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應強化學生的衛生健康素養

【教育透視】

作者:裴曉方(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殊時刻,我們不僅要充滿必勝的信念,作出積極的努力,更要構思此後深層次優化工作的方向,教育界自然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和責任。審視當前國民衛生健康素養、優化各級各類學校普及衛生醫學教育,實乃題中應有之義。今天,我們刊發此版,希望對學校衛生健康教育教學,對家校合作提升廣大師生相關意識和能力,有所提醒和推動。

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著我們的生活。在熱切關注疫情及其防治的同時,冷靜思考我們教育領域應該做出的應對,強化學校對於學生的衛生健康素養教育,實在別具價值和特殊意義。

疫情提醒我們:儘快從應試教育的迷思中走出來

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科的成員之一。人們分離到的第一株冠狀病毒可追溯到1937年,直到1965年才從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離獲得人源株,到1975年才正式命名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科成員不少,是許多動物、家禽家畜的重要病原,但人們不太關注它們,因為它們僅引起普通感冒。而2002年SARS疫情蔓延,大量研究發現SARS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通過動物中間宿主傳給人類。現在看來,SARS疫情並沒有引起民眾的普遍重視和反思。十七年以後,新的冠狀病毒又來了,給整個社會造成新的防疫壓力。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一定會奪取最終勝利。但同時,我們應該反思,這場災難是怎樣產生的,除了現階段為了控制疫情所採取的行動外,我們還應該採取哪些措施讓更多的人具有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和敬畏自然的意識,促進全民衛生健康素養的提升,避免因為我們的過失再帶來下一場災難。

因此,我們要借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通過全民反思、廣泛宣傳、結構與體系的完善,建立起針對不同人群的規範行為、提升素養的機制。這些人群中,加強對青少年兒童的衛生健康素質教育尤為重要。特別是要強調從娃娃抓起,因為兒童時代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兒童時代所形成的生活習慣、對環境和動物的態度、與人相處的方式會影響人的一生。因此,最近幾年,我們已特別強調國民素質從娃娃抓起,還發布了《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將健康生活列入六大核心素養之一,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珍愛生命、樹立健全人格、學會自我管理。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家長更重視學生主科(如語、數)的分數,儘管有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或活動的安排,但人們並沒有真正認可這些教育是核心素養,沒有意識到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取得主科高分更重要。因此,老師不花工夫考慮怎樣教好,學生更是應付了事,家長不重視督促。學校教育尚且如此,全民衛生健康素養的提升就更具挑戰性。這場疫情的蔓延,和人們的衛生健康素養不高密切相關,通過各級各類學校有序推動學生提升衛生健康素養,實在是刻不容緩。

提升衛生健康素養,師生、家校共同完成

要從這場嚴峻疫情中吸取教訓,獲得抗疫成功,教育系統必須有針對性地提高中小學和幼兒園學生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能力,並穩步提升其衛生健康素養。這項工作,需要師生、家校一起來完成。

近期行動:科學認識疫情,正確積極防護

從即日起,鼓勵師生了解全國和當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流行情況、導致的危害、流行的原因,並提出一個思考題:怎樣防止疾病的進一步蔓延?結合自己家庭的情況,觀察分析自己和家人的行為習慣,發現哪些行為可能導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假定自己或家人是“感染者”,哪些行為會導致病毒的傳播?為了防止感染或者病毒的傳播,哪些行為必須改變?鼓勵師生共同完成這個思考作業,可以是紙質版,也可以是電子版或影像材料。

在此基礎上,可在各地徵集“防止感染好習慣”的視頻,並將優秀視頻推送給中小學校、幼兒園和學生家長。

當然,各地應該成立有公共衛生專家參與的專家組,進行專門指導。下發作業前,可確定一批基礎參考資料提供給師生參考;各地公共媒體,包括電視臺,可以展播和討論完成作業的視頻相關內容,通過媒體影響更多的受眾。

家長則要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普及衛生健康素養教育的努力,把之前做作業、各類課外班興趣班特長班的時間拿出來,和孩子一起研究討論各自家庭衛生健康教育的不足,怎樣配合學校的衛生健康教育,實現真效果。

在師生家校的共同努力中,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入一個往往被我們忽略的有效理念——“人際交際距離”。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將人際交往的距離劃分成四種: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公眾距離可達360釐米,一般適用於演講等場合;社交距離一般是120釐米~360釐米,一般工作場合人們多采用這種距離交談;個人距離大概從45釐米~120釐米,和認識的但沒有特別的關係人交談採用該距離,一般保持在50釐米以外為宜;親密距離從45釐米到零距離,一般是親人、很熟的朋友、情侶和夫妻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注意保持恰當的距離,也利於減少呼吸道疾病傳播。

當然,更應提醒師生注意與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不要闖入野生動物領地,不能隨意捕殺野生動物。闖入動物領地或捕捉野生動物售賣,可能導致野生動物所帶的微生物進犯不同動物宿主,變異後就可能感染人,引起新發傳染病的流行。近幾十年,70%以上的人際間新發傳染病都與動物有關。

遠期行動:衛生健康素養教育要成為硬要求

當疫情消除後,各類各級學校仍要嚴格堅持衛生健康素養教育。可以把這次疫情期間的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作為參考,初中高中同學仍然可採用對呼吸道傳染病案例進行分析,提出防疫應對措施、社會及個體行為建議。以此警醒自己和家人始終保持衛生健康的科學意識和生活方式。

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硬性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更加系統地拿出一定比例的學時,設置專門的衛生健康課程,而且從幼兒園到大中小學都堅持開展,作為學校教育的必修內容。同時,除儘快編制相應教材配合相關課程之外,還必須更多地讓孩子們親身參與衛生健康教育實踐。在相關的衛生健康課程中,要開設簡單自救、協同互助、常見衛生情況處置等內容,並邀請醫衛專業人士給予現場講解。

當然,也可讓大學中學的大哥哥、大姐姐到小學、幼兒園給小孩子們上課。這樣,既幫助提升了小孩子們的實際認知和能力,也是對大孩子們的再次教育。

通過師生家校通力合作,共同提升學生的衛生健康素養,受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師生和學生的親友,也將最大化最持久地造福於我們整個的社會。只有長期的教育堅持,我們整個社會所經歷的消除疫情之戰,才能保持成果,鳳凰涅槃。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