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前幾天,武漢連夜搶建的“方艙醫院”正式啟用。在眾多床位中,有人在躺著玩手機,有人在聊天,

唯獨一位年輕人正專心致志地看書,彷佛身邊的紛繁嘈雜都與他無關

他手中的書,是《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原來,這位“清流哥”今年39歲,是一位留美博士後。

這次他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和家人都中招。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依然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從容淡定地翻著手中的書本。

本來讀書是最正常的一件事,然而,沒有幾個人能獨自安靜的去讀書,所以他變成了一個另類。

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這段時間,大家為了預防疫情,宅在家裡,不出門、不聚會、不亂跑,不少人閒到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紛紛喊起了“無聊”。

平時工作、通勤佔據,沒空看書學習,提升自己。現在真有了十幾天自由時間,怎麼又都說無聊的呢?多少人花高價買回的書卻早已染上了一層厚厚的塵埃。

很多人每天睜開眼就打開手機,看劇玩遊戲渾渾噩噩到深夜。

沒有無聊的生活,只有放縱的生活態度。疫情終將會過去,但最怕的,是肆意揮霍本來大把可用的時間。

人人在喊自律,卻肆無忌憚的放縱自己。

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如今,娛樂、網紅都是年輕人的夢想。

殊不知,縱慾就像精神毒品,正在一步步蠶食著我們的生活。無奈的是,慾望就像沼澤,陷得越深越難回頭。

很多人總是口頭上說著要改變自己,但生活中還是放任自我,到最後,只能與期望的目標越來越遠。

這讓我想起了蔡崇達寫得:《皮囊》。阿太、母親讓我想起馬爾克斯筆下的老祖母——烏爾蘇拉。原本很務實、很有上進心的布恩迪亞婚後很快就變了,變得異想天開,不務正業。烏爾蘇拉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只能用自己瘦弱的臂膀撐起這個家。所有的母親幾乎都是這樣吧。

《皮囊》文中的文展讓我想起了布恩迪亞——精明而勤勞的烏爾蘇拉還學會了商業貿易,把生意做得欣欣向榮。把家裡添置了鋼琴、維也納傢俱、水晶玻璃器皿……家就像宮殿一般富麗堂皇。而這邊布恩迪亞整天想入非非,夜不成寐,食不下咽,最終精神崩潰……

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流淚、流血、結痂、留下疤痕,然後依然敏感著,讓每一次疼痛和跳動都如同初心;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誌著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鬥爭、意志、慾望和夢想……

我們憧憬人生前景,是金色的,是燦爛輝煌的,但人力畢竟不敵天命,終究逃不過未來命運的兇險,這是我們無法估計的。

文中的文展屬於早熟的,成績也好,對未來也有著清晰的目標,可有些夢想必須打下紮紮實實的基礎。比如:音樂會展,你起碼要有十年以上的專業知識,以及苦練精神,而你的團隊也必須都是很精煉能幹的人;更不是隨便找一個閒人來抽熱鬧。最後屢戰屢敗,兩次失敗以後,他的毛病還在於掩耳盜鈴,不聽勸阻,一份工作還是父親託人找關係得來,最終是因思想壓抑而自殺身亡。


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文中香港阿小和追逐阿小的少年們,奮不顧身追求不現實的夢想,最終難逃背離初心,改變不了命運卻迷失道路的方向。這是對幼稚、迷茫、執著致命的打擊,也是給青春懵懂期的所有少年照鏡子。往往我們缺少獨處,安靜地思考和看清自己與現實的關係,從而被格格不入的外部環境撞得頭破血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追夢者的失敗,提醒我們出發就要考慮結果,把握好自己的人生需要冷靜思考。透過故事我們該用一雙慧眼看人生。你是怎樣的人,眼中就有怎樣的世界和未來。

與同齡人相比較,作者蔡崇達是成熟穩重的。他遠離孩童間的喧囂,固守一個人中,默默地構建著自己的思想。成熟穩重,體現了一個內涵獨特的中國式文人。為了理想,他和那些夥伴漸行漸遠,他孤獨地不斷努力,不斷前行,直到理想實現。他用疼痛換取生命的價值。


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每個人都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要面對現實。本來,擁有夢想和慾望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生而為人,我們首先要以讀書打下紮實的基礎。這是生活和夢想的基本。

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在做著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卻也能盡心盡責,畢竟很多事情都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必須去做好它,那是一份責任。

這份責任的背後,是我們所擔當的一個角色。或是孩子的父母,長輩的子女,學生們的老師。

責任,是成熟人的一個標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今天輕鬆了,未來就艱難了。成長一定有痛苦的成分。但競爭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沒有任何一種生物的童年能在快樂中度過,都要學會生存本領。

不吃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這些天以來,我的眼裡只有確診的病例數字,死亡的數字,治癒的數字......

見了太多魑魅魍魎,心中只剩無數的難過。

疫情似乎出現了一點好轉的苗頭,

可今天,我重新審視這一次的肺炎事件。卻有了很多的感悟……

災難之下,除了攀升的數字,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需要我們好好讀書。

這場疫情,我們要深深的反省,還是要把讀書放第一位。那些什麼明星夢、娛樂網紅可以只能把他當成 次要的。


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最近,李蘭娟院士説:“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人員。”對此,社會各界都紛紛點贊稱,李蘭娟院士不僅奮戰在防控的第一線,而且還及時為“國家興旺,為民族崛起”建言獻策。

很多人認為,李蘭娟提出要控制明星片酬並非沒有道理:首先,明星拍個片子酬勞動輒上千萬。

導致現在很多小朋友都說長大要當大明星。卻很少有人說願意當醫生的。因為醫生平時工作就很辛苦,工資還不高。而娛樂界很多明星,拿著國內的高片酬,高消費,辦綠卡,不費吹灰之力……所以,孩子們沒心想讀書。

今天,我們逼孩子多讀書,待他長大了為家為國出力了,也有我們做家長的一份功勞。千萬不要等到孩子長大後,埋怨你:“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人,要先苦後甜才踏實。

人不僅僅只靠麵包而活


多讀書,才能讓你摒棄愚昧和無知,學會批判性思維,懂得辯證思考。

閱讀、音樂、詩歌、藝術的作用,就在於此。

一個人要擁有很多內在資源,才能不懼怕獨處,才能在失意時忍受世界上所有的孤獨和痛苦。

一本書就像一個精神的小宇宙,可以給人帶來無窮的慰藉。

讀書的作用,讓你獲得內心的平靜,拓展了見識和眼界。一個人的學識涵養可以使他更加理智冷靜地分析處理問題。

我們總是用浮躁代替了思考,用焦慮代替了行動,卻忘了,讀書是最低門檻的高貴。

或者你會說你有你考慮已久的理想和夢想,但首先還得讀好書才能實現你的許多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