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光緒死後的20小時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嗎?

月光侃歷史


雖然在歷史上存在很多巧合事件,但是對於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去世時間只相差二十個小時這一點,卻不像是巧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在光緒在世時,他和慈禧太后的關係就已經非常差了,雖然光緒和慈禧之間是有親戚關係的,但是在皇權面前不要說親戚,就連親生兒子都可以捨棄,更不要說光緒了。而且光緒皇帝從小就一直在慈禧的淫威之下,無法有自己的政治作為,這對於日後成長起來的光緒來說也是十分鬱悶的,所以兩人早已不共戴天,光緒去世的時候還年輕,所以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切根本就不是巧合,光緒並非是因為暴病而亡。

後來考古專家在化驗了光緒皇帝的頭髮後也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這個結論正好解釋了為什麼兩人離世的時間只相差二十個小時。化驗結果是光緒皇帝的死因是因為砒霜中毒,根本就不是什麼暴病身亡,對於古代人來說,當時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也許沒有人會想到光緒被毒害致死後會被檢查出來,但是終究還是那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而毒害光緒皇帝的人也隨之浮上了檯面。有人認為光緒是被袁世凱毒害死的,有人說下手的人是李蓮英。但是無論是袁世凱還是李蓮英,能夠允許他們這麼做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慈禧太后,畢竟毒殺一個大清朝皇帝並非小事,沒有人指使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敢的,那麼慈禧毒害光緒有什麼充分的理由呢,其實在光緒死前留下的日記中就可以找到合理的證據。

在光緒去世的那一年,光緒感到自己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他還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寫在了日記中進行記錄,而且他因為長期受到慈禧太后的壓迫,以及對慈禧身邊的走狗袁世凱、李蓮英的憤怒,也將自己對他們的不滿寫了下來。光緒表示因為自己年輕,所以一定會在慈禧太后離世後他才會死去,這樣他就可以報復這些人。但是光緒所寫下的這些話卻被李蓮英看到了,他後來將此事轉告給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十分注重自己的身後事,她得知此事後,生怕自己死在光緒之前而遭到他的打擊報復,所以慈禧決定先下手為強,後來光緒就過世了,而在光緒去世後的二十個小時,慈禧太后也走了,只不過這短短的二十個小時裡,破壞了光緒原本的計劃,慈禧被風光大葬,而光緒皇帝的葬禮卻非常淒涼。


歷史課課代表


光緒之死一直都是個迷。不過根據國家清史委員會編纂的《清光緒帝死因鑑證》的研究成果,可以確認光緒是被毒殺的,為砒霜中毒而死。但毒殺光緒的兇手是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果。有人懷疑是袁世凱,也有人懷疑是隆裕太后。不過最大的嫌疑人,還是慈禧太后。

因為慈禧的動機最足,並且她與光緒的死亡時間太巧合。就算不是她乾的,依目前的資料來看,也很難讓人信服不是她乾的。

光緒帝之死,有完全的資料記載。

1908年11月10日傍晚5點鐘左右,光緒帝在囚禁被處顯現出中毒的症狀。當晚,光緒的貼身太監(實際是監視他的人)向內務府發出了兩道緊急召醫的手諭,但是內務府帶來的醫生莫名其妙的被阻攔在宮門外,未能進入瀛臺為光緒帝診治。

第二天早晨,醫生才被允許進入。據醫生屈桂庭的記載。他見到光緒帝時,光緒突然連呼腹疼,接著便汗如雨下,捂著肚子在龍床上滾來滾去。屈桂庭知道其中有異常,害怕妄議皇帝病情給自己招禍。便很敷衍的建議光緒躺在床上,令太監拿熱毛巾熱敷。待光緒的疼痛減輕一點後,屈便匆匆辭去。

此後,雖然有其他御醫進入瀛臺為光緒帝診治病情,但是所開方藥無一味對症。

到了1908年11月14日晚6時33分左右,光緒帝因病暴斃而亡。

第二天,1908年11月15日17點,慈禧也在儀鸞殿因病去世。

這便是光緒從得病到暴斃的全過程。是不是暴斃?是暴斃。不僅是暴斃,而且還是中砒霜而亡。



至於是誰毒死的光緒,嫌疑人有很多。但最大的懷疑對象是慈禧。因為目前有四方面因素對慈禧很不利。

一、慈禧在光緒暴斃前的舉動令人懷疑

據記載,在光緒皇帝尚未發病時,慈禧就已經命人將皇帝的梓宮(棺材)提前停在了乾清宮內,預備替其發喪。這也是為什麼懷疑是慈禧毒殺了光緒的主要原因。因為只有她這個太后才有權力安排皇帝的棺材。別的人幹這事,那是要掉腦袋的。

