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客家總人數約200萬,大部分零星分佈在落後的山區


廣西客家總人數約200萬,大部分零星分佈在落後的山區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志館和廣西有關市縣地方誌辦公室的熱情幫助下,我們對廣西的客家分佈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有回函的市縣誌辦都很認真,除了填表,有的還以另紙寫出詳細說明,非常有價值。沒有回函的市縣是否就沒有客家人,難作肯定的回答。廣西通志館已數次幫助催辦,倘有缺漏只待以後補充。

廣西客家總人數約200萬,大部分零星分佈在落後的山區


廣西的客家不似廣東普遍和眾多。因此,具體的資料也應珍視。作為研究問題,它常常顯得重要有用。

現將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縣(市)為單位分別介紹於下。

岑溪縣有客家1500人。主要分佈在安平鄉舊寨村、坡塘村、古麻村,皆為半山區。

藤縣有客家8960人。分佈在35個自然村。有代表性的3個村為陳塘、龍塘、屋勒。

昭平縣有客家75000人。分佈在82個自然村(其中山區18個、半山區37個、平原區27個)。有代表性的3個村為桂陂、平恩、秧地。

蒙山縣約有客家20000人。分佈在25個自然村(山區2個、半山區5個、平原區18個),有代表性的為夏朝、大垌、龍關村。本縣客家人大部系清朝從廣東遷入。

賀縣有客家240000人。佔全縣人口30%強,主要分佈如下:

公會鎮:純客家的村有清泉、雙洋、東明、田富、石塔、雙石、建新、紅宜、新新、新農、社山。1/2為客家的有圩鎮、聯合、大姚、東鵝、瑞昌、安太、茶坪、新村等。

蓮塘鎮:1/2以上人口為客家的有廣福、永慶、炭衝、蓮塘居委、桂水、白花、仁衝、厚田、新蓮。

沙田鎮:全村為客家的有沙田居委、沙田、民田、芳林。大部分為客家的有獅南、獅中、寶馬、逸石、忠回、大盤、紅新、道石、田廠。

桂嶺鎮:2/3為客家的有進民、公平、蓮花。

黃田鎮:全村為客家的有路花。1/2以上為客家的有新村、清面、黃田村。此外,八步鎮、鵝塘鎮也是有客家人的主要鄉鎮。

鐘山縣有客家27105人。分佈在80個自然村(其中半山區8個、平原區72個),有代表性的村為英家鄉的英家銜,清塘鄉的水井關街、望高鎮的萬友村,他們祖籍均屬廣東,人數以英家鄉為最,清乾隆年間在這裡建有粵東會館。主要姓氏為邱、陳、何。

富川瑤族自治縣有客家約3500人。主要分佈在白沙的茶青、白沙、蔡田等行政村公所。全部屬於半山區。有代表性的村為橫山、白沙街、木塘。

平東縣有客家20307人,分佈在56個自然村(山區12個、半山區16個、平原區28個),比較集中的有源關鎮玄武村,有308戶1594人;橋亭鄉仁和村,有175戶875人;二塘鎮謝家村,有412戶2163人;同安鎮李家村,有103戶513人。

容縣有客家500餘人。分佈在5個自然村,都是山區。主要為石寨小桐、縣底村成功隊、楊村東華隊、泗利村四老隊。

博白縣有客家850000人。分佈在200個自然村(全屬半山區的丘陵地帶)。有代表性的村為文地村、東岸村、平地村。

貴港市有客家約350000人。分佈在40個圩村。客家佔90%以上的有和平村、君子嶺、東坡村、雲垌村、班鳳村、陸化村、瓦塘鹿山村、上喜村、南山村、木梓上坡村、平悅良井村。武樂鄉佔70%。其餘人數較少。

桂平縣有客家139200人。分佈在440個自然村(其中山區170個、半山區180個、平原區90個),有代表性的村為石龍鎮招福村(半山區)、金田鎮莫龍村(平原區)、紫荊鄉大沖村(山區)。

欽州市的客家約有200000人。散居在本市大多數鄉鎮,其中以大直、黃屋屯、平吉、沙埠、青塘、欠隆、那蒙、康熙嶺等鄉鎮為多。除大直屬山區,康熙嶺為平原外,其餘均為丘陵區。有代表性的村為大直鎮義和村公所的百田村、康熙嶺鄉詩家村、黃屋屯鎮西顯村。

上思縣有客家8640人。分佈在174個自然村。人們把講客家話叫講“僾”。所統計的即講僾話的人,有代表性的村為:老隆屯110戶596人(共130戶702人);英志屯57戶306人(全部客家):叫吞屯52戶330人(全部客家)。大多數在100多年前從廣東遷來定居的。

