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防疫情保用水 看這幫用行動闡述使命的“供水斗士”

水是生命之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武漢市水務集團一直戰鬥在抗擊疫情保障民生的第一線,武水人用全力保障著武漢這座城市 24 小時不停歇地安全優質供排水。

夫妻雙雙舍小家

程飛是武水集團水務工程公司經理,熊莎麗是武昌供水部後勤服務中心工會主席。生活中他們是夫妻,工作中他們是同事,在抗擊疫情保供水的一線戰場,他們是戰友。


人民日報:防疫情保用水 看這幫用行動闡述使命的“供水斗士”

熊莎麗(左二)後勤保障工作

1 月 23 日,在得知武漢封城後,作為武昌供水部後勤中心的負責人之一,熊莎麗意識到必須要做好一線供水服務人員的餐食保障和確保防護消殺物品儲備不斷檔。她和中心主任商量後決定,放棄休假,迅速成立後勤保障隊。

“我必須每天到單位,不然我不放心。”熊莎麗第一個報了名。她每天早上 6 點多出門,開車從礄口宗關趕到位於武昌小東門的單位,開始一天的後勤保障工作。

人民日報:防疫情保用水 看這幫用行動闡述使命的“供水斗士”

程飛在火神山醫院現場組織指揮供水管道鋪設

1 月 23 日下午,程飛接到了保障火神山醫院供水的建設任務,時間緊,擔子重,他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任務。他迅速正帶領 100 多名水務工程建設者趕往蔡甸。

2 月 2 日晚 9 時許,經程飛和 100 多名水務建設者共同努力,1400 多米火神山醫院內部供水管道全部完工通水,醫院用上了安全優質的自來水。

每天,熊莎麗堅持到崗位,她要指揮食堂人員開展餐飲工作;負責對接基層單位物資發放;督促大院辦公區域的衛生消殺,抽查門衛值勤人員對進入人員的體溫測量。每天,她第一個到,最後一個離開。

熊莎麗表示,他們夫妻作為武水人,能為醫護人員和病患早日用上更好的醫療環境,為供水服務人員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做什麼都值。

疫情不止我不退

當金口水廠黨支部書記成鋼和廠裡另外 14 名幹部員工在《疫情期間封閉運行職工承諾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時,他們就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把自己隔離在了生產崗位上。

人民日報:防疫情保用水 看這幫用行動闡述使命的“供水斗士”

金口水廠職工簽下的承諾書

據瞭解,金口水廠是一座日供水能力為 50 萬噸的大型自動化水廠,位於四環外的偏遠市郊,肩負東湖高新區的保供重任,同時也是雷神山醫院的主供水廠。為保障雷神山醫院安全優質用水,成鋼和同事們在簽下《疫情期間封閉運行職工承諾書》後,已經在工廠堅守了十多天。

除了金口水廠外,當面對封城後的交通不便,武水集團所屬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的幹部職工也紛紛積極報名,參加駐廠突擊隊。一支支突擊隊迅速成立,他們準備好生活和防護物資,放下對家的牽掛,義無反顧,住在廠,吃在廠,守在崗。

向險而行保供水

2 月 8 日 10:00, 漢口管線所接到大智街泰寧社區反映:泰寧街 27 號規劃小區 5 樓立管漏水,小區已有多位確診和疑似患者,請搶修人員做好防護。

正在值班的武水集團管線所副主任潘厚峰沒有猶豫,他動員隊員:“我們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直面疫情,但守護市民的生命水脈,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人民日報:防疫情保用水 看這幫用行動闡述使命的“供水斗士”

潘厚峰組織隊員穿好防護服後,迅速帶隊趕往現場。進入漏水單元樓,維修人員發現是 DN50 的立管漏水後,立刻著手對破損位置進行搶修,在維修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漏水問題迅速被解決。

從 1 月 24 日至 2 月 10 日,武水集團為解決用戶用水問題,出動供水服務人員 2000 餘人次,應急車輛 1000 餘臺次,搶修用水故障 500 餘次。

心繫“白衣”解燃眉

在看到醫護人員緊缺防護服的新聞後,武水集團漢陽供水部管線所職工徐巍既感動,又心痛,防護服就是“白衣戰士”對抗病毒的武器,沒有武器怎麼能上戰場制服病毒?所以,徐巍一心想著儘自己的能力,為一線的戰士們做點什麼。

他聽說一位朋友在網上組織了民間募捐助力醫護的活動,就立即報名參加了。在群內,大家都有各自的分工,有人負責對接醫療資源,有人負責聯繫醫院,有人負責物資運送車輛。徐巍主動請纓,在市場物資緊俏的情況下,他積極與外地的口罩、防護服生產企業聯繫,採購了醫療級別的防護物資共計 70 萬元。

1 月 27 日凌晨,2 萬多個口罩,1 萬多件防護服,經仙桃運抵武漢,分別捐給了協和醫院、中部戰區總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市第五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

人民日報:防疫情保用水 看這幫用行動闡述使命的“供水斗士”


人民日報:防疫情保用水 看這幫用行動闡述使命的“供水斗士”

徐巍籌集的醫用防護服正在裝車發往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