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廣東屬於誰的管轄範圍?

茹氏



廣東,簡稱“粵”,廣東說的話叫“粵語”,古稱“百越”,“越”和“粵”通用。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三國時期,廣東屬於交州的一部分,與益州、荊州、揚州相鄰,很榮幸被曹操、劉表、劉備、孫權等勢力激烈爭奪。那麼廣東(交州)屬於魏蜀吳中哪個的勢力範圍?好多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東吳。這個答案固然沒錯,可是廣東(交州)曾短暫歸順蜀漢和西晉。下面依據相關史料,簡要分析如下。


士燮統治時期(公元187年——公元210年)

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他於187年被東漢朝廷任命為交趾太守。這時,交州刺史朱符徵收苛捐雜稅,實行暴政,被民眾所殺,州郡大亂。這時,張角黃巾軍大起義,動搖了東漢集團對各地的統治,軍閥林立,交州也不例外。士燮名義上東漢的交趾太守,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嶺南各郡的軍閥。


交州的要職多為士氏的親族擔任,如士燮之弟士壹任合浦太守、二弟徐聞縣縣令士䵋兼任九真太守、士䵋的弟弟士武任南海太守。《三國志·卷四十九》中記載如下:

遷交趾太守。交州刺史朱符為夷賊所殺,州郡擾亂。燮乃表壹領合浦太守。次弟徐聞令䵋領九真太守,䵋弟武,領南海太守。

士燮性格寬厚有器量,謙虛下士,中原的士人中紛紛前往依附避難,如袁徽、許靖、劉巴、程秉、薛綜等名士。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國泰民安,百姓躲過了中原的戰亂。這時的士燮,是交州無冕之王。


歸附東吳孫權時期(公元211年——公元280年)

公元211年,東吳派任命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進軍交州,士燮率兄弟歸附。此後,士燮被孫權封為左將軍,交州正式納入東吳勢力範圍。晚年,士燮將兒子士廞送到東吳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這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關係。公元220年,東吳派呂岱代替步騭為交州刺史。


公元226年,士燮去世後,以今天廣西北海市合浦為界,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劃分為廣州和交州,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他們治所分別為番禺和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東吳孫權任命呂岱、戴良分別為廣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兒子士徽僅僅是九真太守。隨後,士徽反叛,被呂岱帶兵剿滅。《三國志·卷四十九》中記載如下:

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發宗兵拒良……即皆伏誅,傳首詣武昌。


短暫歸屬蜀漢時期(約公元225年——公元229年)

公元223年,益州地方豪強雍闓受到士燮的蠱惑,反叛蜀漢,歸附東吳。諸葛亮休養生息數年,恢復夷陵之戰的創傷後,於公元225年發動大軍平叛,七擒孟獲佔領南中,另一路大軍李恢繼續向不毛之地進兵,佔領交州,領交州刺史。


或許蜀漢佔領的僅僅一部分交州,所佔領地遠遠無法和東吳相比。佔領時間也不長,只有短短几年。公元229年,東吳和蜀漢重新建立盟約,重修舊好,蜀漢為表示誠意,撤去李恢交州刺史之職。這宣告蜀漢從交州退出,東吳完全掌握交州。《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建興七年,以交州屬吳,解恢刺史。更領建寧太守,以還居本郡。



短暫歸屬曹魏與西晉時期(約公元263年—271年)。

公元263年,蜀漢滅亡之後,交州呂興等人造反,向曹魏稱臣,希望得到支持,由於路途遙遠,無法得到曹魏實質性支持而失敗。晉武帝司馬炎以晉代魏不久,派遣楊稷通過益州、南中奪取交州,斬吳交州刺史劉俊和大都督修則,大破吳軍。不久,東吳皇帝孫皓派大都督薛珝和蒼梧太守陶磺等率兵擊敗楊稷,抓獲楊稷,重新掌握交州。不久,楊稷吐血而亡,晉武帝嘉獎其忠烈,追封為交州刺史。《華陽國志》中記載如下:

被攻八月,救援不至,眾寡不敵,遂為珝、璜所獲。囚稷,欲以送皓。稷嘔血死。帝嘉其忠烈歿命,追贈交州刺史。


三國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到公元280年晉朝滅吳,共60年曆史。這六十年中,廣東(交州)大部分時期在東吳掌握之中,隸屬於東吳的勢力範圍。蜀漢和西晉僅短暫統治過廣東(交州)部分州郡,時日很短,也沒有效控制。因此,可以籠統地認為:三國時期,廣東(交州)屬於東吳的管轄範圍。

