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按捺不住一颗想上班的心

你为什么按捺不住一颗想上班的心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假期史无前例的长,也让职场人曾经梦寐以求的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成为现实。然而不上班的日子才过了没几天,很多人就受够了宅在家的日子,怀念起能每天上班的生活。

工作对于自我价值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我工作,故我在。




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工作本身的性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将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然而,这同样也是一个机遇——让人们开始认识到为什么工作对于我们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工作究竟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让工作与我们实现融合。


人们从工作中获得认同感

2014年,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调查后发现,55%的美国工人和70%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认同感。

从历史上来看,工作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雇佣关系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是每星期数小时的“工作”概念却是直到19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从这一时期直到今日,工作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在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发达国家的劳动者年平均工作时间在不断下降——从1960年的2100小时降至2005年的1600小时,但工作在大部分白领阶层中仍占有主要地位,许多高技能人员每星期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50小时,这些现象自1970年之后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中不断显现。


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永远联网状态”成为现代人的另外一个标志。正是由于人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收发电子邮件、处理办公事务,工作也逐渐渗透到人们在工作单位之外的生活之中。这一变化使得人们面对面的交流不断减少,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尽管有一些负面效应,但工作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人们对于工作的心态是矛盾的。

2005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布莱恩·法拉格及其同事对“工作满意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的人更为健康,并且不易产生失落、焦虑等负面情绪。

与此同时,对没有工作的人来说,由于无业而遭受的精神折磨远胜过贫穷所带来的痛苦。2006年英国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认为任何一项有压力的工作都比无业更有价值。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工作给现代人带来了压力和束缚,使其感到自己的自由被剥夺,但反过来,人们能够从自己从事的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因而相比失业,人们更愿意在工作中“挣扎”。

2014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针对“目的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调研,最终发现,具有更强目标性的人有着更强的寿命意愿,也就是希望能活得更长。虽然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研究人员推测,为了要实现活得更长的目标,人们会自发地保护自己,并选择更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心目中,即便工作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但它同时也是人生中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正是这些挑战赋予人们生命的意义。



本文选自《科学画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