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孃家待著不習慣,在婆家也不習慣,感覺自己好像沒有家?在哪裡都沒有家的感覺?

A何一諾


這大概是所有已經出嫁的女人的心生,想要有家的感覺,除非是在自己的房子裡,這也是越來越多女性要求結婚要買房的原因。



我其實是個遠嫁的姑娘,前幾年都跟公婆一起住,我老公在外地上班,那房子名義上是我們的,但實際上,公婆加上老公的奶奶都住在裡邊,我的主宰權只在自己的臥室。

我不喜歡和公婆住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不同,不過還好我能忍,但是沒在還是有不舒服的感覺。

不過我依然是那個喜歡回孃家的人,當然也會有不好意思的時候,因為父母跟哥哥嫂嫂住在一起,住時間久了,總感覺有點在沾光的感覺。


不過我哥我嫂子人都算還好,我們的關係也很融洽,但今年我依然覺的不太好意思,畢竟今年的疫情把我困在了這裡,我老公走的時候,我說,我覺得在家裡住太久,我都住不下去了。

畢竟是三家人摻合著住,人多啊,沒有那麼隨便。

說到底,我們和另一個男人組成了家庭,我們去婆家孃家都會感覺自己是個外人了。和親人之間適當保持距離,才會更親切。


陽光小房子


我都45歲了,還是有這樣的感覺,孃家媽媽生我和哥哥倆兄妹,爸爸很善良媽媽人緣很好,從小雖然家裡條件不好,但我一直很幸福,20歲前常聽人說我好笑相、內秀、人品好。後來哥哥取了嫂子,記得嫂子懷孕期間的某個下午我燒飯,我說晚上煮稀飯吃,大家都說好,其實我是把中午剩的飯煮的泡飯,端上桌哥哥當場發火了,說早知道你煮的是這樣的稀飯就不要你煮了,類似的事情偶有發生,我從小幸福的家再不是那樣了。結婚後,公公婆婆很勤勞節約,以前吃過很多苦的人,公公愛佔小便宜,婆婆非常不理解人,他們和隔壁同姓鄰居幾十年都不說話,老公常說他家舅舅、姨、叔叔等都不好,後來發現主要是婆婆經常把家裡過期發黴的東西拿去親戚家禮尚往來,長此以往親戚也不拿好東西到老公家了。我到現在結婚20年看到鄰居都是微笑著打個招呼,不敢去串門,怕婆婆會多心。他家舅舅、姨對我還行。我生女兒在婆家呆了不到一年吧,婆婆真心難相處,我和婆婆處不到10天就會抑鬱,不由自主的掉眼淚,以前做女孩的時候有個鄰鎮的男孩追我,我當時覺得離家太遠了不行,現在我把房子買到外省了(老公家和我孃家一個村)每年過年沒辦法陪老公到他家過年,一般都很難開心,遇到公婆吵架我們回家沒飯吃沒水喝等等。我只生了一個女兒沒生了,不想她像我當年那樣無助。


梧桐抒春秋


剛結婚的頭幾年,我也是特別難過,婆家沒有家的感覺,孃家也不是自己的家了,每年回家過年,都感覺特別孤獨,在婆家不知道要幹什麼,不是自己做主,在孃家,也沒有了家的感覺,記得當初正懷著大兒子時,回孃家小住幾天,不知何原因,有些出血,然後和我媽說這種情況,不知如何是好?我媽就第反應不是要如何處理,而是讓我趕快回自己的家,說我是別人的人了,不能在孃家有啥,趕緊回自己的家去。聽到自己的媽這樣子說,那時候的心情真的很失落。

後來,婆家慢慢熟悉了,孩子也慢慢長大了,但仍是找不到家的感覺。每年回家過年,除了悶頭幹活,好像也沒有什麼了。


漫漫江影兒


關於這個問題,我說說我自己的親生經歷吧!

