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很多人一旦升入領導職位,他微信朋友圈就再也不發東西了?

旅行的雲


微信朋友圈是一個公開的圈子,它自開發出來後,其功能定位就是向自己的好友展示自己的生活、價值觀等。

剛開始的時候,朋友圈還是很火的,因為大家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好友生活的狀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些人的隱私的需求。因此,朋友圈風靡一時。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朋友圈淪落成為一些人的廣告場所。

很多人,加別人為好友,就是想在朋友圈發廣告。所以,朋友圈現在已經變了味。所以很多人已經不看朋友圈了。

很多人,在升入領導後,不再發朋友圈,也有這樣的一個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

比如:

想為自己保持一點隱私。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個員工,可以毫無顧忌地發朋友圈,因為大家跟你沒有距離。而且發朋友圈也可以讓你的同事接受你。但是升上領導崗位後,就要刻意和下屬保持距離了,不能什麼東西都讓別人知道,這樣他自己就沒有了威嚴。

很多領導,都會刻意和下屬保持距離,不讓下屬知道自己太多的東西,為的是能夠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下屬。

與自己的地位保持一致。

其實,在一些人的眼裡,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吃飯聚會的照片,會讓人覺得很幼稚。所以,作為領導,他不會再繼續分享自己的生活事情。這主要是不要讓別人覺得他很幼稚。

當你升到一定的職位的時候,你的行為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當然,做了領導,並不是不可以發朋友圈。最好能夠發一些關於工作和行業上的事情。生活上的事情,有時也可以適當地發,這樣有助於你更好地與別人保持溝通。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這是一個獲得升職機會的職場人必須要注意的行為。身份、角色的變化決定了:如果自己不注意這些,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給自己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或者損失。除非個別尺度拿捏非常到位的領導,一般情況下,少發為好。

老鬼站在各個角度為朋友們做些分析吧。也算是給部分對此行為注意不夠的朋友的一點小參考。

在發朋友圈時,您自己是怎麼認為的,那是您自己的事情。你不能要求別人都按照您認為的思路、看法來要求別人也那樣看待你!——這是管理者在分享朋友圈時,一定要注意的!

一、原來展現自己心情、情緒狀態的東西,不能發了

每個人都有心情、情緒的好壞,都希望有一個讓自己得以釋放的、讓他人也感受得到的、和朋友們共同體會的空間、窗口、渠道。

身為基層員工時,這些幾乎都是無所謂的。原因是:大家都是平頭老百姓、都是員工、都是一個戰壕裡的兄弟姐妹。大家是以“自己人”、“同道中人”、“咱們都一樣”的標準來看待你的這類朋友圈信息的。


而你一旦成為了領導,即使發送同樣的內容,大家評價的前提不一樣了!在評價你時,內心裡裝著“你是領導”的意識。此時,他們會以“領導”的標準來評判你!

身為領導,你發送自己情緒不好的朋友圈內容。別人會小瞧你,或者有可能聯想:這是和誰鬧矛盾了,更會聯想:都是當領導的人了,心理素質怎麼這麼差!

換個角度:你發送心情很好的內容。也別指望員工為你高興或者沒有感覺。

你擋不住有些員工會想:你看,當了領導了,看著美的!.......

你的身份、角色決定了,這類情緒表達的東西,根本不能發送!

二、容易讓別人定義為“雞湯文”的內容也不能發了

現在這個社會已經非常浮躁了。只要是帶有哲理性的、催人奮鬥的、表達某種人生境界的內容,都可能被別人定義為“雞湯”,甚至加上一個字“毒”——“毒雞湯”。

老鬼的看法:很多被人歸結為“雞湯”的內容,其實是很無辜的。那些內容本身都是對的,只是很多人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做不到。他們不埋怨自己不能按照那些內容說的去做,卻非常瀟灑的將那些內容定義為“毒雞湯”。

說那些內容“沒用”,老鬼的看法是:不是那些內容沒用。而是那些人沒用!明明知道那樣說是對的,按照那樣的做法就能成事,自己做不到,不是自己沒用是什麼?

注意:老鬼說的是部分內容!不是指那些宣揚錯誤言論的內容!錯誤的理念宣揚,連雞湯都算不上!

