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一座西山,九期工程,從荒山禿嶺、黃沙漫天到林海茫茫、滿眼蒼翠,20年退耕造林,50萬畝新生植被,為荒山披上綠裝,讓大地換了新顏,也開啟了周邊老百姓一段植樹、護林的綠色接力。


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護林員趙樹林說,自己的名字和植樹有緣分,他從2002年開始植樹、防火。護林員羅志軍從2003年開始防火,到現在已有17個年頭,防火期間防火人員沒有節假日,逢年過節也要堅守在工作崗位。




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張蔡莊鄉背靠西山,每天都有一百多人在造林護林一線選擇堅守,他們走著同樣的山路,巡護著同樣的樹林,他們遠離繁華都市,與大山為伍,與森林為伴,用腳步丈量山嶺,用眼睛守護綠色。


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now & past

護林員 趙樹林:以前你們不知道我們這兒是啥樣,從我的印象當中,咱以前冬天,這一颳風,黃土埋了人,現在是有了風不起塵。我這一步一步都是走過來的,包括開始種檸條,包括栽大樹,一步一步跟上過來的。這個樹不容易活呢,一有什麼閃失它就死了,那會兒氣候水源都不行。我親手栽過的樹,不管是哪一棵樹,我都知道它是澆了幾水了,長成什麼樣了,我都清楚這些,現在心就是在這片林裡頭呢。整個晚上睡不著,聽到哪兒有個響動,像西山有滅火器響動呀,一聽見就想著是不是哪兒又著火了,就趕快出來望一望,不值班也得看,好像就好像24小時腦子裡都是在值班。


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朔城區張蔡莊鄉峙莊村黨支部 書記 任忠義:一開始乾的時候,我們交通不便,你比如栽上樹就得澆水,但是我們的水源還缺乏,道路還不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就是通過人的毅力要改變這個窮山惡水。我們村的範圍以內退耕還林達到9200畝,荒山造林2300多畝。通過生態建設,我們西山整個綠了,道路都是寬敞了。從2012年開始,我們又建設了雁家湖,不僅有了樹,而且也有了水,改變了氣候,治理了風沙。


依靠著生態資源,周邊的村莊逐步形成綠化造林、畜牧養殖、苗木運輸等產業,種糧沒能脫貧的村民,卻靠著種樹致富了。


守好生態林 端牢“綠飯碗”

記者手記

採訪結束了,但巡護人員還在林海中穿梭著。這裡的每5萬株樹,至少有一名護林員在巡護。就是這樣,一天天的堅持,一片片的守護,讓我市有了更多的綠色長廊。2019全市完成造林面積82.82萬畝,是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2.47倍,2020生態建設不會停步,綠色故事還將上演。


記者:羅文平 張小菊 李 媛

監製:張日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