二、慈禧原本就是心狠手辣之人

慈禧這個人,原本就很心狠手辣。關於他的狠毒,不需要舉具體的例子。一句話:凡是能坐到她那個位置,並且還能穩坐了四十年寶座的人,沒有不狠的!因為不狠根本鎮不住場子。

三、慈禧與光緒的關係破裂,勢同水火。

戊戌變法之前,慈禧和光緒的關係還好。但變法期間,兩人關係破裂,勢同水火。光緒借變法之名攬權,激怒了慈禧。所以當慈禧聽說光緒打算派兵包圍頤和園,甚至還要殺自己的謠言時。立即就大怒了,不僅廢了新法,還軟禁光緒。

當然了,所謂派兵圍頤和園,殺掉慈禧,這都是謠言,根本不是光緒的本意,他其實也沒有那麼狠心。但從此以後,兩人的關係破裂,始終無法癒合。這是事實。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怒氣未消,打算廢掉光緒帝位,改立大阿哥溥儁為新君。如果這事慈禧辦成了,光緒可能當年就死了。因為這涉及到了皇位問題,遜位的皇帝不能留。否則就是禍患。可以估計,慈禧那個時候就起了殺光緒的心思。

只不過當時各國的大使紛紛反對,才逼迫這一改立新君的事件終止。後來慈禧還惱火洋人的態度,大力重用端郡王那種小人,直接導致義和團運動失控,最終引發了慘絕人寰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另外,洋人支持光緒,反對慈禧,也是激起慈禧殺光緒的原因之一。相比於慈禧,洋人確實是比較喜歡開明的光緒。西方各國大使不止一次公開聲明,只承認光緒,譴責慈禧以太后的身份一直干政。而慈禧最恨別人說她干政。因此也進一步討厭光緒。

四、兩人死亡的時間太巧了

光緒是頭一天的晚上六點半駕崩的,慈禧是次日下午五點去世。這個時間也太巧了,很難讓人不懷疑慈禧。

或許,慈禧知道自己大限將近,留著光緒也沒有利用價值了。之前礙於洋大人壓力,一直不敢下手。但現在自己是行將就木,活不了多久了,這個時候再留著光緒,討好洋大人,已經沒有那個必要了。

基於以上四點,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至於光緒,他心裡肯定對慈禧也諸不滿。畢竟慈禧囚禁了他十年,生活上也被苛待,並且還殺了他的愛妃(珍妃)。這些事即便是換做一般的男人,怕是都不能忍!更何況是光緒這種九五之尊呢?

如果說,有人希望慈禧早點死,這些人裡面肯定有光緒。


Mer86


光緒皇帝的死和慈禧老佛爺的死,絕對不是巧合。

當時,光緒是一個37歲的年輕人,可謂是正值壯年,可是慈禧卻是一個已經半截身體睡到棺材裡的73歲老嫗,光緒卻突然死在了慈禧的前頭,慈禧在光緒死後不到24個小時也嗚呼哀哉了,這怎麼可能是一個巧合?

不過,慈禧是正常老死,光緒皇帝則是突然離奇死亡,說白了便是慈禧下的黑手,不然光緒皇帝不可能死的這麼快又這麼突然。

可是,慈禧為什麼會狠心地對叫了自己幾十年“親爸爸”的光緒皇帝下黑手呢?

慈禧權力慾很旺盛,一直不想歸政於光緒,拖了又拖,可是再怎麼拖,她到最後也不能不歸政,不然還不知道怎麼被人罵吶!

