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混凝土叫砼?

秋與雲平3309


砼由“石,人,工”組成,表面意思就是人工合成的石頭。

中勁所生產的雲砼石採用硅、鈣無機礦物元素為主要原料,經特殊工藝製備而成,為國內首創,發明專利二十餘項,具有輕質高強、保溫蓄熱、吸音隔音、耐火抗震、防滲抗凍,蓄水保肥、無塵透氣、去氨脫氮除磷淨水等優異性能,廣泛應用於綠色建築、農林生態、家庭生態、水處理等領域。雲砼石下屬雲豆石、墨炭石、植炭石、微淨石、第3代活性生物濾料等系列產品,其主要技術指標均已達到或超過國內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中勁Chinavigor


在工程界裡,很多時候都會把混凝土叫做砼,而砼也就成了混凝土的另外一個名字,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創造時間是1953年。當時教學科技落後,沒有錄音機,也沒有複印機,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但筆劃太多,寫起來費力又費時。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後來“人工石”合成了“砼”。構形會意為“人工合成的石頭,混凝土堅硬如石”。並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

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佈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直到1958年,文字改革委才認同了砼字的法定地位,正式宣佈在建築工程中砼字和混凝土表達一個意思,並且可以寫入合同。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讀音正好與法文“BE—TON”,德國“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詞的發音基本相同。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商品砼,是指可以用來等價交換的混凝土。(計劃經濟階段大多都是施工單位現場自行攪拌砼,進入市場經濟後由於種種原因一般工程都禁止使用現場攪拌混凝土,就由固定攪拌場集中攪拌或集中配料,通過專用車輛運到施工現場,以商品形式出售。)其特點是採用集中攪拌的工廠化生產,可減少環境汙染,使生產社會化、專業化,並具有縮短生產時間,降低能源消耗,節約原材料,便於外加劑摻用,提高設備利用率,改進質量管理等優點。

有些人把混凝土車叫成砼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某種意義上,混凝土就是砼,砼就是混凝土,不得不佩服前輩們為建設祖國做出的巨大努力啊,為了更方便的使用混凝土還專門創造出來一個字,這也說明了漢字的靈活性,不知道大家覺得砼字使用起來會不會更方便呢?



阿爾博


砼字,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讀,更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是對工程設計和施工人員來說,這個字十分熟悉,代表混凝土的意思。“砼”,念tóng,是混凝土的同意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而“砼”一字的創造者是我國著名的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蔡方蔭(1901~1963)江西南昌人。中科院院士,土木建築結構專家,中國力學專家,教育家。土木建築結構專家。1953年他用“人工石”三字創造出“砼”字代替“混凝土”的寫法。


1953年,由於當時教學條件艱苦,教學工具十分簡陋,上課沒有錄音機,更沒有複印機,學生上課要靠老師板書,學生完全靠手抄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施工最常用的詞,講課時候的使用頻率很高,但是筆化又多,寫筆記費力費時,蔡教授看到學生們頻繁地寫著混凝土三個字,為提高課堂筆記記錄速度,有一天突發靈感,靈機一動,讓大家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


“混凝土”要寫三十筆順,“人工石”只寫十筆,節省三分之二的筆順,大大加快了記筆記的速度。學生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將這個特殊的新字,在校園裡流行起來。後來,為了更加方便地記錄,大家又把“人工石”合成“砼”,越發風靡校園裡,很快在大學生中得到推廣,工程技術人員也樂見其成地接受這個新字,畢竟寫起來方便又實用。


1955年7月,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審定頒佈的《結構工程名詞》一書中,明確推薦“砼”與“混凝土”一詞並用。從此,“砼”被廣泛採用於各類建築工程的書刊中。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


另外,“砼”的讀音正好與法文“BE—TON”,德國“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詞的發音基本相同。這樣在建設領域中更有利於國際學術交流,是個建築工程專用字。


芸library


砼字拆開就是石人工,寓意不言而喻。混凝土筆畫有三十筆,砼只有十筆畫,省時省力,在工程實踐中被廣泛書寫採用,這是砼字的初衷。


EPC工程總承包


大學時候學習,混凝土是人造合成的一種高強度抗壓“石頭”,漢字象形,人工石,“砼”。代表混凝土,簡寫成砼~


VERY跨界色集思


砼簡稱鋼筋混凝土


小小彩虹馬


從字面來看“砼”字可以拆分為:石,人,工,三個部分,稍微調整一下順序也就是人工石的意思,表達的是人造的石頭。“砼”字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在1953年創造的,當時課堂上學生上課聽講全靠記筆記,“混凝土”是建築工程中最常用的詞,因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筆,寫起來費時費力。於是思維敏捷的蔡方蔭就大膽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筆,可省下二十筆,大大加快了筆記速度。

1985年6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准了“砼”與“混凝土”同義、並用的法定地位。所以混凝土叫“砼”。

板磚工人一枚,曾經致力於木易雕刻,給自己取名“木砼”,希望這個回答能符合題主要求。


木砼369


砼,漢語詞彙,拼音為tóng,是混凝土的同意詞。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經常把“混凝土”三個字簡寫為“砼”。“砼”一字的創造者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


id要評論


因為是人造的石頭啊


猴子190554518


意欲人加工的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