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聲:禁用微信佈置作業。您是怎麼看待用微信佈置作業的?

中州耕牛堂主


大家好,我是趣味秒懂百科全書,我是一名教師,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觀點。

用微信佈置作業,主要涉及的還是中小學,這肯定弊大於利的。而《人民日報》的這次發生,也正是證明了這一點,可是這次發聲後,卻引來了無數家長的熱議,有人認為禁的好,可是還有人不置可否。

首先,用微信佈置作業,是教師將自己的責任硬壓給家長

用微信佈置作業,教師確實能省下很多的工夫,學生該做哪些作業、完成質量如何,全都靠家長監督,這明顯的是推脫責任。更有甚者,甚至讓家長監督著學生做完這也,還要修改完畢,將做錯的給自己孩子講解一遍,讓孩子弄通弄懂了才行。首先這件事情應該是老師在課堂上完成的工作,現在推給了家長,而絕大部分家長為了生計忙活了一天了,回家還要做老師留下的“作業”,還有一些家長受教育水平不高,根本無法完成。長此以往下去,教師家長的矛盾會越來越激化。

其次,微信佈置作業,甚至有部分作業需要在手機上做,給了孩子玩手機的理由

小學生、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差的,而微信佈置作業,甚至部分作業需要在手機上做,這就給了孩子玩手機的理由。首先得給孩子買相應的手機,加重了家庭負擔,其次給了孩子玩手機的機會。現在有句話經常被提及:想毀了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現在社會上,成年人沉迷於手機的情況都數不勝數,更不要說孩子了。長期看手機,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人格養成、智商等都有很嚴重的影響,還會導致嚴重的近視,經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戴上後厚厚的眼鏡。

第三,也不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對於80後來說,小學、初中是被放養的一代。我從初中開始,就一個人騎著自行車,每日往返於三公里外的學校和家之間,老師佈置了作業,回家主動自覺地做完,如果做不完,第二天會受到老師嚴厲的批評,家長知道了還會來個男女混合雙打,而且家長還會從心底裡感激老師的嚴格。

而現在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作業都在微信群裡發,甚至有的還要家長自己去打印,如果家長沒空的話,那麼孩子就完全不知道有什麼作業,可以名正言順地去玩了。每天佈置作業,讓孩子記住並且回到家認真做完,這不僅僅能減輕家長的負擔,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記憶力、責任感,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孩子的機會。

然而,《人民日報》發聲禁止微信佈置作業後,為什麼有的家長卻不認同呢?

首先,微信佈置作業,能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進度,方便快捷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教育也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體驗科技的便捷。微信佈置作業,本身這件事情,如果沒有任何的其他雜質參與進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如果能讓孩子養成記住作業然後回家認真完成作業這種好習慣的同時,老師再將作業通過微信群告知家長,讓家長掌握孩子學習進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沒有任何的功利在裡面,只是單純的傳達作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部分老師為了推脫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一味的都壓給家長。

其次,依然是孩子減負

現在家長為什麼那麼討厭微信佈置作業?其實不是在討厭這種佈置作業的形式,而是動不動就做到後半夜的作業。現在孩子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放學回到家,在有家長監督的情況下,還要做到後半夜。如果能夠輕輕鬆鬆的輔導孩子,在不長的時間內完成,那麼相信不會有那麼大的意見。

第三,能夠讓孩子正確地認識到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用途

手機的出現,便捷了廣大群眾,而有些人沉迷於手機,這並不是手機的錯。讓孩子正確的認識手機,瞭解手機,並且能夠享受到手機帶來的便捷,不沉迷進去,也是一堂重要的課程。而目前導致孩子沉迷手機的,是某些遊戲。而有些手機廠商, 已經貼心了在手機裡內置了兒童模式,比如小米。打開兒童模式,可以將一些必要的程序放到桌面上,同時禁止使用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app。這樣的話,就能讓孩子既能使用手機完成作業,同時又沒有辦法玩遊戲了。

禁與不禁都可以有充分的理由,目前來看的話肯定是利大於弊的。家長和老師的關係,並不會因為這個而有很大的緩解。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家長能更加的體諒老師,共同幫助下一代健康茁壯的成長,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願。


趣味秒懂百科全書


我覺得有些上綱上線了。我知道現在媒體上報道了很多家長微信群的負能量,有老師不地道的,有素質低的家長群內發飆的,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通過媒體報道,也確實讓人們關注到了家長微信群的存在,並在茶餘飯後成為了談資。但大家想一想,人們往往特別願意關注一些負面的內容。而正面的家長微信群卻鮮有報道,我覺得也是有必要倡導的。

來一起聽聽我的故事。

我家孩子在小學1年級剛入學時,學校讓大家填報開通校信通,起初老師通過校信通來通知一些事情,但慢慢的老師也不再往校信通裡發信息了,只是在期中或期末時把成績用校信通的方式發給家長。但之後我就取消訂閱了,感覺那是個套路,每月還得支付一定費用,微信還是最方便的。如果禁用微信群佈置作業的話,感覺是在助長校信通。其實有很多家長是被動才接受開通校信通功能的,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偷偷地退掉了校信通的功能。

