開發商售樓處被迫關閉,工地何時復工還很難說,開發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資金鍊問題,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開發商採用了高槓杆、快週轉戰略,壓力很大。而且疫情下,大家對經濟前景比較悲觀,購房投資的慾望處於低下水準。因此,疫情短期來看對房地產無疑是一個利空。

  廈門樓市是一個移民城市,外地購房者佔比高達60%-70%。現在人口流動近乎凍結,樓市也基本處於冰封狀態。這對於那些資金比較緊張,負債率比較高的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嚴峻的生死考驗。市場交易量銳減的同時,因為資金鍊壓力,一些中小開發商也會降價拋售回籠資金。可以預計短期內出現財務危機或者倒閉的中小開發商數量會增加。

  但對於規模千億以上的超級開發商來說,也許反而安全了,這些企業不僅實力雄厚,融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強,即使資金鍊出了問題,因其大到不能倒,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特殊救助。

  中期:中期來看不要悲觀,房地產市場不會崩盤。住房畢竟是剛需,而且可以延時消費,該買房的等疫情穩定後還是會買,儘管購買力可能因疫情打擊會損失一部分。從政策環境來看,疫情對房地產行業來說可能會因禍得福,持續三年多的史上最嚴厲的房產調控政策,很可能會因為疫情而逐步放鬆。

  為什麼呢?因為一方面,刺激房地產是彌補疫情損失的不二選擇。就目前情況來看,新冠肺炎即使在2月下旬出現拐點,疫情在短期內仍然很難搞定,防控的壓力依然會很大。疫情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尤其是對服務業的衝擊是相當大的。GDP缺口的彌補,最佳的手段只能是再次啟動“夜壺”房地產。因為房地產投資對投資和GDP的拉動不僅具有立竿見影的即時效應,而且不僅不會受制於財政能力,還有助於土地財政的激活,為財政提高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另一方面,政府為了扶持中小企業,各種減稅讓利政策的稅收損失和補貼支出都會大幅度增加,政府財政肯定會面臨空前的壓力,所以房地產“夜壺”重提是大概率事件,時間大概會在下半年。

我認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房地產市場會迎來一個寬鬆的、甚至是刺激的高潮,樓市無論從交易量還是價格水平來看,會迎來一個難得的春天。

  所以,我認為中期房地產會出現V型反轉的行情。這也是目前資本市場,很多基金和投資者選擇地產股作為避風港的基本邏輯。

  長期: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受制於經濟實力,疫情對樓市的影響肯定是利空的,甚至有可能加大中國樓市泡沫最終破滅的風險。近幾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困頓於如何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GDP一直處於下行階段。即使沒有這次疫情,中國經濟本來已是步履蹣跚,2020年GDP能不能保6都是問題。這次疫情可以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尤其現在國際社會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已經將中國視為事實上的“疫區”,這不僅可能加速外資的撤離,而且對中國出口和涉及全球化供應鏈體系的沿海經濟,打擊也是不容忽視的。

  此外,疫情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影響,是通過加速中小開發商倒閉和大型開發商市場份額的提升,促進中國樓市寡頭化的進程。

  二、從企業、媒體和政府三方面您覺得可以做哪些工作?

  戴亦一觀點:

  企業:開發商目前要做好準備最壞的思想準備,不要心存僥倖,盡對大努力度過這次疫情帶來的行業“暴風雪”。開源節流是最基本的動作,積極“籌措糧草”,做好半年沒有淨現金流入的準備是必須的。即使不開工,企業的利息成本、員工工資等成本是剛性支出,每天都要支付的,但是因為銷售停滯,沒有現金流入,時間長了現金流肯定出問題。所以,中小開發商要盡力囤積資金,盤活資產,做好活下去的準備。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對於大型和部分資金實力雄厚的中型開發商來說,這次疫情危機無疑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特別是國企央企,資金是優勢,這次疫情拖得越久,橫向併購的機會就越多。

 政府:我覺得目前政府迫切需要做的是解決好防疫情和開工之間的矛盾。防疫情是目前首要任務,現在各地嚴格控制人員流入,進入廈門的外地人還要隔離14天等多種條件限制,這就使得工地的開工變得困難。目前的政策諸如減免五險一金和稅收,以及各種補貼政策,對開發企業來說可能都是杯水車薪。這些政策各地都在執行,當然是好的,至少可以給企業一些安慰。但是

我認為政府更需要做的是盡為企業快創造復工條件(如為企業提供足夠的口罩等防疫情必需品),讓企業儘快開工,讓售樓處開放。

  當然,對政府來說,更大的支持還在於儘快放鬆各種不必要的限購限貸政策。對廈門來說,我覺得進一步放寬外地人落戶政策,以及適時解除島外外地人的限購政策,放鬆房地產金融政策,可能是對遭到疫情打擊後的房地產市場的最好幫扶。

  三、2020年的樓市在您看來會怎麼樣?

  戴亦一觀點:

  2020年樓市走勢是先抑後揚。受疫情影響,至少上一季度是“冰封”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很可能延續到二季度。對開發商來說,何時開工是個問題,現金流則是最大的問題。部分中小開發商和受疫情打擊大的非地產企業主們,都有低價拋售的巨大壓力,因此上半年房價大概率會跌。但是,房地產產品是可以延期消費的,所以疫情過後,真實需求總體還在

。疫情結束樓市放鬆調控是可以預期的,因此下半年大概率會出現量價齊增的難得格局。因此,全年來看,樓市出現V型走勢,是大概率事件。

  四、疫情當前,您個人有什麼想對行業、市場或者購房者想說的?

  戴亦一觀點:

  行業:“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戰略上藐視”,是因為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行業可能是受疫情衝擊最小的行業,雖然也會有客戶損失(比如小老闆生意倒閉,其購買力就消失了),但一兩個季度的經濟影響,對房地產市場需求來說畢竟有限,其損失遠不如餐飲、娛樂、運輸等行業,而且房地產的客戶不會因為疫情徹底消失,充其量是延時購買。

  “戰術上重視”是因為疫情對不同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中小開發商如果資金緊張,負債率高,就要特別特別小心了,就要千方百計變現資產囤積糧草,準備迎接冰河時代。大企業雖無倒閉之虞,但不要坐失良機。也要千方百計囤積糧草,準備吃休克魚,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行業市場份額。總之,對行業來時,此次疫情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大家要想想自己是哪一家。

 購房者:短期可能會有開發商熬不住降價銷售,疫情會給大家購房帶來更多選擇。當然,投資者也不能盲目抄底,也要等待最佳機會。我認為疫情拐點逐漸明朗的時候,最好的抄底機會就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