剛結婚的時候,到婆家真的是各種的不習慣,不習慣婆家人的生活習慣,也吃不習慣婆婆做的飯菜,我吃飯的口味計較重,沒辦法,只有自己下手親自做了,可是做了婆家人又吃不習慣。各種的難為情。跟公公婆婆也你熟悉,經常是他們在一起說話,我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有的時候只是附和著“呵呵”幾聲。

剛結婚回門的時候,特別的激動,想著終於可以回自己家了。但是回去之後,我媽做了一桌子的飯菜,雞鴨魚肉,我以前從來都沒有過這樣的待遇。我爸不斷的給我老公端茶,倒水,吃飯的時候不停的招呼著,自己才走了兩天回家就成了尊貴的客人了。也是各種的不習慣。

結婚之後,我經常是在外邊租房子住,雖然條件是艱苦一些,但好歹自己感覺像自己的地方,自自己可以做主,有自己的自由,偶爾回婆家住幾天,也許是時間長了,跟公婆慢慢的熟悉,也沒有了以前那種陌生的感覺。反倒回孃家自己也不喜歡住了,因為孃家已經沒有自己的房間。住的時候還是跟爸媽一起擠,再加上弟弟也結婚了,有了弟媳,自己就更是覺得很不自在,去了也很少在孃家過夜!

所以說,嫁出去的女兒,想要有自己真正的家,就得自己趕快買屬於自己的房子,跟老公和孩子在一起。實在不行,就要強迫自己儘快的融入婆家的生活,很快的適應在婆家的日子,因為孃家真的已經不是自己的家了,如果自己的獨生子女還好點,要是有哥哥或者弟弟,等他們結婚了,你就更覺得那個家不是自己的家了!


陝西趙姐


有一部分女人婚後在孃家和婆家待著不習慣。給自己感覺就是哪兒都不是自己的家,這種情況最好還是自己單獨有個小家,老公,孩子,自己,哪怕是在外面租房,一家三口也會讓你比在孃家和婆家有家的感覺。

部分女人婚後特別是剛結婚,回孃家,自己的親生父母那裡的時候,只是出了個嫁,怎麼自己好像客人一樣了,進門端茶遞水的,想給父母做點什麼的時候,卻讓歇著去,滿滿的去親戚家做客的感覺,這哪裡像生我養我幾十年的親爹親媽啊。

剛到婆家,更容易產生沒有家的感覺,面對新的家庭環境,雖然以後是一家人了,但是讓公婆從不熟悉的人變成家人,這是一個很久的過程。特別是遇到婆媳關係不好的時候,更加會有這種想法。

自己單獨買套房子,打造自己的小家,一來可以避免婆媳關係,二來你會覺得有種歸屬感。哪怕條件不好,在外面租房住,你的租房也能給你一種家的感覺

結婚後,孃家的態度轉變,婆家的陌生環境,讓女人會突然覺得哪兒都不是自己的家,



琴姑娘談情感


我恰恰相反,我這個嫁出去的女兒反而習以為常把自己的孃家當成了主人,而我哥哥每年過年回來,卻變成了客人,是什麼造成主客反串呢?

原因就是我這人特念家,又嫁得近,而我哥哥常年在外工作,理所當然也在外面買了房安了家,所以我常在孃家,也不會有大眾以為姑嫂矛盾,再加上父母也希望我能常伴左右,來慰藉他們孤獨的心。

按傳統觀念,陪伴父母左右的應該是兒子,但是,有父母陪伴的家沒事業,所以,我們不得不隱忍心中的那份孤獨與不捨,繼續著拼搏生涯,不管是兒子女兒,父母給我們的家都是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家讓我們有無限的牽掛與眷念,很慶幸嫁出去的我孃家依然是我的家!





忘憂草閒聊情感生活


我想有這種感覺的女人應該不在少數,我也會有。女人結婚後,成立了自己的家,一邊是離開生活了二三十年的孃家,一邊是不熟悉的婆家,最初的幾年是最沒有歸屬感的。可能只有在自己的小家裡才會最沒約束,最有家的感覺。

一、在孃家待著不習慣。

孃家雖然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但一旦出嫁,孃家人就立即變成了客氣的親戚(獨生子女的家庭可能要好點)。比如我每次回孃家,我媽就會想盡辦法提供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家裡的活不讓我做,房間也提前給我準備得舒舒服服的,還會詢問關心老公、孩子、婆婆家的情況。媽媽的這種熱情和客氣就會讓我有回孃家只是做客的感覺,我不能隨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能在媽媽心裡並沒有什麼別的想法,只是盡力想要照顧好出嫁了的女兒,讓女兒回來仍然能感受到一個溫暖的家的感覺。

二、在婆家待著不習慣。

這種情況一般是不和婆婆住一起,如果每天生活在一起這種不習慣肯定會漸漸消失的。像我這種既遠離孃家又遠離婆家的,一般只有寒暑假回去一趟,回婆家也像回去做客似的。並且因為南方北方很多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不同,每次回婆家都有很多不習慣。而且因為與婆家人相處得少,感情方便可能也沒有特別深厚,這樣回婆婆家就更像個外人了,也就更沒有家的感覺。不過我和婆婆相處得還是挺融洽的,我們都會為了彼此適應一些不同的習慣。

所以也不用太糾結回孃家、婆家沒有家的感覺,只要在自己的小家有歸屬感,有家的感覺就好。畢竟我們長時間生活的地方是在自己的小家,孃家和婆家作為小家以外的地方,讓我們累了倦了還有兩個別處的家可以回去住住,不也挺好的嗎?


