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學中就業情況最差的專業有哪些?

鯉伴枕邊人


你好!

看到你這個問題,其實稍稍有點詫異。

因為在開始畢業的前幾年,你的專業確實會影響你的就業發展,但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後,就會發現專業背景沒有那麼重要,如果你想轉行去學習計算機,或者金融,其實也是可行的。

我記得我準備考研那一年,有一位講授考研的指導教師,他是思想政治專業出身,如果在平常人看來,這個專業很難就業,就算就業了,收入也不會很高。但是他卻能年收入100萬。

有的時候,別全怪專業了,而是看你怎樣利用你的專業和優勢進行努力。好好加油吧!


CC學姐


中國大學裡面的專業有熱門有冷門,也有容易就業的專業,也就有難以就業的專業,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些就業情況比較差的專業。

生物工程

我上高三的時候就感覺生物工程專業是一個很不錯的專業,你想啊,可以把小小的細胞培養成一個成體這得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參了 高考,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我就準備填報生物工程專業,但是好在當時一個已經畢業的堂哥及時的阻攔了我。他的理由是他有一個同屆同學當時學習成績特別的好,後來高考考上了陝西省最好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結果畢業後根本找不到什麼正經的工作,現在是在一家調味廠裡面上班,工資只有一千多(11年前)。鑑於這樣的情況我後來該報其它專業了。

上了大學後,慢慢的對一些大學裡面的專業有了大概的瞭解,根據我在網上查到的生物工程專業的情況,才知道現實情況的確是和我那堂哥說的差不多,也是挺感謝堂哥的阻攔的,讓我沒有跳入“生物工程”專業的“坑”。

根據瞭解,生物工程專業在國外是容易就業的,但是在國內相關的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國內很多大學盲目招錄這個專業,導致每年培養的那麼多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將來面對難以找到專業對口工作的窘境。

生物工程專業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專業,也是一個容易出科學家的行業,也許這個專業在將來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行業,但是目前這個專業在國內的就業情況真的是很一般。很多生物工程本科生畢業後不得不另謀職業,有的則是選擇跨專業考研更換了行業,有的則是通過讀研、讀博也許能找個好工作。

應用心理學

我上大學的時候,和我們一起上英語課的一個班級是學習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根據我的瞭解,這個專業的很多畢業生畢業後面臨難以找到專業對口工作的窘境,他們不得不考慮更換行業,那個班的很多學生選擇在大學考取人力資源從業資格證,然後畢業後去當人力資源師了(HR)。

應用心理學專業在西方國家是很成熟的,但是在國內並沒有發展起來,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人不會去找心理醫生的。試想,如今的中國人剛過了溫飽階段,現在還在為買房、買車發愁,所以即使是有心理問題也會通過其他方式紓解。

歷史學

歷史學專業的就業途徑比較狹窄,要麼是去博物館工作,要麼是應聘歷史老師。現在很多高校設置了歷史學專業,特別是那些師範類院校,其每年培養出來的歷史學畢業生還是很可觀的。然而博物館、歷史老師的需求量真的沒有那麼多,畢竟中學裡面特別是初中階段的歷史課並不像語文、數學、英語這些課程那麼的顯要,可能一個老師就帶了4、5個班級的歷史老師。

哲學

我在大學時候還認識兩位哲學專業的學生,這個專業也真的是想不出來能找到什麼專業對口的工作。據說這個專業除了難找工作之外,其在大學裡面所學的內容還是比較難學的,這真的是一個令人崩潰的專業。

哲學專業是13個學科門類中的一個單獨的門類,很多綜合性高校為了“集齊”其所謂的學科門類,就設置了這個專業,也根本沒有考慮過哲學專業畢業生將來的就業情況。


饕餮視聽


我一直覺得關注專業就業情況的人是很理智的,因為很多家長和學生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味的追求名校,而輕視專業,最後雖讀了個名校,但由於專業就業情況不好,不得不去考研。

相反,很多重視專業的家長和學生,雖然可能只讀了一所相對普通的學校,但也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實在不行的話,即使輕輕鬆鬆考一所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也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我曾經有同學就是這樣,本科一所二本的工科專業,後來讀了一所二本的研究生,都能進入人人夢想的研究所上班,而且這樣的同學還不少。總的說來,就是大學很重要,但專業同樣非常的重要,要進行適當的權衡。