只是慈禧的歸政,實際上是有選擇性的歸政,或者說是敷衍性的歸政,最重要的軍權是她的人在拿著,政治上的權力說白了她也沒還給光緒,光緒在政治上的權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洋人自從光緒“親政”後,實際上已經開始產生了撇開慈禧,轉而扶持光緒的想法,洋人的這個想法,被慈禧視為自己在政治上的危機,一個不小心,她便很可能會被光緒從權力的高峰給拽下來,所以她也在時時刻刻警惕著光緒皇帝和洋人。

1898年,光緒在康有為的忽悠之下,試圖用一場變法作為從慈禧手中奪回皇權的突破口,在時機還沒有成熟,在準備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猝然發動了“戊戌變法”。

變法損害的是誰的利益?自然是以慈禧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或者說是保守派的利益,他們不是不知道變法的好處是利於國家,可是變法的壞處卻是從他們身上割肉,這一點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的。

如果光緒只是變法的話,慈禧或許樂得放手讓他變法,因為她知道即便自己不出手,光緒也會在保守派的重重阻撓之下妥協。

但是,讓慈禧沒有想到的卻是光緒竟然在康有為的忽悠下,試圖策反軍中將領發動兵變,取她的性命!

於是,慈禧選擇了出手,一出手便將光緒給打趴了,將他囚禁在了瀛臺。

慈禧當時很憤怒,一度想要廢了光緒,畢竟她想要的只是讓光緒當個傀儡皇帝,可是光緒皇帝卻想要她的命,她怎麼可能會原諒光緒?白養了幾十年!只是很可惜的是,洋人出面反對了慈禧的想法,對於洋人的反對,慈禧可不敢發作。

1898年的“戊戌政變”可以說已經讓慈禧和光緒皇帝之間的親情破裂了,這是慈禧能夠狠下心對光緒下黑手的一個原因。

1900年,慈禧突然覺得自己能夠藉助“拳亂”教訓教訓洋人,所以傻乎乎地向11國宣戰,結果被洋人打得狼狽而逃。

不過,慈禧在逃出北京之前,又對光緒幹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將光緒最寵愛的珍妃給扔到井裡去了。

對於光緒而言,淪為慈禧的“階下之囚”,徹底失去了帝王的尊嚴和權勢,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本已經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了,珍妃的存在多少還能給他一點心靈上的慰藉,夜中難眠之時還可和她訴一訴愁腸,可是慈禧殺了珍妃,這便等於是在精神上心靈上給了光緒皇帝沉重的一擊。

堂堂一個皇帝,可是別說奪回屬於自己的皇權了,即便只是保護一個女人,他也辦不到,當時光緒的心情之低落是可想而知的,說他對慈禧沒有憎恨又怎麼可能?

所以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兩個人之間的本便少得可憐的親情早已經煙消雲散了。

更何況,誰都看得出來慈禧對於權力的迷戀要勝過對親情的看重,否則的話她的親兒子同治皇帝載淳也不會年紀輕輕便抑鬱而終,她為了權力對待親生兒子尚且如此決絕,對待一個過繼過來的光緒皇帝又能好到哪去?

光緒皇帝對慈禧當有“三恨”,一是奪權之恨,二是囚禁之恨,三是奪妻之恨。

慈禧也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肯定會遭到光緒的記恨,所以她在廢黜光緒失敗以後便處處防著光緒,防著光緒獲得洋人的支持並在洋人的支持下奪權,防著光緒通過收買朝中權貴的方式和她作對。

她對光緒的提防甚至已經到了魔怔的程度,德國人在和清政府簽完《辛丑條約》後指定光緒的弟弟載灃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出使德國,這一舉動也被她視為洋人試圖通過載灃去支持光緒。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慈禧對光緒皇帝做了太多所謂的“惡事”,即便是她自己也不敢相信光緒皇帝將來會原諒她。

她在活著的時候,手裡掌控著所有的權力,自然不會害怕一個淪為了“階下之囚”的傀儡皇帝,可是,如果她死了呢?

慈禧一旦死了,權力不也一樣會回到光緒皇帝的手上?到時候誰能確定他不會秋後算賬,慈禧在百姓身上颳了幾十年的油脂,最後又將自己一生所收集到的財富帶到地底下,為的便是讓自己死後仍然能夠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她不可能冒險地去選擇相信光緒會原諒她。

所以,對於慈禧而言,最穩妥最保險的辦法便是讓光緒死在自己的前頭,讓光緒沒有任何的機會去報復自己!

