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一些老人為什麼老伴去世後,喜歡找新老伴呢?孩子不同意怎麼辦呢?

三農堂廣訊


這是人之常情,老年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愛。孩子沒有權利干涉老人的生活。


孫老蔫吧


喪偶後,火急火燎的再找老伴的,都是男性。或許男人大多從骨子裡忍耐不住孤獨,天生就對異性有依賴。

我所熟悉的五六十歲的喪偶男子,十有八九都在老伴去世不到一年就急於找新伴,能堅持八九個月不找的,就算是比較講究的了。除非是孩子難以接受,態度極為堅決,發狠的鬧騰,才能安穩收斂一點,等待更長時間再找。


我們這裡有一個老人,離休的老幹部,老伴去世時他已近八十歲了,非得要同一個外地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結婚。那老太太過去同他有過一段沒有結果的婚外戀情。八十歲的老頭要再婚,他家裡五個子女都堅決不同意。老頭意志堅決,非娶不可,又拗不過幾個子女,乾脆在一個早晨,離家出走,乘車去老太太家了,從此一去不回,陪伴那老太太生活了十多年,直到他九十多歲去世。

這是比較極端的案例。現在的大多數子女,對單身中老年男人再找一個新伴,比較趨向開明,不再反對干涉,畢竟一個四五十歲的單身老頭,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長期跟隨子女生活,不太方便,還得費力氣伺候著,不如任由他找個伴,有人知冷知熱的照顧著,子女也省了許多心。因此,大多四五十歲的男性,老伴去世後不久就張羅著找新伴,一兩年內就再婚了。

最近一些年,在城鎮,如果是年齡六七十歲的單身老人,本人有比較多的退休工資,或子女不能在身邊照顧而經濟條件又比較好的,大多是找個經濟條件不好的單身女人,共同生活,照顧他的起居。這也是不得已的妥協辦法,畢竟老年男性,子女無精力照料,孤獨無依肯定不行,再婚涉及過多複雜的問題,又不願意去養老院待著,只能如此。

而有經濟條件的絕大多數老年單身女人,要麼同子女生活在一起,兒媳婦或女婿對老太太的接受程度,肯定比對老頭子的接受程度要高的多。要麼獨自生活,畢竟她們生活自理自理能力也比較好,就沒有過多的再找新老伴的欲求。


太陽昇Sun


找不找後老伴這要看你能不能遇到,遇到中意的人你不想都難,我前妻病故快三年了,我一直不找後老伴,好多朋友給我介紹十多個,我全部謝絕了,直到我在QQ上遇到現在的老伴,我才改變主意,終於又邁出這一步,現在我們結合已經八年了,感情不是一個好字就可以形容的,所以許多人不是不想找,而是沒有遇到你那個對心的人,真愛來了,擋都擋不住!

我和現在的老伴在一起,我們已經七十多歲了,過好每一天就是目前的心情。











鴻雁b


答:經過調研—— 這完全不同於半路夫妻。

1、心酸地說一句:請理解步入生命尾聲那“夕陽餘暉下”的互訴衷腸……

2、生活自理的長壽是福,不能自理叫遭罪、累贅、受罪!

3、老人家找伴不同於一般的半路夫妻,他們真的只是說說話而已。

4、我們周邊的老人不領《證》沒有後遺症,就是搭個夥,相互照應,今天我教你使用微信,明天你教我製作相冊,既減輕兒女的負擔又不給組織添麻煩。

5、只要不拖累子女,老人家們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讓我們多一點呵護和珍愛夕陽🌇餘暉灑滿人間的淨土吧!


綏格格


現在的老人都是這樣的,老伴兒一枚就好像天塌下來了一樣,過日子也沒有什麼樂趣,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所以說孤獨的老人都有一種想找老伴兒的想法。只不過是礙於孩子們的想法,不想那麼快的就成家,不想那麼快的就找個老伴兒過日子,所以有的老人一般都堅持到自己的老伴兒去世百天以後或者是一年多以後再想兒女們提出找老伴兒的想法。其實老人這種怕孤獨,想找一個人陪伴自己的想法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作為兒女的也沒有必要從中作梗。所以說老人如果是在自己老伴兒已經去世很久以後,想找老伴兒的想法,就應該得到兒女們的贊同。老人的日子過得苦,不能一個人孤苦伶仃的過日子,有的時候夜裡起來有個人拿一片藥,有的時候,餓了有人給自己煮碗粥。這樣有人照顧的生活自己是一種享受,兒女們也是一種解脫,因為老人不再是你們牽掛的理由。