說到這個就業情況,真的不能只看就業率,老實講,我覺得任何專業只要你認真找工作,那麼長的時間,怎麼可能找不到,大不了好學校的找好一點的,差學校的就找差一點的。很多學校公佈的各專業的就業率,哪個不是90%以上,你要不信,就去看專科學校的,100%就業率的一大片。

可我經常看到很多專科生對未來發愁,因為薪酬以及未來發展都實在不理想。所以說,對於各專業的就業,我一直認為薪酬跟未來的發展是最重要的。

說到我國就業情況最差的專業嘛,其實沒有最差,只是差的有很多,具體有哪些,其實很容易就能想到。我國的工作偏實際產出,說白了,偏技能的專業就業要好一些,比如計算機、軟件、通信、金融、大數據等,這些也就是俗稱了“綠牌專業”;而偏文理的則更差一些,比如歷史、政治學、哲學、心理學、法學、生物學等等“紅牌專業”。

每年考研的時候,這些“紅牌專業”的考生要麼很多,要麼極少。很多是因為本科畢業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得通過考研來增加就業競爭力,雖然有句話說“行行出狀元”,它們也能出現發展得極好的學生,但這些專業出狀元的概率真的不高;很少的原因是本科就沒有幾個人學,比如哲學、佛教學、皮革等專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歷史專業的學生畢業當老師教學生,學生今後又當老師,。當然,也不得不說,學歷史、政治的當公務員倒是很對口。

不過啊,學什麼專業,個人興趣還是很重要的,只要喜歡,都可以選。各高校既然開設了它,說明它一定有它的市場,好好把握,努力成為那個狀元,那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紅牌專業”了。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綠牌專業”其實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體力活”,雖然工資高,但付出得也多,今後的發展也並不一定比“紅牌專業”好,一切都是公平的。你怎麼看?歡迎評論,方便的話點個關注,感謝~


四眼學長


大學專業種類繁多,其中有熱門的也有冷門的。但是很多高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由於對某些專業不是很瞭解,父母和長輩也無法提供比較合理的意見。所以很多人就瞎選,看著這個專業的名字還不錯就選了。結果等到畢業的時候就欲哭無淚,發現根本找不到工作。真的是報考專業一時爽,大學畢業火葬場。

那麼在大學,有哪些專業是熱門,比較好找工作的,又有哪些專業是比較冷門,就業率比較低的呢?根據權威大學生就業調查機構麥可斯報告,對15萬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進行了調查,公佈了2019屆就業率最高的本科專業前20以及就業情況最差的五大黃牌專業和六大紅牌專業。

這20個專業是就業率最高的20個專業,其中理工科專業佔了12席,包括軟甲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工程管理、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專業。其中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這七大專業為綠牌專業。

那麼就業情況最差的五大黃牌專業和六大紅牌專業有哪些呢?其中五大黃牌專業分別是:心理學、美術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應用物理學。六大紅牌專業分別是:繪畫、歷史學、應用心理學、音樂表演、化學、法學。這11個專業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月收入和就業滿意度較低的11個專業。

現在的就業壓力本來就大,如果大家再報考上面這五大黃牌專業和六大紅牌專業,真的是強行給自己增加難度。除非你家裡條件非常好,你學這些專業只是為了發展自己的興趣,不是為了找份工作,那麼你可以報考。如果你家裡條件不是很好,我勸大家還是報考那就業率最高的20個專業吧,尤其是那七大綠牌專業。我就說這麼多,希望能夠幫到大家,謝謝!