慈禧在病重之時,聽說光緒皇帝在幸災樂禍,憤怒地吼了句:“我不能先爾死!”

所以,她在感覺自己已經時日不多的時候,在光緒皇帝仍然活得好好的時候,便撇開光緒皇帝指定了下一任皇帝人選——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的兒子,溥儀。

同時,她還任命了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當時的光緒雖然確實生了病,但是還不至於會一命嗚呼,即便他真的病重,這個時候指定皇位繼承人的事也該由他來做,慈禧這麼做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

光緒皇帝對此再氣憤也沒用,因為慈禧讓人給他送來了一碗“毒酸奶”,他喝完沒多久後便一命嗚呼了。

慈禧聽到了光緒皇帝的死訊後心中倒是鬆了一口氣,也正是送了這一口氣,讓她再也強撐不下去了,最終在光緒死後沒過24個小時她也嚥氣了。


寧糊塗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酉時光緒帝駕崩,享年三十八歲,可謂是英年早逝。次日未時他的所謂“母后”、政敵、把持清王朝朝政將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駕崩,終年七十四歲。大清國兩位位高權重的統治者先後死亡,全國上下無一不震驚。

光緒帝正值壯年,就算因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實權,且被幽禁於中南海瀛臺而鬱鬱寡歡,怎至於先於重病的老太太慈禧駕鶴西去呢?據有關記載,光緒帝駕崩前身體一直康健,怎會突然暴斃而亡?又為何兩位位高權重的清朝統治者的去世時間僅僅只相差不到二十小時?這是不是巧合?還是處心積慮的謀殺?光緒帝的暴斃身亡跟久臥病榻卻仍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后有沒有直接關係?這些疑問直到現在都還仍有爭議,成為懸而不決的清史疑案。

<strong>

歷史記載,光緒的父親是慈禧丈夫的異母弟弟,光緒的母親又是慈禧的親妹妹,可以說光緒是慈禧的親侄子。清光緒元年(1875)同治帝(慈禧的兒子)崩逝,慈禧選擇他的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清光緒七年(1881)年東太后慈安病逝,又因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牝雞司晨、獨攬朝政大權。

慈禧太后僅有同治帝一個兒子,在咸豐帝病逝之後,靠著這個被選做儲位的兒子,母憑子貴,坐上皇太后的位子,可謂榮華至極,卻不曾料想同治帝短命,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把自己親妹妹的兒子接入宮中,並扶持他繼承咸豐帝的位子,也就是光緒帝,兩人的關係異常微妙。

一來,慈禧太后需要光緒帝來保住自己皇太后的位子以享受權勢和富貴榮華;二來,光緒帝也需要慈禧太后來保住自己皇帝的寶座。兩人可謂是“同風雨、共患難”。可慈禧太后品嚐到了權力的甜頭,在慈安太后去世後、發動她人生中第二次政變,終於使自己擁有了不受制約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光緒帝頒佈了“明定國是”諭旨,支持維新運動,推行新政,想要把權力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這一系列觸及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和地位,也讓慈禧太后意識到光緒皇帝不是一個能讓她隨意擺佈的棋子了,他要開始威脅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於是,

慈禧太后在發動戊戌政變,重新獨攬大權,將光緒帝軟禁在中南海瀛臺,拘捕並殘殺維新人士,維新運動以失敗告終。從此,慈禧太后繼續把持朝政,抱著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呼風喚雨、作威作福。

不久,慈禧太后重病臥榻,自知自己時日無多,若自己死後,光緒帝作為大清國名正言順的執政者,要得到大臣們的擁護,以光緒帝之前的反動行為來看,他定會清除自己的黨羽,並繼續變法,說不定還會敗壞自己的名聲,所以在自己臨死之前,必須送光緒帝上路並另立新帝。新帝就是清王朝最後一代皇帝溥儀。慈禧仍做著春秋大夢,那時溥儀才三歲,若自己這次能夠康復,殺了光緒,新帝又年幼,自己則可繼續把持朝政。

有記載稱光緒帝腹痛不止,死後面黑、舌頭焦黃,與之前狀況完全不一。於是不排除是慈禧太后對光緒帝下手。研究人員運用醫學手段,對光緒帝的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及墓內外環境樣品,多次進行的檢測分析。最終發現,光緒的衣領及頭髮上均沾染高濃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袍服胃區的三氧化二砷源於屍體腐敗時的體液浸蝕所致,而頭髮及衣領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屍液浸蝕的遺留。