身為管理者,這種內容就別發了。你發了這種內容,有很大概率給定義為散播毒雞湯。而且,還是有些人認為這是在奴化他們,在迷惑他們。

身為員工時,你隨便發,大家頂多哈哈一樂,甚至不會在意。頂多說你一句:你發那個沒什麼用處,白浪費時間。可你當了領導,情況將發生反轉。

三、展現日常生活的不能發了,很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無名的嫉妒

朋友圈裡發的生活類的、社交類的圖片、信息,多是高興事。想分享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可你根本擋不住部分下屬的聯想。

有些人會心理泛酸,會私底下吐槽、會激起一些人身為員工的不公、不平。這些,按理來說沒道理。但就是會發生!這個根本擋不住。

就連你去健身,發到朋友圈裡,也會引起部分人的負面聯想。

四、那些展現自己規劃、奮鬥目標、理想的東西,也不能發了。

你試試!只要你發,就擋不住有人聯想別人說你:是在向老闆表忠心、是在作秀、甚至是在做夢......

就是這個樣子。


還有很多方面的內容,如果你發了,你根本想不到別人會曲解、歪曲、胡思亂想到什麼地方、什麼程度。而且,幾乎都是向負面的方向聯想。更為無語的是:沒人會告訴你!你自己不注意,那隻能自己去承擔這種自己意識不到、不知道的負面影響了。


五、請注意:當了領導之後,你內心裡天大的理由,有再多的為自己辯解的理由,都沒解釋的機會!

你可以不在乎,你可以有自己的理由。你甚至可以給老鬼留言,說明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東西,別人管不著,甚至說別人是神經病、紅眼病.....但你沒機會向你的員工去說!你也擋不住他們腦袋裡怎麼想的!

<strong>六、你不注意這些,你的形象就會受損。而你的形象受損,將對自己的管理工作實施帶來無形的影響

一個看著無關痛癢的朋友圈,你如果不注意,認為別人小題大做。認為這是工作之外的個人的領地,這與工作無關。都可以!老鬼也尊重你的個人看法。

但現實就是這麼狗血!你的團隊中,幾乎都會有胡思亂想、上綱上線、泛酸胡說的主兒!這不是你覺著有沒有影響的問題!

因此,很多人到了管理崗位,是有意識去注意的。有些是被狗血的現實“教育”出來的。誰不注意誰吃虧。這是現實決定的。

七、如果你是在忍不住還是想法。那就自己採取一些手段為好。

你可以設置自己想法的內容某些人可見、某些人不可見。

你也可以將工作號與私人號碼分開。

無論如何,多多注意,你才能不吃“暗虧”!

八、最後一種可能性:當了領導之後,工作的壓力已經讓思維方式產生變化,也讓自己沒時間、沒心情去發這些內容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職場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職位、崗位工作時,自然會發生心態的變化,自己的時間使用也會和原來不一樣。工作強度也不同。各種原因導致了他們不發了。不是考慮到了什麼而不發,而是懶得發、沒時間發。


以上供參考吧。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在有些人眼裡,我也算是個小領導。從三年前的某天開始,我很少玩朋友圈了,在這裡我想談談自己的真實想法。

一是怕出事。朋友圈裡可謂三教九流、漁龍混雜,有領導,有同事,有親友,還有隻見過一面就被加了好友的熟悉陌生人。朋友圈就是個江湖,看似平風浪靜,實則暗流洶湧。我有個好友,挺老實的宅男,三十歲就到了副處,後就因為在朋友圈發了幾張聚會吃飯(有茅臺)的照片,隔年上級巡視時被競爭對手實名舉報,被免職。

二是怕領導誤解。我一般不主動加上級領導為好友,不為別的,就因為不自在,總覺得圈裡有雙眼晴正盯著。但有些領導會主動屈尊要求加好友,漸漸的,圈裡就不單純只有哥們兒了。這時候,就真的要考慮言多必失的問題了。事實證明,有的領導會通過朋友圈來觀察一些事,從你經常轉發的文章來判斷你的思想觀點,從你的評論和點贊來判斷你和誰交好,是不是有站隊的嫌疑。一旦被誤解,仕途就可能有麻煩。

三是怕下級有心理壓力。我們作為下級,會琢磨上級的心思。自然,我們作為上級,就會有下級琢磨我們的心思。正所謂,發者無心,閱者有意。無論是上級的讚揚,還是批評,在圈裡都會牽動下級敏感的神經,何況漢語真的是含義豐富啊。既然這樣,那何必搞得別人心累,就不發好了。

處理人際關係本來就不易,混機關則是難是加難。少說多做,沉默是金。



心靈塵世


領導發不發朋友圈除了有顧慮之外,也跟這個人的職業與性情有關。

一般私企的領導並沒有屏蔽朋友圈,他們不僅喜歡發朋友圈,還期望在圈子裡瞭解下屬員工的動態,能夠融入到裡面去,這個時候反而下屬想方設法的想屏蔽掉領導,以免影響到自己的自由。比如很多大老闆還經常在朋友圈發表自己的生活閱歷與職場經驗,對於他們來說,做到企業高管,人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個時候志得意滿,春風得意,肯定喜歡向別人展示自己成功的一面。