象小姐的搬磚日常


教育部公佈消息,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20萬人,與2017年的795萬人相比,畢業人數又創新高。各地求職季拉開大幕,而“最難就業季”、“史上最難就業年”這樣的字眼頻頻進入我們的視線。

應屆生起薪持續增長

根據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收入情況,得出他們的月收入為4317元。跟2008年相比,有較大增長。以2014屆為例,三年後工資漲幅較大,全國整體增長82%。其中,金融、互聯網和建築行業應屆生平均起薪最高,生活服務、機械/製造、廣告/傳媒行業的應屆生起薪墊底。應屆生起薪一直在漲,是利好態勢。

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317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774元,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3860元,均明顯高於城鎮居民2017年月均可支配收入(3033元)。

金融行業應屆生以6980元/月位居榜首,互聯網行業應屆生以6430元/月緊隨其後,而廣告/傳媒行業應屆生起薪僅為4420元。

2008~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2133元增長到4774元,增幅為124%。考慮到通貨膨脹,在根據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進行調整後,2008~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2133元增長到3914元,增幅為83%。

2008~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1647元增長到3860元,增幅為134%。在根據CPI進行調整後,2008~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從1647元增長到3164元,增幅為92%。剔除通貨膨脹影響後,十年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接近翻番

<strong>

2014屆本科畢業生三年後月收入相比畢業時增長87%,高職高專增長76%。高職高專畢業三年後薪資增長放緩。



就業紅牌專業/綠牌專業解析

本科的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高職高專的市場營銷、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連續三屆是綠牌專業。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

本科的美術學、音樂表演,高職高專的法律事務、語文教育連續三屆是紅牌專業。這與相關專業畢業生供需矛盾有關。


哪些公司招聘項目不限專業?

1. 行政/人事等文職

這類崗位更重要的是細心程度和情商,是對於人心的判斷,以及瑣事的耐心。

行政或者人事往往需要與各個部門協調工作,這中間並不會得到所有部門的支持和理解,所以需要有較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讓各個部門能夠有條不紊的按照公司的節奏去發展。

行政或人事在大部分企業都屬於服務部門,所以服務意識、主觀能動性也是這個崗位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而且行政或人事的工作往往很雜很瑣碎,涉及到的面也比較廣,

所以需要有自己的條理和邏輯,不然工作就會像一團亂麻一樣困擾著你。

2. 管培生/銷售

外企招聘的管培生,很多不限專業,更重注能力的培養,會對大家一系列能力進行訓練。

還有銷售,在以銷售為核心、為主要生產力的公司裡,夠努力,加能力和技巧,薪水一定不會低。主要需要有大局觀,想成功,並且能做到為了成功努力奮鬥。需要有很強的表達慾望,有一顆幫助他人的心。

3. 互聯網行業

如果你對新媒體、互聯網方面的事物感興趣,市場部也不失為一個良好的發展方向。因為市場是瞬息萬變的,需要具備永遠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

產品經理在互聯網公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做市場調研,並根據用戶需求決定開發怎麼樣的一款產品,是一個很容易獲得高薪和更好發展前景的職業。

還有互聯網運營,需要懂產品、會分析性數據、熟悉用戶的閱讀習慣,能夠運營好產品的內容板塊、需要你瞭解用戶,設計出好玩的創意活動等。


2018大學就業差的五大“紅牌專業”

第一名:數學與應用數學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是每個人上學必學的科目。但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學僅僅是一些簡單的應用,所以大學所學的數學則毫無用武之地。買個菜完全不需要微積分,數學與應用數學毫無用武之地。

第二名:生物工程與生物科學

這兩門科目雖然名字不同,但是所學的內容卻極其相似,看似學的是生物,卻把所有可能學到的科目都學了。每位選擇這兩門專業的學生都會有著較高的知識底蘊,但是這些對於找工作卻一點幫助也沒有,而且這兩個專業在我國當前還是處於萌芽階段,本科畢業找工作只能選擇轉行。

第三名:環境工程

雖然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環境治理,但是這門專業卻沒有好單位,唯一對口的選擇那就是考公務員與事業編,但是公務員考試比高考還難,被不少大學生稱之為最“心酸”的專業!

第四名:法學

提到法學一詞,你腦海中蹦出來的肯定就是港劇中的帥氣法官。但是現實很殘酷,法學不僅難學而且競爭大,學習法學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招考的人數,就業將是一大難關。

第五名:市場營銷

聽起來高大上的名字,說白了就是一個會推銷的專業。雖然就業率很高,但是工資確實不穩定的,需要跟業績掛鉤,如果你的能力不行,那麼只能看著別人賺錢吃好的喝好的,自己喝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