孩子1年級時,班主任老師建議班裡成立家長委員會,經過班裡投票公示選出了6名熱心的家長們參與到期中,很幸運我也當選其中。大家商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一個微信群,並制定了家長群的群規,比如說是群內不得聊與班級學習無關的事情,這是最最重要的一條。還有一條是發現孩子和班級同學有碰傷等情況,不得在群內直接質問另一名家長,有事可單獨向老師反映,也可以像家長委員會反映,家長委員會從中調解,這樣大大提升了家長得正面建設意義。還有一條是微信群群主不是班主任,群主由家長委員會成員擔任,這樣老師就不至於把微信群當成一個負擔了,可以用心在教學上。

微信群建立後,老師會佈置一些任務或佈置一些作業發在群裡,但這都是在一年級的時候。同時老師們也會在班級和學生講,目的是讓家長也多關注孩子學習進度。慢慢的到大概2年級或上面3年級時,老師就不再往手機上發作業了,過渡到孩子自己學會記錄作業。不過有什麼事情的話還是會發微信群通知大家的。目前孩子已經升到三年級,換了班主任老師和其他代課老師,新老師接替了原來班主任老師的位置,但我們家長微信群的傳統還在,任然起到了很多積極地意義。比如說,開始的時候是班主任老師手寫一些口算題發在群裡,後來家長們明白方式也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後,家長們每天按照學生學號輪流出口算題,一直這樣堅持下去真的很好。

在這裡非常感謝孩子們的兩任班主任和代課老師。

微信群建立3年來,大家自覺遵守約定,有一些小摩擦也能通過家長委員會和老師的參與化解。家長微信群存在著起到了便捷溝通的橋樑,起到了很多正面的作用。信息化科技化是不可逆的,應順應潮流。我提倡家長微信區建立的同時要成立家長委員會,家校聯合更有助於對孩子的培養教育。





Brooke老爸


作為一個五年級孩子的家長,看到這個題目真的感覺有話想說。孩子所在學校是我們這個小城市的重點小學!從一年級開始,每個班級習慣性都建了一個班級群!大事小情都在群裡說。開始的時候,家庭作業不在群裡發,但是總有一些家長每天在群裡問:“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幾乎每天就這幾個家長,後來老師就每天都在群裡發。原本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自己記錄家庭作業。還特意準備了家庭作業記錄本。如果你不記,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後來,老師每天都發作業,孩子就懶得自己記,她總覺得老師發在群裡,不用記了!對於家長來說,老師發作業在群裡,唯一的作用就是核對每天孩子的作業有沒有完成!長此以往,孩子自身就根本不愛記作業!(其實每天的家庭作業,老師是用小黑板寫著的)。所以我覺得,老師應該教育孩子自己記錄作業,而不是每天在發在群裡!

我孩子所在班級,按年級成績來說應該算中下的。這是我自己這五年來的感覺。從一年級開始,每天放學最晚,拖堂最嚴重,雖然家庭作業不算最多的,但是也不少。語文作業有一本抄寫的就是要家長批改!不改還不行!

每次來家長會,任課老師都要千叮嚀萬囑咐,每天要求家長檢查孩子作業,一是否做完,二是否有漏做。更有一次,數學老師居然要求家長檢查作業寫完後,看看孩子有沒有做對!這樣的要求合理嗎?

微信的推廣是一種進步,但是從教育角度來說卻是一種退步!老師群發作業,孩子懶得記錄自己本該記錄的“工作”,日久天長,孩子自身也是一種懶惰的形成!


折翅的小蝸牛


禁用微信佈置作業,雙手贊成!本人由於上學時不注意用眼衛生,十幾年寒窗苦讀結果成了“近視”,深受其害,我十二分不希望我的學生們步我後塵――每天戴副近視眼鏡。因此,我一向反對學生過度使用手機,並且開學第一天對所有學生和家長說“我保證不在微信里布置作業!”當時遭到了幾位家長的質疑“老師不在微信上佈置作業,家長如何監督孩子寫家庭作業?”

我採用的方法是每人準備一個小本子,專門用來記家庭作業,上面分別寫上日期和作業內容。針對個別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孩子,我提出了特別要求――作業上面一定有組長和家長的簽字。本來不打算讓家長簽字的,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改變了主意。有個女生專門準備了兩個本子,學校裡的本子記錄家庭作業,帶回家本子沒有作業,家長讓她寫作業,她撒謊說“老師沒佈置作業。”唉,現在的孩子為了偷懶,啥辦法都難想出來。

我還經常告訴家長們,一定不要讓孩子過分依賴手機!禁用微信佈置作業,我堅決支持,雙手擁護!





