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華兵:在防治新冠肺炎之際,想辦法復工是我們立刻要做的

最近傳來的好消息是,全國每天新增的確診病例在不斷下降,說明隔離政策和措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接下來該討論的問題的是什麼時候復工,該怎麼復工了,畢竟日子還得往下過。

西貝的董事長賈國龍說企業的資金只能支撐3個月,算是第一個把企業的焦慮曝光出來的企業。其實西貝算是中型企業了,在中國的企業業態中,最大的企業群體是個體戶和微型企業,這樣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幾個人,多的也就幾十個人,在大型企業面前,他們其實就是“螞蟻”,基本不具備抗拒大型風險的能力,如果無法及時復工,短期還能支撐,時間一長,大部分的企業都會倒閉,而現實的情況是,這些企業解決了社會大部分的就業問題。如果這部分企業出現崩盤似的倒閉潮,恐怕會出現新的社會問題。

所以,就像一個普通的正常人,雖然生病了,但是生活和工作依然不可或缺。針對此次疫情,各地方的政策是2月10日復工,但是復工絕對不是一紙文件就能簡單實現的。

首先、復工了也必須繼續做好疫情防治,所以各個地方對企業復工是有嚴格的流程和制度要求的。比如要求公司復工要求配備防護物資,如酒精、口罩、消毒液等,口罩現在已經是戰略物資了,買賣需要政府的批文,可見其稀缺性,要備齊這些物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重災區的人員暫緩回城,外地返程的人員回來之後還要再自我隔離14天,公司是個集體組織,一部分不在崗,其實業務是很難正常開展起來的。

其次、復工和疫情防護本身是有衝突的,因為復工一定會人員的集中流動,人員流動就有可能產生新的感染,所以各個地方也制定了自己政策。這次新冠肺炎NCP相比於非典而言,傳播性更強,致死率更高,讓民眾的心理感覺更加恐懼。很多人就算自己想去上班,家人也會進行勸阻。很多農村,是隻許出,不許進,有的是既不許進,也不許出。

這次疫情,不同行業的影響也是不同的。TOB是關聯性影響,你不上班,我不上班,業務就沒法做起來;TOC是直接影響,出現了兩種分化,比如酒店、餐飲,現在機會沒法開業,開業的也沒有客戶光顧,而超市類的,特別像盒馬生鮮這種帶電商性質的,反而業務比以前好。

最後講回到復工,商務部就明確指示,對於疫情相對比較弱的地區,要趕緊有步驟的進行復工。但是流程、手續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前一階段的成就是全中國人民共同付出努力的結果,絕不允許再因為疏忽出現第二個“武漢”。接下來,如果復工了,防控的主力軍,就應該從物業、街道、村支部轉向政府和企業了,各個企業應該制定標準的病毒防控制度,制度到人,責任到人。

同時,各方要積極思考,自己的業務如何在新的場景下能進行。新冠肺炎讓張一鳴把《囧媽》從影院撤檔搬到互聯網上,引發大家對影院行業新的思考。西貝,沒法做店面餐飲了,外賣業務開展起來了,這也是一種新的出路。

災難面前,越是檢驗企業成色的時候。風會吹熄蠟燭,卻會助長山火。面對不確定性,好的組織系統會具備“反脆弱性”。危機和壓力帶來的變異,不僅僅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動因,通常也是商業模式和組織變革的最佳機遇。強悍者之所以強悍,在於當別人瑟瑟發抖的時候,他們會把冷靜的思考,思考那個終將到來的未來。

作者:財經專欄作者、今日商訊董事長兼CEO 童華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