而醫學研究表明:一般人服用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身亡,僅在光緒帝部分衣物和頭髮上檢出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

可房德鄰先生在文中對《報告》進行了抨擊,他認為該課題結項報告在實驗方法、數據採集和行文表述等方面均存在嚴重漏洞,且有明顯的為某種結論而取捨數據的嫌疑。另外,作者還根據脈案記載的光緒帝病情與慢性砒霜中毒相對比,指出光緒帝根本就不是死於慢性砒霜病毒,對鍾裡滿的文章進行了反駁。研究學者眾說紛紜,學術界也莫衷一是。

所以,現在這個疑問還未得到合理解釋,以上內容僅作一個引子,大家心中可能也有自己的判斷和認識,歡迎留言交流。


鄧海春




1908年11月14日,正值一個寒冷的冬天,傍晚時分傳出了光緒死於頤和園瀛臺的消息。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去世了。這難道僅僅是巧合?還是人力所為呢?

在慈禧太后嫁給咸豐皇帝不久,她的妹妹就嫁給了咸豐皇帝的弟弟。咸豐皇帝死後,慈禧太后的兒子同治皇帝接班。但同治皇帝19歲就去世了,無奈就讓慈禧太后妹妹的兒子來接班,這就是歷史上的光緒。

慈禧太后最開始對待光緒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打小光緒的身體就不好,尤其害怕電閃雷鳴。不管是他生病還是在雷電交加的夜裡,慈禧太后得把他抱在懷中親自照顧。

光緒皇帝長大以後,又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先結婚,然後親政。慈禧太后雖然貪權,但還是給了光緒皇帝很大的自主權。光緒皇帝一直稱慈禧太后為親爸爸,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好。



但當戊戌變法時,康有為假傳聖旨要求袁世凱派兵包圍頤和園,捉拿慈禧太后。袁世凱明白,就自己那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完成這個驚天計劃,就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榮祿。

這時的慈禧太后快要瘋掉了,早年守寡鍛鍊了她一顆堅強的心。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慈禧太后曾希望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能有所作為,但很快就落空了。


後來她又把自己的這點希望寄託在光緒皇帝身上,現在卻又誤信光緒皇帝想殺死自己的消息。對於慈禧太后來說,儘管她也心狠手辣,但她更渴望人間的天倫和溫暖。

從這時起,慈禧太后就對光緒皇帝失望了,由愛生恨。在囚禁光緒皇帝之後,慈禧太后就準備另立一個皇帝。一切都準備好了,但在大臣們的反對聲中只能暫緩行動,後來這個接班人竟然也死掉了。



慈禧太后認為這應該也是天命,每當她上朝時,就把光緒皇帝放在前邊當擺設。慈禧太后就一些國家大事,問光緒皇帝意見時,光緒皇帝都是一句話:請爸爸看著辦。不管在什麼地方,光緒皇帝都是一副階級鬥爭臉,面無表情,甚至有時還在上朝時打瞌睡。

在光緒皇帝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3日,慈禧太后只有讓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慶宮,讓載灃的兒子在宮中居住準備接班,並且交代讓他擔任攝政王。


這就是慈禧太后臨終以前的政治安排,這時的慈禧太后已經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這個二百五的女人活到這一年已經74歲了,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已經是高齡了。死是必然的,但他痛恨光緒皇帝這個狼心狗肺的人,是一條喂不熟的狗。

一定要讓他死在自己前邊兒,這就是慈禧太后最終的政治安排。根據前些年相關專家對光緒皇帝進行的屍檢,從他的身體上遭到了很多砷元素,也就是說光緒皇帝死於砒霜。



那麼慈禧太后又是怎麼死的呢?當然不會是暴病身亡。要不然她也沒有時間那麼從容的做政治安排,早在此前幾年,她就有意識的栽培載灃等滿清貴族年輕人,實際上也就是為了培養他們接班。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月經不調之症。咸豐皇帝死後,病情加重,還陸續患過喘咳、痔瘡、面風、腹瀉、腸胃不和等病症。