橫縣的客家約10000人。分佈在校椅鎮的榃橋、橫塘,雲表鄉的六河、中團,靈竹鄉的雙河等村。其中校椅鎮橫塘村公所的村民全部講客家話,全村約4000人。

(一字,上巛下邑)寧縣有客家2000人。主要分佈在蘇圩鎮境內北部18個自然村,如壇洋、龍家、那安、小慕等。

憑祥市有客家4750人。分佈在21個自然村(山區1個、半山區4個、平原區16個)。有代表性的村為舊州、坑寨、洞平。

大新縣有客家1243人。分佈在欖圩街的排屯、寶山村的社合屯。

合山市有客家2883人。分佈在7個自然村(山區2個、半山區2個、平原區3個)。主要為思光村公所那俄村、洛滿村公所雙凌村、裡蘭村公所楊村。

柳江縣有客家15460人。主要分佈在柳村附近縣城周圍平原區,如基隆,三千、木羅村等10個村莊。

融安縣有客家1800人。分佈在大坡鄉的寨山、塘寨、大吉、德江、平土、同仕、拉樂、盤委、同中等9個自然村(都是山區),大多數姓黃,約200年前來自廣東梅縣,據說是福建紹武黃崗山的後代。

三江縣有客家3200人。主要分佈在潯江、溶江沿岸,如右宜鎮、富祿鎮、周坪村。皆為半山區。

宜州市有客家3500人。宜州清代即有客家居住,多數從廣東惠、潮、嘉一帶遷來。在城區建有廣東會館,俗稱麻界會館。那時粵東會館與廣東會館並存,但各有各的同鄉。從現存的碑文看,乾隆年間已有粵東會館,廣東會館可能稍晚一些(無碑文)。兩會館規模相差無幾,均可在館內場地演大戲,且置有會產屋。

民國初年起,陸續有陸川、北流、博白、貴縣客家人來到宜州城區幫人種田,多集中在今慶遠鎮的龍塘、沙嶺兩村,俗稱田峒,現約有3000人。另有一部分從貴縣於民國中期遷來的,住在文昌村,以種田、養魚為業,多姓羅。散居各街道的多是從貴縣來的車縫業者,以張、伍、朱姓為多。

據訪問清代來宜州的個別客家人後裔,其對祖先何時遷來,大都不太清楚,但就記憶所及均為第四、第五代了。如城區東街陳家,是從梅縣來的,現在是第五代孫了。北牙鄉曾家祖上從嘉應州遷來,現亦第五代。民國30年(1941)城區成立有惠潮嘉旅慶(筆者按:“慶即慶遠府今宜州市府所在地”)同鄉會,同時又新建五屬會館。那時在廣東會館有人開辦過新民補習學校。

現在居住在宜州的客家人除集中在龍塘、沙嶺兩村外(文昌村有10餘戶100人),還有一些散居各鄉的,如“懷遠鎮愣達村;洛西鎮妙調村村尾屯(姓丘、楊)、山背屯(姓韋),六寨村小曹屯,祥北村,愣頭村,洛西街榮合屯,太平鄉下維村。”

廣西客家總人數約為200萬、佔廣西總人口的4.5%①,客家人數最多的為博白縣,有850000人,佔全縣人口68%,其次為賀縣240000人,佔全縣人口30%。客家佔該縣人口20%以上的有4個縣(市)。

廣西客家總人數約200萬,大部分零星分佈在落後的山區


廣西客家主要分佈在靠近廣東的地區,如玉林地區、梧州地區。佔總人口20%以上的4個縣(市)皆在這兩個地區。而靠窗邊的地區則少,象引水灌田一般。

對熱情支持幫助這個調查的廣西通志館洗光位館長和晏源源副館長以及有關市縣負責調查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附記

日前接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廣西客家人陳萬安惠函,告公元1452年(明景泰三年)有一支客家人,從福建上杭移居廣東省始興縣頓崗,傳至九世,這支陳氏客家人有的移居廣西賓陽,至1994年繁衍十五代,其子孫遍及賓陽、貴縣(今貴港市)、來賓、南寧等地,有數千之眾。

① 表內所列全縣(市)人口總數,多數為本縣填寫。惟容縣、融安縣因缺,故現統計數以及廣西全區的人口數乃從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分縣市人口統計資料,中抄出。

②這條材料系豐順縣湯坑石橋村人、暨大教授高國抗提供。

(文章出自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客家研究輯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