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前兩天,我們聽到一個段子:

你是一箇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唸書。

2019年,你讀書讀到一半,先是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澳洲森林大火;

你從香港轉機回國,遇上廢青鬧事,在機場卡了幾十個小時;

好不容易回國了,剛想舒坦一下,卻又遇上新冠肺炎,眼看澳大利亞就要開學,你卻死活回不去了;

這時候,你想到去泰國中轉14天,結果逛街的時候,遇上了槍擊案……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這個段子的發明者,實在有才,你要是再加上約了科比打籃球和去伊朗見網友,這2020年開年的衰聞,就全讓你湊齊了,可以召喚神龍了。

但是,作為在泰媒體,我們的關注點顯然是裡面的一句話:

“去泰國中轉14天”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前兩天在曼谷街頭吃飯,突然感覺似乎街頭多了一些貌似中國人的年輕身影。

老漢問朋友,最近中國自由行遊客上漲了嗎?

朋友在手機上回復,不用看,一準兒是去澳大利亞的留學生。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最近在曼谷街頭,但凡是看見十幾二十歲的中國同胞,一搭話,八成是中轉曼谷去澳洲趕著開學的學生。

老漢吃了一驚,心想原來還有這等操作。

去找了旁人去問,果然許多在泰華人早就知道這件事情,還嘲笑老漢後知後覺。

難怪呢,疫情鬧了這麼久,中國明明把旅遊團都停了,滯留泰國境內的中國遊客卻還是這麼多——敢情有一部分小同學們,原來是來弄這個的。

這刁鑽獨到的路線,另闢蹊徑的思維,簡直和中轉利比亞和匈牙利的敘利亞難民有的一拼。

也真是,難為大家了。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2020年2月1日,澳大利亞宣佈旅遊禁令,凡是在14天內在中國大陸停留過的人,無論國籍,均不得入境澳大利亞。

這一下子,許多放假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可就遭了秧。

眼看澳大利亞就要開學了,可是新冠疫情一時半會也平息不了,這一下可耽誤大事了。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不光是孩子著急,家長著急,澳大利亞的學校們,更是急得整夜睡不著覺。

中國留學生要是來不了,這個錢,咱學校不也收不上來嘛!耽誤了中國青年求學事小,斷了澳洲學校的錢糧事大,這個事兒必須要想個解決辦法。

於是,在“不承擔疫情風險”,又“不耽誤收繳學費”的前提下,澳洲想出了個折中的辦法。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2月8日,澳大利亞教育部通知,在“第三國”停留超過14日而健康未發現異常,且中途沒有返回過中國的大陸留學生,可以正常入境澳大利亞。

並且,澳大利亞教育部還“貼心地”給出了提示——你看小明,去馬來西亞待了14天,不就順利到澳大利亞了嗎?大家要向他好好學習……

意思很明白:

各位中國同學,在“第三國”隔離14天,再來交學費吧。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後來的事,大家就可以猜到了。

隨著疫情的發展,世界上對中國頒發旅行禁令的國家,越來越多了。想找個“第三國”來中轉落腳,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恰好世界各國中,唯有泰國,這段時間對華友善的大門一直敞開著。

中國留學生,不但可以隨時來泰,還可以直接以落地籤來泰,即便落地簽到期也不會罰款。

再加上,泰國正好處於中澳之間的地理中間點,機票便宜,民眾友善,如此天時地利還“人和”,取道泰國,待滿14天后轉飛澳大利亞,自然就成為了眾多赴澳同胞的不二之選。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大量湧入泰國的中國留學生,成為了這個2月,曼谷街頭一個奇特的景觀。

有人開玩笑說,在曼谷街頭只要見到年輕的中國人,十有八九是澳大利亞的留學生。

還有人開玩笑說,在曼谷隨便找個酒店,裡頭的中國留學生,都可以湊齊整個澳大利亞的大學。

這些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是大量的中國留學生湧入泰國,也是不爭的現實。

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承認它,而是如何看待它。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對於這些取道泰國,“曲線赴澳”的同胞們,老漢個人是這樣建議的。

來之前,還請三思;

來之後,務必留神。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為啥說“來之前三思”?

首先,自然是因為留學生取道泰國,畢竟給泰國還是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衛生風險。

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足有二十萬之多。這個數字是有點嚇人的。

泰國雖然醫療不弱,又是特效藥,又是國際排名第六什麼的——而且一旦在泰國境內確診,理論上還能得到泰國政府的“免費治療”。

但是,將疫情風險輸入泰國,畢竟不太厚道,本質上是將澳大利亞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轉嫁給泰國政府和人民來承受。

況且,新冠肺炎存在“無症狀傳播”的風險,泰國海關的健康檢查實際上並不能完全隔絕病毒入境。一旦留學生在泰國境內發生二次傳播,不但會給泰國民眾帶來恐慌,也會讓一直堅持“對華不關門”政策的泰國政府坐蠟。

再說了,在一個語言不通的東南亞國度治療新冠肺炎,終究也不是什麼美好體驗。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但是,我們也沒有這個立場,警告這些中國留學生們“別來”。

第一:我們沒有資格,也不想去代表泰國,排斥我們自己的同胞;

第二:留學畢竟也不是小事,我們也能夠給予充分的理解。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之前我們“建議”過國內同胞,在這種特殊時刻,最好不要到泰國來旅遊——這一方面是為了泰國好,同時也是為了中國遊客同胞著想,為了旅遊而冒這樣的風險,不值當。

但是,留學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旅遊這種“可有可無”的休閒娛樂,而是與巨大的經濟代價和人生規劃相掛鉤的“硬需求”。

實在要來,我們也不好說什麼。

只能說,保重吧。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你不得不選擇借道泰國,去澳大利亞。

那麼,來就來了,也沒關係。

只是既然來了,那麼就應當有充分的自我保護意識,有“不給泰國人民添麻煩”的自覺,並且將這種自覺化作行動,把自己為泰國這個“跳板第三國”所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具體來說,也不復雜。

來到曼谷,最好別到人多的地方去轉悠。

好好在酒店待著,看看書,上上網,溫習一下功課。

除了必要的購物,最好儘量減少暴露,能在酒店裡實現14天的自我隔離,功德無量。

實在做不到這麼極致宅,也成,只要別到芭提雅之類的旅遊目的地去瞎轉悠就好。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最後,無論是本地同胞,還是來泰“曲線留學”的澳洲留學生們。

希望大家相互體諒,相互理解。本地華僑不要太苛責這些留學生,都是炎黃子孫,人家也沒辦法,我們應當體諒他們,並且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

至於留學生們——也應當體諒泰國的立場,審慎決定自己的行程,並且將自己帶給第三國的風險,壓縮到最小。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最後,再重複一下我們的建議。

能不來,自然是最保險的;實在要來,就要格外小心。

這等年月,總要有所取捨。

萬般皆下品,讀書非最高,留的青山在,才能有柴燒啊。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疫情之下,泰國化身中國留學生的“中轉隔離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