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咽拭子核酸檢測“三陰”,遭遇診斷瓶頸?

編審專家:

2020年2月8日有報道北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簡稱“新冠肺炎”)病人確診3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第4次用肺泡灌洗液進行核酸檢測時為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為什麼咽拭子核酸檢查會出現3次陰性結果?新冠肺炎診斷方法是否遇到了瓶頸?以下將為您進行深度解讀。

新冠肺炎病人咽拭子核酸檢測為什麼會出現陰性?

咽拭子核酸檢測的目的

用醫用無菌棉籤等提取咽喉部的分泌物標本進行檢測。

主要檢測上呼吸道內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病人咽拭子核酸檢測出現陰性的原因

標本中病毒含量較少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變的主要部位為肺部等,下呼吸道病毒含量較高。

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病毒含量較少。

病人體內病毒總量較少。

病毒有變異可能,檢測方法或試劑的針對性降低,結果提示陰性。

標本運輸過程中保存不當,病毒核酸分解。

實驗室在進行預處理過程中使病毒核酸分解。

檢驗用試劑因生產標準不同而存在誤差。

以上一個或多個原因導致病人體內存在病毒,但是核酸檢測呈現陰性,即假陰性的結果。

通過病毒核酸檢測診斷新冠肺炎是否遭遇了瓶頸?

支持點

有報道同一病人多次核酸檢測不能查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

不支持點

新聞報道的病例數有限,相對於3 0000多確診病例來說,只能算是小概率事件。

截至2020年2月10日24時,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2638例。(信息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

新冠肺炎病人多次核酸檢測陰性只有新聞報道的若干例,數量遠低於目前的累計確診病例數。

絕大多數的確診病例仍符合現行的診療標準。

產生陰性結果的標本是病毒含量較少的上呼吸道標本,標本的特異性低。

報道中檢查標本為咽拭子,是上呼吸道標本的一種。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侵襲和感染的部位在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病毒含量較高,陽性結果概率較高。

下呼吸道標本多通過支氣管鏡檢查提取,該檢查不適用於症狀較輕的病人。

症狀較輕的病人佔所有新冠肺炎病人中的大多數。

病毒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確診的唯一標準。

針對病原體的檢查是確診感染性疾病的唯一標準,即確認體內存在某種病原體。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是確定體內存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唯一標準。

綜上所述,通過病毒核酸檢測診斷新冠肺炎仍是確診的主要方法,且診斷效果存在可以提高的空間,該方法目前沒有遭遇瓶頸。


新冠肺炎咽拭子核酸檢測“三陰”,遭遇診斷瓶頸?


新冠肺炎病人多次核酸檢測陰性會有什麼影響?

易當作未患病人增加疫情擴大的風險。

疑似病例間隔至少1天且連續2次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體內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較低。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中,將疑似病例間隔至少1天且連續2次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作為排除感染的標準之一。

若3次及3次以上核酸檢測為陰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更低。

3次及3次以上核酸檢測為陰性的感染者可能會被當作未感染者或治癒而解除隔離。

這些感染者解除隔離後會成為傳染源傳播病毒,引起他人感染。

誤認為病人已治癒,病人出院後有傳染他人風險的同時,病情容易反覆。

如何降低核酸檢測多次陰性病人帶來的負面影響?

調整相關標準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已對新冠肺炎診斷、隔離等進行了調整。

湖北省內有症狀、CT發生肺炎改變的病人視為臨床診斷病例,進行嚴格隔離和治療。

湖北省內的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及時進行隔離。

湖北省內的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進行單間隔離,防止在待確診期間傳染他人。

湖北省外的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及時進行隔離。

其他待採取的調整措施

降低核酸檢測假陰性率

提高標本提取的準確度。

儘量提取病毒可能含量較高的標本,如肺泡灌洗液等。

提高標本運輸過程中的保護措施。

生產商優化產品,減少誤差。

隨著疫情的進展和研究的深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可能對診療方案再進行調整和改善。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2020.2.

2.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2020.2.

3.https://mp.weixin.qq.com/s/VUtpkvTXh2GFSO_CxyUtTg

4.https://mp.weixin.qq.com/s/JnyFuk05ix8Ldfcw7DWgDA

5.https://mp.weixin.qq.com/s/zijuSvSFw1ioUuqqU3ZOg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