你們是如何看待廣東(交州)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1、三國時期定義

三國自公元220年開始至公元280年結束,時間跨度為61年。公元220年,曹操兒子曹丕篡奪帝位,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2、廣州在三國時期的名字

在西漢、東漢和三國時期,全國分為十三個州,通過現在和三國時期的地域命名對比可知,現在的廣州在三國時期交州地域之內。

3、交州(廣州)的統治者變更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公元公元211年,東吳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東吳的勢力範圍。士燮將兒子送至東吳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孫權加封其為左將軍;

公元220年東吳派呂岱代替步騭為交州刺史;

公元223年劉備死後,士燮誘導劉備屬下益州豪姓雍闓反叛歸附東吳。諸葛亮平叛繼而佔領南中之後派李恢領交州刺史,企圖染指交州;

公元226年士燮去世後,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以今天廣西北海市合浦為界,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令呂岱、戴良分別為廣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兒子士徽為九真太守。士徽不服反叛,呂岱帶兵攻入交州、九真,之後重新把廣州和交州合併;

公元263年,蜀漢滅亡之後,交州呂興等造反,試圖得到曹魏的支持,但被很快鎮壓。西晉繼承曹魏之後,通過益州、南中派楊稷等領兵到交州,大破吳軍。東吳大都督薛珝、蒼梧太守陶磺等率兵擊敗西晉,重新掌握交州;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通過上述三點可知,三國時期廣州長時間屬於東吳的管轄範圍,公元263年西晉曾有過短時間的控制。現在人們常忽略西晉的短暫控制,認為在三國時期廣州是東吳的管轄範圍。




以史勵人


三國時期,廣東屬於東吳孫權的管轄範圍。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統治的領土包括當今的廣東、海南、廣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蘇、福建、江西等等,以及安徽部分地區,還有越南的中部,並且孫權時期,第一次派船隻探到了我國的寶島臺灣。

按相關的史料的記載,孫權的疆域範圍是“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達交趾郡(廣西東部,交趾也是越南的舊稱),東臨東海。”



我們先來了解廣州、廣東的稱呼來源。事實上,廣州這個詞彙的出現時間,比廣東這個詞彙的出現早很多年。

東吳孫權時期,他以今廣西北海市為界,以北為廣州,以南為交州,後來為了方便管理,從交州劃出南海、蒼梧、鬱林、高梁四郡,另設廣州。廣州這一州名由此而來,但三國時的廣州,是指當今的廣州市番禺區。

廣東省這個稱呼的真正使用是在清朝。在唐朝時,設嶺南道,嶺南東道治廣州,廣東省中的“東”字由此而來。

到了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縣三級。於是唐代的岒南道成了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

在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縣四級,明朝建立後,繼承了這地方行政制度,改廣東道為廣東行中書省。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依然是分省、道、府、縣四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於是“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



孫權統治下的廣東。

秦始皇時期,在廣東、廣西設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廣東的廣州、中山、佛山、東莞、珠海等地區基本屬於南海郡,粵西地區的湛江、茂名等地屬於象郡。雖然秦始皇設了三郡,但那時兩廣地區人口稀少。

直到秦朝的將領趙佗任龍川(即當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的縣令後,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嶺南。至此,廣東的人口才有了增加,發展至東漢末年,廣東在冊人口是是86萬餘人。

公元210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達番禺。步陟到達廣東後,再次平叛秦始皇時期已征服的南越部落反抗,兵至越南的中落,海南的三亞。



交州刺史步陟平叛所有的部落後,大力發展人口與生產,歷史上的南越部落與中原遷居過來的人口第一次大融合,漢族與少數民族和諧相處,也因為彼時的廣東,大部分人是中原遷居過來,所以以漢族為主。

歷史上的雲、貴、川與及兩廣地區,因為遠離中原地區,因為文化落後,所以有著“南蠻之地”的不雅稱號,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廣東省的GDP連續30年排在全國第一位,超過了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瑞士等發達國家,逼近目前全球排名第12的韓國。


