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5.4的情況下lpr降息,降息給實體,能避免流入房市麼?

屁民一枚hehehe


資金最後會有小部分進入房地產,但並非大部分都進入房地產。

1、市場無形的手

資本是具有逐利性的,若是市場資金充足,而實業生意又不那麼好做,那資本會尋找利潤高的行業,比如房地產,就是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在起作用。

2、調控在起作用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市場的手是無序的,我們不能任由資金全部流入房地產業,因而政府的調控在起作用了。

比如央行定向降準降息支持實體,要求銀行對實體企業進行專向融資,又進行房地產調控,限制市場資金流入樓市,引導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進入融資支持。

結語

對於實體而言,第一,向金融機構申請流動性支持,第二,在貨幣寬鬆時,不要盲目擴大規模或多元化經營,無論何時都要保持自己一定的流動性。


財思思


不管是降息還是釋放流動性,流向市場的資金最後一定會有部分進入房地產,區別只在於多少而已。

流入房地產的資金一種是個人投資,一種是企業投資。由於房價持續上漲和調控的影響,買的起房的人數量已經在不斷減少,個人資金流入房地產是可控的。

企業投資流入房地產的情況相對複雜,從前期不斷出現的上市公司賣房來看,類似的資金數額非常大,這才是需要控制的重點。

企業獲得低息貸款之後,需要有投資方向,在市場狀況不好時,就會選擇最簡單可靠的房地產,這是需要防止的第一點。

防止資金進入房地產,企業資金就會選擇第二個投資方向,日常必需品,CPI就是這樣漲起來的,這是目前最需要注意的。

降息的目的是要資金進入第二和第三產業,這需要資金進入之後能賺錢,想要達到目的,就需要給企業減負,繼續減稅和降費是最好的辦法,特別是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它們是經濟活力的源泉,更需要大幅度降低各項費用。


海色民生


表面上是可以的。但實際上很難做到絕對,如果一百分滿分,能否上60分都打個問號。銀行是企業,企業都有營利壓力和逐利本能。而中國的大部分銀行是法人負責制或叫塊狀管理,就是每一家分支行都是一個獨立分公司,而領頭人有很大的裁量權(不象外資銀行多為以業務分類條狀縱向管理),在利益驅使下,通過傾斜性政策,擦邊球乃至灰色地帶會有很多錢間接的,甚至直接的進入房市。至於實體,其實沒必要或者不要預期去和房市搶資金,也搶不過。實體企業主方向應該是避免盲目擴大規模,而要把有限的資金用於最強主業上,專攻一點,以點帶面。當你在某一細分領域很強的話,資金會自己找上門的。到那時候,比如格力電器,願意的話都可以成立個房產分公司,那就是一錢兩用,通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