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外賣,有可能感染新型肺炎嗎?

近日,深圳有一名外賣騎手被確診為新型肺炎。

這讓大家不禁擔心起來:

萬一我遇到一個患有新型肺炎的騎手,接過他給的外賣,我會被感染嗎?要是廚師感染了新型肺炎,我還能吃這份外賣嗎?……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因取外賣、吃外賣而感染新型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要太過擔心。

下面我們再來具體分析。


假設騎手患有新型肺炎,我接觸了

他接觸過的包裝,我會感染嗎?

別擔心,這種可能性很小。

我們已經知道,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當我們去取外賣時,如果正確戴好口罩,基本不用擔心飛沫傳播。

至於接觸傳播,即便接觸的物體上有病毒存活,也不代表它具有傳染性。只有「活著」的病毒達到「具傳染」的量時,人才有可能被感染。

換句話說,如果病毒的濃度不夠高,被感染的概率就很低。

研究顯示 2019-nCoV 與 SARS 冠狀病毒同源性達 85% 以上,在此我們以 SARS 冠狀病毒的生物特性來作參考:

存活時間:SARS 冠狀病毒在塑料、玻璃、馬賽克、金屬、布料、複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可存活 2~3 天。

病毒濃度(傳染性)隨時間變化:當含 SARS 冠狀病毒的飛沫落到易吸水材料上(如干燥紙張、棉布),5 分鐘後病毒濃度下降了 1000 倍,效果相當於使用了消毒劑消毒,不再有傳染性了;如果落在不吸水材料上(如塑料、防水布料),1 小時後也會達到類似的效果。


取個外賣,有可能感染新型肺炎嗎?

由此可以推斷,即便 2019-nCoV「僥倖」存活下來,濃度也不足以致傳染。

上面討論的是飛沫沾到包裝的情況,比較特殊。如果是這位騎手單純用手接觸過包裝,病毒濃度就更低了。因為病毒濃度跟依附的「媒介」有關,沒有明顯汙跡的病毒濃度低。

所以,接觸包裝後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假設廚師患有新型肺炎,我食用了

他接觸過的食物,我會感染嗎?

放心吃。只要食物熟透了,病毒就不可能存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製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如果實在擔心,建議大家點熱食,不點冷食。

再保險一點,食用前對食物進行再加熱,總之保證熟透,就萬無一失了。


取個外賣,有可能感染新型肺炎嗎?

取外賣時這樣做,

把傳染可能性降到更低

首選「無接觸配送」,取貨時戴好口罩。

疫情期間,許多外賣平臺推出了「無接觸配送」功能,告知騎手把貨品放在指定地點,無需雙方面對面簽收。

這樣做可以避免因飛沫傳播而交叉感染,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戴一次性手套拿外賣、拆包裝。

如果擔心直接接觸包裝袋有風險(風險很小),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或者在拿取時用紙巾隔開手和包裝袋。

在手套 / 紙巾的保護下,拆開一層層包裝,扔進垃圾桶。

規範洗手,放心進食。

接著,按「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

規範洗手後,就能愉快地開吃了。


取個外賣,有可能感染新型肺炎嗎?

養成習慣,以不變應萬變

說到底,大家也不必恐慌,日常養成一些好習慣就行。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再怎麼強,再怎麼變異,傳播途徑也不外乎通過「飛沫」或者手和物品上面的病毒「接觸」到我們的「口、眼、鼻」。

所以,做好接觸自己的「口、眼、鼻」前要洗手的良好習慣,對一些接觸「口、眼、鼻」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物品表面的消毒方法:

  • 用 75% 酒精擦拭後,放置 5 分鐘;
    • 56 ℃ 加熱 30 分鐘,溫度越高時滅活越快;
    • 用 90 μW/cm² 的紫外線燈,在 80 釐米內照射 60 分鐘;
    • 含氯的消毒劑(有效氯含氯為 500 mg/L ,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擦拭、噴灑或浸泡 5 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