倒是體制內的人升任領導後,發朋友圈的次數大幅度減少,甚至徹底告別了朋友圈。原因有很多,咱們來分析一下

1、保持神秘與穩重

升任領導後,天然與普通員工拉開了距離,這個時候即使你就需要把自己的愛好與性格慢慢的藏起來,這不是壞事,反而一副沒有城府的樣子,做事不會讓人放心。領導保持神秘無形中也能加深自身的領導力,經常與下屬打成一片,沒有領導架子,很多時候不容易開展工作。


2、防止言多必失

經常發朋友圈,偶爾在來個評論,萬一自己哪天犯糊塗了,或者喝醉了,腦袋發熱發了一些不正確的言論,或者不合時宜的話,很可能就會為自己遭來非儀,或者禍事。哪怕你發的評論沒問題,萬一別人斷章取義呢?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所以直接戒了朋友圈,一勞永逸。

3、屏蔽無效信息

現在朋友圈已經不單純,各種大雜燴都有,雞湯、八卦、微商等無營養的內容太多,有時候迫屏蔽掉這些內容並非壞事,遠離朋友圈可以讓自己有時間進修,讀書寫作健身,提升自己。對於領導來說,也許無意義的瀏覽朋友圈,不如把時間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沐雲成長日記


領導不能隨便發吧,言多必失。

我身邊的老大,大多都不發,或者最多轉發,也不帶評論。不過有些老大喜歡點好看。

當然這幾年開始,朋友圈的活躍度明顯不如以前了,我也越來越不喜歡朋友圈的氛圍,都是互吹互捧,真沒什麼意思。還是頭條和微博好玩一點,就看觀點和乾貨。我在朋友圈發這些評論別人一定認為我在裝B,你說是不是。

而且非名人的朋友圈發的東西很難傳播出來,影響的人也非常有限。真的有表達慾望的,還是喜歡在微博和頭條裡寫文字,畢竟閱讀量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一心學長


身居領導,越高職位,越是容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種心理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一旦升上領導職位,他的微信朋友圈就不再發東西了。

這是最保險最安全的做法。

為什麼會這樣?裡面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確實是因為當了領導很忙,沒功夫發,但這種原因說出來可能只是託詞,也許他只是沒有心情發,不想讓人家瞭解他的真實想法,或者是崗位的特殊性,不能發表一些誘導性的觀點。但無論怎麼樣,都離不開當了領導后角色轉變了這樣一個主要原因。

作為一個普通員工,你可以經常性的在朋友圈發一些生活感受、觀點或曬自拍,不會有太多的人去關注你,可能跟你關係好的一些同事會有所瞭解,有很多還會給你點贊轉發,形成了互動,你也能從中收穫社交的快感,滿足你的一部分社交需求。

但是當你當了領導之後,賦予你的影響力,以及在你身上的關注力都不一樣了,可以說是成倍數增長的。

假設你在朋友圈批評了競爭對手,或者發表了某些具有傾向性的觀點,弄不好就會成為競爭對手的呈堂證供。因為在人家看來,你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代表一個機構、一個組織說話的。

假設你在朋友圈發了一些生活自拍,很有可能被其他同事或更高層的領導發現,成為你不敬業或者心思不在工作上的證據,甚至會讓人產生羨慕嫉妒恨,認為你在得瑟,在曬優越感,讓人心有慼慼。作為新提拔的領導,你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

假設你在朋友圈發了或者轉發了一些所謂的"正能量",可能你的同事還有下屬,並不買你的賬,因為這樣的營銷式洗腦太明顯了,甚至讓人家在心裡罵你:"才當上領導幾天呢,立馬就變了樣,看你得意到幾時?"

……等等,什麼情況都有可能出現,只要你一發朋友圈,就會讓人家知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因為你的影響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還有一些屬於特殊情況,尤其是做投資的,有的人風險意識比較強,從來不透露自己的投資傾向和意見,因為任何發言都可能造成誤導,這是違規的。我在天涯上認識的一個老朋友,原來在網上發帖討論很積極,自從做了投資以後,他從來不發微信朋友圈,甚至都不用微信支付。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什麼呢?閉口不言!讓你想不透,讓你琢磨不通,讓你抓不住任何的蛛絲馬跡,成為一個掌握權力的隱形人。

最後我要補充一點,微信朋友圈,已經模糊了生活與工作的界限,一般人不可能都用兩個號,那多累呀。而且微信沒有功能性的區隔,比如說劃分生活與工作兩類人群朋友,這在客觀上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分享交流慾望。

以上這些,就是為什麼一些人當了領導之後,不再輕易在朋友圈發表言論的重要原因。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喻派職言


有沒有發現,很多人一旦升入領導職位,他微信朋友圈就再也不發東西了?