我就是竹韻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位於南方的廣東,一直都是東吳的一部分。吳大帝孫權第一次在廣東設立廣州,交州的轄地逐漸縮小。




東吳作為三國之一,不管是地盤、綜合實力都僅次於北方的曹魏。孫吳的奠基人孫堅,是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中的一員,於初平二年(191年)征討荊州時戰死,其長子孫策於興平二年(195年)白衣渡江,開始向江東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獻帝遷都許昌後,孫策北連曹操共據袁術,被封為吳侯。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的門客刺殺後,其弟孫權統領孫策舊部,於赤壁之戰中聯合劉備,僅憑3萬人馬大破曹操率領的30萬大軍,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三國格局。



從孫權接替孫策成為江東之主,到黃龍元年(229年)稱帝建立吳國,東吳的地盤不斷擴大,從原來的吳中彈丸之地,發展到擁有四州之地,成為三國中,疆域、實力僅次於曹魏的大國。 東吳的疆域包括揚州大部,赤壁之戰後,東吳與劉備平分荊州,孫權獲得荊西四郡。建安十五年命步騭平交州之亂,拜交州刺史接管交州,交趾歸附。關羽被害後,東吳收回全部荊州九郡。至孫權稱帝后,東吳的疆域基本穩定下來,其:



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漢江一帶及長江淮河一帶;以建業、武昌、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陸域疆土深入至越南中部。孫吳疆域包括32郡3州之地(揚州、荊州、交州),226年設置廣州,後廢除併入交州,264年夏復設,東吳共轄四州32郡,面積接近150萬平分公里。 三國時期,廣東所在的交州屬於東吳的一部分。

建安十五年(210年),吳主孫權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達番禺,此後由於交州地大郡多,以番禺為治另設廣州,不久又併入交州。264年東吳為便於管理復設廣州,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作為廣州轄地,依然以番禺為廣州之州所。廣州之名得於東吳統治時期,而廣東也在東吳設立廣州之後得到了大力開發和發展,廣東已不再是蠻荒野性之地。



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始興,即今天韶關的始興縣,在古代號稱“粵北第一郡”。廣東作為東吳的一部分,其在三國鼎足時期,雖然遠離戰爭重心,經濟也較為落後,但是由於東吳的合理管理,這裡幾十年都太平無事,東吳在兩廣設立廣州,更是極大的促進了這一帶的發展。


大國布衣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大地經歷了漫長的烽火連天后,逐漸決出三個最強勢力:北方的曹魏集團、東面的孫吳集團、還有川蜀的劉備集團。

而偏安天南一角的交州(即所謂的嶺南地區,包括後世的兩廣、海南、越南之地),在公元187年時,漢室任命士燮為交趾太守,在他的統治下,渡過了23年和平時期,使嶺南地區成為世外桃源,中原避難戰亂的名士紛紛來投。

中原戰亂:

較出名的有劉熙、薛琮、程秉、許慈、劉巴、許靖、桓曄、袁徽、牟子、康僧會等人。

士燮在當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土皇帝,割據交州,不參加中原戰亂,治理地方政績出色,威望達到鼎盛。甚至越南至今仍然稱呼士燮為士王。

公元210年時,孫權為了擴大地盤,派步騭到交州,接任刺史一職。士燮很識時務,恭恭敬敬的奉孫權為主,替孫權守護邊陲。

交州併入吳國:


公元220年正月,絕代奸雄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於同年十月,脅迫漢獻帝“禪讓”帝位給他。隨後他登基稱帝,建立魏國。由此拉開了三國時代。

而此時的交州在孫權治下已過了十年光景。又過了6年,公元226年,高壽90歲的士燮去世了。

士燮:


吳國把交州一分為二,以合浦為界,北邊首次設為廣州,治所在番禺。南邊仍然叫交州,治所在今天的越南河內,包括越南北部、雷州半島、欽州地區。

交州分開後的人事變動中,士燮的兒子士徽,只撈了個在今天越南北邊的九真太守,想起他父親在世相當於交州王的地位,心中越發不服,憤而起兵,反叛吳國。

被呂岱率兵強勢鎮壓,之後,重新把交州和廣州合併。取消廣州稱呼,仍然叫交州。

三國時的交州:

263年,鄧艾攻滅蜀漢國,交州本地豪強呂興起兵割據,叛出吳國,欲歸順曹魏。

但是吳國動作太快,呂興在未得到曹魏援軍之前,叛亂已被吳國鎮壓。

之後,篡位了曹魏的西晉,派楊稷兵出交州,擊潰駐守交州的吳軍。交州歸於西晉治下。

可惜不久之後,吳國派大都督薛珝,率蒼梧太守陶磺引大軍攻擊西晉軍,一擊即潰,交州重回東吳懷抱。

交戰:

第二年,吳國把交州的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高梁郡劃分出來,另設一個州,叫廣州,轄區還包括荊州的始興郡和海南島地帶。治所在番禺,這就是廣州最早的地盤,是現在廣東省的雛形。

廣州在吳國治下,到了公元280年。

西晉攻滅吳國後,結束三國亂世,陶磺等嶺南官員投降西晉。從此天下一統,而嶺南也歸於西晉治下。

紛紛擾擾的大爭之世,古時候的交州(包括現在的廣東地區),收攏了大批中原躲避戰亂的漢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了嶺南文化的發展。

做為新生代的我們,應該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出一份力氣。不多說了,該去廣東打工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梁生


剛日讀史


廣東地區第一次納入華夏勢力範圍,是在秦始皇時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遣大軍南征百越地區,將百越地區納入秦朝的郡縣制管理,同時向百越地區大舉移民,並在百越地區設置了三個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其中的南海郡就是今天的廣東地區,治所在番禺縣,也就是今天的廣州市內。



秦末天下大亂,秦將趙佗趁機阻塞道路,殺害秦始皇任命的秦朝官吏,割據嶺南,佔據秦時設置的三個郡,之後不久,獨立建立南越國,在西漢派出使者後,南越國向西漢稱臣。

漢武帝時期,對南越國用兵,再次將南越國納入華夏政權管轄,並設置了七個郡管轄,分別是: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其中的南海郡就是今天的廣東地區。



東漢時期,將天下分為十三個州,廣東地區屬於交州,當時的交州下轄六個郡,分別是:交趾郡、鬱林郡、蒼梧郡、朱崖郡、高涼郡、南海郡。其中的南海郡就是今天的廣東地區。

到了東漢末年,中原混戰,交州也受到一些影響,不過交州地處偏遠,沒有大的動亂,總體來說算是一方樂土,因此不有少中原人士曾南下避亂,由於東漢中央政府的癱瘓,交州也處於半獨立狀態。



184年~到187年的交州刺史是賈琮,之後被漢靈帝調入朝中任議郎,接班的交州刺史是周乘,作期不詳,在周乘之後接班的交州刺史是朱符,朱符在203年被當地夷賊所殺,以曹操掌控的朝廷指派張津擔任交州刺史,206年,張津被部將所殺,荊州牧劉表派遣賴恭接任交州刺史,不久賴恭被劉表任命的蒼梧太守吳巨趕走。

由於交州刺史像走觀花一樣的換來換去,因此交州的大權掌握在當地以士燮(xiè)為首士家大族手中,士燮是漢族人,祖上是從中原遷到交州的,在當地成為士家大族,很有威望。



184年士燮被任命為交趾太守,他的大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士䵋(yǐ)任徐聞縣縣令兼任九真太守,三弟士䵋(huì)也曾擔任過九真太守,四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士氏家族佔據了交州大大小小的重要官職,成為交州的實際控制人。

在公元184年到公元210年,交州屬於以士燮為首的士氏家族管轄範圍。

公元210年,孫權挾赤壁之戰的餘威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率軍進入交州,斬殺了不服從的蒼梧太守吳巨,士燮率家族投降孫權,士燮被孫權任命為左將軍,自此,交州納入東吳的管轄範圍。



公元226年,士燮病逝,享年90年,他的兒子士徽在士燮去世的當年反叛東吳欲獨立,被東吳將領呂岱處死。

公元263年,蜀漢滅亡,西晉代魏,曾派軍隊從益州南部的南中地區攻打東吳佔據的交州地區,但被東吳軍隊擊敗。

公元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交州歸屬西晉。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簡單來說,三國時期的廣東跟東吳、蜀漢和西晉都有關係。

三國時期,指的是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280年西晉滅吳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的主角是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個政權,還有一個隱藏boss,那就是西晉,她在三國時期待了14年,最後一統天下。