至於說老人想找老伴兒兒女們,如果說反對的話,作為老人的就把自己的財產作為公證。或者是跟自己搭夥過日子的老伴兒不用結婚登記。男性的老頭兒,跟人家過日子,每個月拿出兩三千元的生活費用。然後再提供一個住房,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不存在著財產的紛爭。兒女們也就不會惦記自己年老的父親和母親,把財產留給了搭夥過日子的人,這樣的話兒女們也就放心了。


再婚不是什麼磕磣的事情,現在人們對老年再婚的事情已經看得非常的理解,不會有誰笑話老人,因為老人自己生活確實是很悽苦的,所以說現在人們對老年再婚都是支持的,所以說作為兒女的不能橫加阻攔。給老人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這才是孝順的兒女。把兒女們擔心的事情做好,我講兒女們就不會反對老人再婚了。


伊春美食美客


誰喜歡找呀?誰不願意和原配好好過呀?誰能知道一個老人怎麼生活嗎?不說不知道呀!

提起這事,一把辛酸淚啊!

請問,有幾個孩子能天天或者一半時間陪護老人的?

請問,失去老伴的老人,有幾個不是空巢老人的?

請問,有幾個兒媳,女婿能容忍與老人一起生活的?

請問,有幾個孩子能考慮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問題的?

請問,如果老人沒有住房,沒有退休金,有幾個孩子過問老人的再婚的?

請問,如果不找老伴,生病,住院了,誰給端屎送飯,伺候起居的?

你們不讓老人再婚,不就是害怕房子,退休金給別人嗎?

為了錢,可以用道德的理由綁架,斷送老人下半生的生存質量,何忍呀?

孩子不同意的情況下,與孩子簽訂合同,誰陪伴就跟著誰!


沙漠之沙礫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的定論:都喜歡找一個新的伴侶!

什麼叫都喜歡?如果二人是在和風細雨、你情我濃、情意綿綿的環境下生活了幾十年,一旦老伴不幸離世了,另一半肯定會痛苦不己,每時每刻沉浸在追思中,送他十個新的伴侶,還要掛號等著批覆,啥時能批下來?也不知道……

然而,目前能稱得上老伴的人,基本是四零、五零的人。這二零時代的人,也就是最痛苦和最幸福的人!

怎麼講?這二零時代出生的人,能生存下來真的不易呀!缺食少衣的生存環境中,會有多少個二零人能發光?許多電影、電視作品也從側面證明了:有家族史、當官的、知識分子的、做生意的等等,極少極少部分的二零時代人有生活概念外,其餘大多數的人都在為生存而奔波。那有空閒去這個理想,那個展望…貧窮限制了渴望!在這樣生存的環境下,可能會有一個相對稱心如意、情投意合的生活伴侶嗎!呵呵,這是不可能的…

二零時代出生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而且,幸福來的這麼快!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時間,一下從求生存環境中一躍進入生活環境!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從平頭百姓角度來理解: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的叫生存。而能想著一日三餐以外生態場景的,叫生活!

目前二零時代出生的人,都在快樂的生活環境中,生活幸福了,思維活躍了,眼界大開了,二人世界形象思維、邏緝思維開始碰撞了,撕裂比比皆是。只是礙於子女已成人或已成家的成因,只能在默默地承受著碰、撞、撕……

另一半走了,餘下不多的時日裡,不抓憧憬的尾巴,豈不冤了一世。您說呢?


笑豐57534179


孩子沒有權利干涉父母的個人生活,他們在年青時含辛茹苦把你們養大成人,老年後失去另一半,對老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人老最怕的就是孤獨,找個情投意合的老伴愉快的渡過餘下不多的時間,這有什麼不對呢,作為子女更應該支持他們的選擇,這樣才是孝順的表現,


手機用戶50752107384


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心靈需要交流,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身體健康的,有性需求的,還要有個發洩的地方。所以,找老伴實屬正常。

從法律上講,兒女無權干涉老人的婚姻。許多兒女不是為老人好,而是怕後老伴分走老人的財產,尤其是房產。於是百般刁難,純屬無能及自私自利。


貴氣凡夫


首先我認為,失去老伴的老人不是喜歡找新老伴,是現實情況不得已而為之,沒有老伴的老人,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這是一些局外人難理解的,某些子女強烈反對老人找老伴,這種做法不但缺少起碼的人性,更跟孝順不挨邊,歸根結底就是利益至上,考慮個人的得與失,從來不能站在老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私心太重要不得,多一些支持和理解,少一些指責,少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老人自由自在的去選擇,這才是應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