這種現象是存在的,而且比較多。

不過,這裡需要說的是,到底是什麼樣的領導,有多大的架子,要朋友圈也不發。如果真的是“大”領導,是自我感覺非常好的領導,不發朋友圈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原本就是一個“小”領導,是從地上到蘆蓆的領導,如果也這樣,就有點太自我感覺良好了。

事實上,所謂的領導,都只是相對的。跟朋友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也是可以的,發發朋友圈,實質也是為了得到一種認可,沒有必要自己把自己禁錮起來,自己給自己設置一道防火牆。沒有必要的,沒有多大說法的。

事實也是,在朋友圈裡,實際是可以看見很多風景的。這些風景,是美麗而動人的。千萬別因為提拔了,就“廢”了朋友圈。如果要想廢除朋友圈,最好把自己的飯局、應酬什麼的也廢除了。因為,那也是朋友圈,更直觀的朋友圈,且一旦成型,就不能刪除的朋友圈,風險更大,更不能體現自己的“領導”地位。


譚浩俊


去年冬天,領導對一位剛剛提拔的中層說,“小李,你昨晚發了那條朋友圈,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是不是最近我給你的壓力太大了啊。”

小李連連擺手,“我就是看見小區裡的雪景,有感而發,轉發了一首名詩。”

領導淡淡地說,“哦,你現在是領導了,以後多發點積極向上的東西。”

後來,我再翻小李的朋友圈,發現他再也不發信息了,乾乾淨淨的,啥信息也沒有了。

這個小小例子,管中窺豹,從側面說明了一些內因。提拔成領導職位,收入升了,身份變了,地位高了,外部要求和自我要求的標準自然都提高了,符合“責權利對等”的職場規則。

有些同事剛提拔為領導,就少發或不發朋友圈了。主要有“四不四躲”四種心態:

【一】既不碰紅線,又躲垃圾信息。

現在各單位對朋友圈、微信群從嚴管理了,對領導人員的要求標準,遠遠高於一般職員。職員能發的信息,領導不能發;大家喜聞樂見的熱點,領導不能亂說;員工可以熱議的話題,領導不能參與表態。提拔為領導人員,就不是單純代表個人了,有時候要代表一個集體,不能隨便表態、點贊、轉發、評論,可能“坑”自己,還可能“坑”集體。當上領導後,拿不準的信息不能發,不小心發錯了工作信息,還容易洩露商業mm,造成嚴重損失。但是,那些大量重複的養生、美食、曬圖、財經等垃圾信息,高層次的人又不願意發,顯得自己太LOW。紅線不能碰,垃圾信息不願發,無信息可發,乾脆關閉朋友圈了。

【二】既不暴露隱私,又躲開猜忌。

現在的朋友圈,從親朋好友的“四合院”,變成了過客雲集的“大雜院”,有的領導人員不會分組,也懶得分組。朋友圈和微信群裡魚龍混雜,什麼心態的人都有。比如,你發條“大雪壓青松”,有人就打小報告,說你抗議上司打壓啦。你發個美食圖,可能別有用心的人說你超標消費了,人家一個截圖扔出去,你得解釋大半年。你發個旅遊圖,可能有人說你工作太輕鬆了。反正你發什麼都可能有人猜忌你。還有一些投機取巧的人,分析你的興趣愛好。走上領導職位,就要增強自律意識和防範措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本質安全,就是關閉朋友圈。

【三】既不展現情緒,又躲開非議。

朋友圈的重要功能,就是分享自己的心情動態,有些人的喜怒哀樂,肚子裡藏不住事,都展現在朋友圈的大庭廣眾之下。你是普通職員,情緒波動,人之常情,無傷大雅。你是領導人員,在工作圈子裡,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職位角色要求,不再是個人私事。你看tlp天天發推特,情緒比天氣變化還快,滿世界惹事。國內職場,大多數不是隨意職場和創意職場,而是保守型職場。進了領導這個大門,情緒就不再是個人的了,遇到任何事情、大風大浪,領導者穩住了,員工才能穩定。當上領導了,你今天一個調皮,明天一個暴躁,後天一個任性,成何體統?上下對你都議論紛紛,有些領導人員為了避免引起非議,乾脆關閉朋友圈。