三國時期雖然是從220年開始,但政權的建立者們,早在上個世紀末就開始努力了,曹操和劉備都是參與過平定黃巾之亂(184年爆發)的人,孫權比他們矮一輩,這時候才剛出生。

漢靈帝去世後東漢軍閥割據,各路諸侯打得昏天黑地,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是漢末割據中笑到最後的人物,對於他們而言,地盤和人口是最重要的,在一些重點地區,那可是玩了命地爭奪,如漢中、襄陽等地,但不包括廣東,因為當時的廣東太偏了。

廣東這個名字要到宋朝才出現,我們權且以今稱古,在漢末,廣東大部分屬於交州,小部分屬於荊州。

這兩個州都是東漢十三州之一,但地位卻天差地別,荊州北部(在今湖北)屬於交通樞紐,勾連中原、蜀地和吳地三個板塊,而且人口又多,對三個政權都是很大的誘惑,三國時期三大戰役有兩場圍繞著她展開。至於交州,則非常透明。

今天的廣東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可在三國時期,這裡還算是蠻荒之地,人口並不繁盛,再加上遠離中原、偏居南方,不具備四方攻略的戰略價值,自然不被視作必爭之地。當然,蚊子再小也是肉,也會被狼盯上,比如孫權。

漢末天下大亂的時候,軍閥並起,除了參與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還有很多人在觀望,比如交趾太守士燮(xiè)。

士氏是交州大族,雖然比不上中原那些四世三公的超大家族,但在交州這一塊,士氏的話是非常有分量的,187年,士燮很順利地被任命為交趾太守,繼續延續家族的榮耀。

不久交州刺史朱符因為收重稅被殺,交州陷入混亂,朝廷正處在混戰之中,無暇派兵平叛,士燮出面穩定住了局面,名義上還是交趾太守,實際上已成為割據交州的軍閥。

士燮治下的交州較為穩定,吸引了一批中原士人前往避難,交州的經濟也在穩步發展。

赤壁之戰後,曹操一舉統一南方的設想破滅,退回北方修整;劉備立足於荊州,西入蜀地,開始了佔領根據地進程;孫權北伐沒佔到便宜,荊州又跟盟友劉備劃分了地盤,東邊是大海,那就只能往南找士燮的不痛快了。

孫權的實力遠甚於己,這一點士燮是很清楚的,所以210年孫權派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時,士燮選擇了歸附,還將兒子送至東吳為人質。

直到220年三國時期開局,廣東大部屬於交州,是孫權的勢力範圍,小部分屬於荊州,是劉備的勢力範圍,221年夷陵之戰後,荊州也併入孫權勢力範圍,則廣東都是由孫權管轄了。

226年士燮去世後,孫權將交州一分為二,今廣西合浦以南仍為交州,以北則為廣州,交廣分治,廣州之名正式出現。

分治之後,士燮的兒子士徽只撈了個九真太守,想想老爹的風光,自然是不服,於是率兵反叛,被廣州此時呂岱剿滅,廣州和交州再次合併成交州。

交州北部與蜀漢的南中相鄰,蜀漢也曾想發兵將交州收入囊中,但是卻失敗了。263年蜀漢滅亡後,交州呂興起兵,打算聯合曹魏反叛吳國,但曹魏還未出兵,呂興已被鎮壓。

曹魏雖未能出兵,西晉卻想走這條路,派兵攻佔交州,東吳方面立刻派出大軍反攻,重新掌握交州,這段短暫的時間,交州算是由西晉掌控。

到280年,西晉滅吳,吳國其他地區望風而降,交州自然也有西晉掌控,持續百年的割據戰爭結束。


平沙趣說歷史


廣東漢屬交州。赤壁戰後,三足鼎立。曹魏勢力北退。江東屬吳,劉備前期佔領兩湖,後來入川並有之,進佔漢中稱王。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劉備大起蜀漢之兵和東吳決戰,被陸遜打敗,遺恨白帝城。從此蜀漢地盤限於川,漢中地區。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七擒七縱孟獲,滇黔部分地區入蜀,號稱南中。但廣東地盤和蜀漢沒有關係,和曹魏更不沾邊。如此說來,廣東地方只能屬於東吳了。


啄木鳥405


那時候嶺南地區未開化蠻夷之地,遠離中央政權,基本都是流放犯人之地!


背井離襄做撈仔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

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