江山165940261


我是一名家長,我說說我的看法。現在要家校合作,現在孩子外面家裡充滿太多誘惑,尤其,智能手機,電腦電視等,老師把作業發到群裡是讓家長監督自己的孩子完成作業情況,孩子自己也玩記作業,如果不發作業了家長怎麼知道孩子完成了沒有,尤其不太自覺的孩子,我支持把作業發到群裡,哪怕家長不會,也要瀏覽一下孩子做沒做,沒有時間的家長可以突然襲擊不定期的檢查一下,以免孩子太滑,這樣也會給不太聽話的孩子震懾的作用。所以我堅決支持老師作業發群裡,孩子在學校也要記作業。


雨過天晴57441


簡直說出了家長們的心聲!現在的教育我一直看不明白!在學校一天只有五個小時,一天只上五六節課,下午三點五十就放學,放學時老師佈置一堆作業,可是在家長群裡卻要求家長督促完成,可是隻是督促嗎?完了家長要檢查,要簽字,如果有錯了,第二天就會在家長群裡@家長,我就不知道現在的老師是做什麼?為什麼不能老師批改作業,為什麼不允許作業有錯?學生錯了為什麼受到懲罰的不是學生,而是家長?這都是什麼教育邏輯?

記得我們小時候每天晚上無論如何都要完成作業,因為完成不了第二天就會收到老師責罰,學生應該有完成作業的動力,而不是任由家長在後面雙手推著往前走……



漂流的老張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越減負,書包就越沉。原來對孩子學習不怎麼關心,今年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書包沉得我都背的肩膀很酸,更何況個孩子呢。在說微信不佈置學業,改成校訊通。每個月還需要多18元的通訊費,還不如微信佈置作業。原則上,老師要求孩子自己完成的作品,可事實上呢,孩子自己完成的,根本不會採用,孩子自信心嚴重受挫。……說說一年級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早上6點起床,讀書30分鐘,吃飯,穿衣。7:40要到校。中午11點半放學。下午1點上學,15:30放學。放學後,寫字班。回到家5點多。吃完飯5點半開始做作業,一張數學卷子,一張語文卷子,看圖寫話。聽寫並改錯,背課文,預習課文。都整利索了,也就8點多了。根本沒有玩兒的時間,就要洗洗睡覺了……


彤彤兔兔兔


真是堅決支持不要用微信寫作業。現在啥都微信,還有很多什麼青少年學習的半塊,還要考試,孩子本來就作業多,我婆姐學問低,很多微信關於考試的看不太懂,因為還要從二維碼掃一下,還要什麼登錄密碼登錄名,每次這樣佈置作業,都是發給我們,而且基本上都是晚上九點多發給我們,本來就是準備休息了,結果幫她寫作業寫到十點多,很多知識大人都不會,我也是從網上查,更不要說幾年級的孩子了。而且寫不完,老師就在群裡說家長,弄的學生都害怕老師說家長,家長也不敢吭聲。因為家長一說老師,老師就不關心自己孩子了。

我真的覺得現在的教育怎麼變成了這樣,老師給學校不認真教,作業都是發微信上讓家長監督,家長檢查,但是老師有的自己又偷偷辦補習班,家長為了孩子,又不得行月月額外交錢,讓孩子補習,哎,風氣真的是太不好了


小雪的生活呀


人民日報太給力了,學校老師美其名曰督促家長監督孩子學習,實則不負責任,一直到現在我孩子二年級了對記作業的事情都還沒責任感,感覺回家我告訴他作業天經地義!給他們學校老師提了好幾次意見不見效果,真是惱火!從上學第一天開始就應該讓他自己記作業,不會寫用畫的,怎麼都好過佈置給家長,微信佈置作業的前提條件是要在課堂上先佈置給學生,回家家長檢查作業時可以根據微信佈置的作業檢查有沒有漏做。真是奇葩的理論,每次孩子回家說不知道作業就火冒三丈,真是氣死人!這毛病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改過來。


藍極樂鳥


首先,我上班比較忙,沒時間時刻查看手機。相信很多家長跟我一樣,上班時候真的有很多事情。老師在群裡佈置作業,其他家長在裡面發一堆收到,謝謝,敬禮之類的話,一下子刷屏了,我完全沒注意到,回家還要一頁頁往上翻,經常看漏了。

其次,以前我們上學時候,作業都是寫在黑板上,同學弄個記作業的本子記錄一下就好,我覺得這個形式就很好,完全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在用微信通知家長。現在搞得微信群就是馬屁群,老師說點什麼一片叫好,搞得我們這些家長不表態就像反對一樣,這個風氣很不好。

第三,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作為家長可以抽查,可以指導,但不能變成我們的任務,每天查看,批改小孩的作業,這完全是老師的工作。你說我們平時上班有沒有客戶的家長來幫助我們呢?是不是這個道理,不能把老師的工作轉嫁到家長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