米儷米


我也有同感,因為我從小是抱養的孩子,弟弟是養母親生的,所以從小到大我就感覺不是自己的家,做什麼都是小心翼翼,深怕哪裡養母不高興,所以也導致了我現在的性格,比較敏感和自卑,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臉色,只要別人不高興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得罪別人了,也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實人!因為從小到大沒有受到過寵愛,一直都是察言觀色的活著,其實真的好累!

現在嫁人了,在孃家的地位就更加的低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嫁了就不是孃家人了,回孃家如果不花錢的花,父母難免會沒有好臉色!如果我是獨生養女的話,也許養母會把我當寶貝一樣珍惜,可是養母偏偏生了我弟弟!

女人嫁人到婆家,雖然有丈夫愛,但是隻要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女人的位置永遠是最後一位。因為老公心中他的父母永遠排第一,孩子排第二,老婆永遠排最後,女人太不容易了,嫁人孃家不是嫁,婆家也不是家。唯獨自己和丈夫才是一個家,可是現在媽寶男太多了,很多都不願意跟自己的母親分開,這樣女人的地位一直被公公婆婆壓著,真的太壓抑,好累!


大豔的日常生活


不得不說我是個幸福且幸運的人,剛結婚那會兒,回到婆家各種不習慣,除了語言,飲食,風俗,連吃住都非常不適應,總覺得很不方便,倒是對孃家從來沒有這感覺,可能是因為是長女的關係,從小備受矚目和寵愛,孃家人對我非常寬容和關愛,即使已經出嫁近十年的現在,孃家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奶奶,他們的財政大權還是在我手上[捂臉],父母習慣了很多事情信任我,兄弟姐妹習慣了很多事情依賴我,連家裡最愛錢的奶奶,銀行密碼都只有我和她知道[我想靜靜];很多人會說(包括孩子爸爸)都可能會很反感我一個嫁出去的女兒掌管孃家財物,我也一度撒手不管,慢慢他們又堅持丟回給我,現在孩子爸爸也已經習慣,乾脆“眼不見為淨”[笑哭]

結婚幾年後的今天,對婆家已經漸漸習慣,愛屋及烏,因為孩子爸爸是公婆唯一的兒子,兩個大姑姐已經出嫁,而我又生了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對於重男輕女的公婆而言,我猶如“功臣”,反正他們對我各種歡喜有加,我那個把金錢看得很重的公公(年紀稍大,是以前辛苦過來的,對錢有特殊感情),還要把省吃儉用存了幾十年的辛苦錢給我還房貸[捂臉],雖然我沒有要,婆婆經常調侃我,在我們家,公公已然把我當“皇太后”了;婆婆其實是羨慕,她是個苦命的人,連生兩三個女兒才生下孩子👨這個兒子,各種冷眼相待都嘗試過,何曾有這種待遇,總而言之,公婆對我比對自己女兒還要好上許多。

我們很少回婆家,幾百公里的車程,一年回幾次,雖然吃住什麼還是不太習慣,但心理上是沒有任何排斥的了,老人家不願意往外走,只能是我們帶著孩子回來,加起來一年也就那麼一個月的時間,生活可以講究,自然也是可以偶爾將就的。

反正,不管婆家孃家,我都老習慣了,都把它們當自己家[做鬼臉]


佳茗5962872


剛結婚的時候還會經常說回我家,久而久之感覺回不去了,那裡沒有自己的位置,從父母口中也是你家我家的,慢慢感覺有距離了,而婆家也不是自己的家,有時候夜深人靜我常常會在想,我的家在哪裡?感覺哪裡都不是我的家,只有夫妻一起打拼買的,才是自己的家,那樣才有歸屬感。

女人最可悲的是,如果離婚了真的哪裡都不是自己的歸宿,哪裡都回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