【四】既不暴露野心,又躲開暗算。

有人沒當領導之前,喜歡發那些雞湯文;當上領導之後,就不再發雞湯勵志文了。你發雞湯文,對同事和平級就是刺激,你喝雞湯成功了,別人喝雞湯還在原地打轉,怎麼能不羨慕嫉妒恨呢。有人沒當領導之前,喜歡發那些戰略規劃、高瞻遠矚的大文章,當上領導之後就不再發了,員工發那些“我的理想”是圖熱鬧,你發那些“我的夢想”,顯得你野心勃勃。你對上司的動態點贊,群眾說你馬屁精,你不點贊,上司納悶你是不是對他有意見。菩提本無樹,何必惹塵埃。與其有隱患有是非,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乾脆關閉朋友圈,一了百了。


職場火鍋


升入領導層就不在微信朋友圈裡發東西,是因為太忙沒時間麼?當然不是!

而是因為這個人非常的聰明!他知道微信朋友圈是一個可以洩露隱私和個人想法的地方,一旦發佈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能夠被他人揣測。

升入領導層也就意味著你會有下屬,有上級,在錯綜複雜的職場關係裡,這些關係都是需要小心謹慎處理的。舉個例子,如果你沒事就發自己家寶寶的照片,下屬看了就會揣測,這個領導比較愛家愛孩子,事業心可能沒那麼重。如果對你有事相求,從你的寶寶入手,為你的寶寶買玩具,買東西,進而跟你套近乎,讓你在工作時睜隻眼閉隻眼,那你的領導權威呢?

如果你經常在朋友圈轉發一些文章,那麼肯定能夠透露出你所感興趣的領域,以及你關注的重點。如果是一些專業的文章還好,沒事發個娛樂八卦發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領導們就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夠專業,不值得委以重任!

所以說,朋友圈可不單單是朋友圈,它往往包含著一個人的興趣愛好。真正聰明的人是不能被人輕易猜透的,只有這樣,在管理他人的時候,才能夠給自己留有餘地,讓自己佔有主動權,

而一個總是洩露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點的人,在別人面前變成了一個透明人,那這樣的人還有什麼權威呢?不僅僅是領導層,我認為就算普通員工也不應該經常發朋友圈。

有些員工自以為聰明,總是在朋友圈刻意的曬自己工作和加班的情形,老闆一次兩次看了覺得還挺辛苦的,點個贊,時間長了就難免有作秀的嫌疑。而在其他的同事看來,這樣的人也是過於張揚,很令人討厭。

朋友圈作為一種社交圈子,它的存在,既有利於人們展示自己的個性,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時也難免會洩露自己的一些隱私,所以我建議職場人,朋友圈能少發就少發吧。


李羽毛兒


深有感觸啊!根本原因應該是“時位之移人也”!——他們變了!

——————————

原來我有三個同學,就是因為各自做了領導,升了職,後來不再或者很少聯繫了。給他打電話,一嘴的官腔,聽著心裡就不是味。

因為其中一個同學對工資比較熟悉,在一次統一調整工資的時候,我就想問問他調整的標準和辦法是什麼?沒有兩句話,官腔足得很。

“問那幹嘛?該給咱多少他就會給多少。沒事的,不會錯。”他電話裡很顯然是不耐煩的語氣。

不僅如此,在我們同學的微信群裡,這幾個人也逐漸很少發聲了。同學們紛紛猜測,是不是有人惹著他們了?還是和誰鬧矛盾了?經過詢問,沒有誰同他們產生矛盾呀。

到底怎麼了?原來經常聯繫,經常聊天,經常在一起玩,一起耍的好同學,突然不再微信或者電話聯繫大家了,真的讓人匪夷所思!

思來想去,難道是古人所說的“時位之移人也”在這幾個同學身上應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偶爾的見到他們時,看到他們穿得光鮮亮麗的衣服,一臉愛理不理的傲慢樣子,聽到他們滿嘴官腔的話語,我才深切地感受到了

——原來他們地位和我們不一樣了:

他們應該有一種官場上的不一樣語調!應該有當官的派頭!應該有特別的穿著打扮!應該有一般的老百姓理解不了的氣質!

我服了。誰讓自己不上進、不努力的?不然的話,咱也能夠過一過當官的那種感覺的!估計,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有機會了。

不過,我沒有後悔!因為我的“桃李”滿天下!我這個“蠟燭”沒白燃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