慈禧在70歲以後,身體開始出現日益衰弱的跡象。一位曾經陪伴慈禧的女官德齡在《贏臺泣血記》中寫道:“太后根本已沒有什麼精神來監視光緒。因為她老人家已經病了,國事的棘手,和年齡的增長,終於也使她進入了每個人所不能避免的老倦階段。最近她除掉還能進些飯食之外,一切的政事,都完全不問,每天只在宮內服藥將息。”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六月以後,慈禧已經明顯感到身體不適。九月,慈禧增加了腹瀉病,且久治不愈。十月初十日(11月3日)慈禧慶祝完自己的74歲大壽後,因為勞累,身體更加虛弱。清宮《內起居注》記載,自十月十六至十九日,慈禧沒有政務活動。這說明慈禧的病情加重了。

到了11月13日,更是安排溥儀皇帝接班。到了14日,光緒皇帝死後,慈禧太后更是發佈詔令,把溥儀皇帝正式推到臺前,由載灃擔任攝政王。所有後事都安排停當後,11月15日慈禧太后中午飯吃的還比較豐盛,到了下午昏迷就再也沒有醒來過。


新知傳習閣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突然死亡,享年38歲。而在僅僅不到24小時之後,慈禧太后也在寢宮中死去,享年73歲。

以兩人的年紀來看,慈禧太后活到70多歲,是屬於正常死亡,在歷史上並沒有太大爭議。而光緒帝正值壯年,雖然他一向體弱多病,但死亡的時間剛好在慈禧前一天,這件事引起了後世不少猜測。

(慈禧太后)

這其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關於光緒的死,在近代歷史上,一直被學者們廣泛爭論。從總體上來看,不外乎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光緒帝是病死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從甲午戰爭中光緒力主死戰日本,再到後來他積極推動“戊戌變法”,我們都不難看出,光緒其實是一位以振興中華為理想的好皇帝。但可惜的是,光緒在政治上的主張,處處受到慈禧掣肘。“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更是被囚禁在瀛臺,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傀儡。

由於在政治上接連受到打擊,光緒患上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尤其是他在世的最後幾年中,光緒經常會出現心悸、厭食、失眠等症狀。

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光緒的死,實際上是長期患病引發了心肺衰竭,並伴隨急性感染。這樣的話,他的暴斃也是可以解釋的。

不過,這種說法也並不能完全說服人,畢竟光緒的死亡時間,實在是太過巧合。光憑發病一說,似乎無法解釋。

(光緒帝)

第二種說法,光緒帝被毒殺。

2008年,在光緒去世的第一百週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等單位,聯合組成了“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在經過對光緒尚存的髮絲進行研究後,專家們最終確定,光緒是因三氧化二砷過量致死。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中毒。

由此可見,光緒被“毒殺”,的說法,顯然更靠譜一些。

那麼,既然證實了光緒是被毒殺的,兇手到底是誰呢?

有三個人具有重大嫌疑。

一、李蓮英。

在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齡的《瀛臺泣血記》中,記錄了宮中大太監李蓮英和光緒的一些事蹟。由於仗著慈禧的寵幸,李蓮英常常不把光緒看在眼裡。而眼下慈禧病重,李蓮英意識到,一旦慈禧死去,光緒極有可能重掌大權。這樣一來,作為慈禧心腹的李蓮英肯定難逃光緒的清洗。

為了未來能繼續過上好日子,李蓮英的確具有殺人動機。

(袁世凱舊照)

二、袁世凱。

袁世凱的殺人動機和李蓮英相似,在戊戌變法期間,光緒曾打算藉助袁世凱的力量,對慈禧進行牽制。但不曾想竟被袁世凱出賣,而這也最終使得光緒遭到囚禁。

為了防止光緒的掌權後的報復,袁世凱也有確實可能對光緒投毒。

不過,當時的袁世凱遠在河南安陽,理論上來說,很難做到遙控殺人。並且《清實錄》中的光緒是因病而亡,袁世凱也沒有機會去篡改。因此袁世凱投毒的可能性,似乎並不大。

三、慈禧。

毒殺光緒的最大嫌疑人,當屬太后慈禧。經過“戊戌變法”一事之後,慈禧顯然已經不會再讓光緒得到重新掌權的機會了。從《崇陵傳信錄》《清稗類鈔》《診治光緒帝秘記》等多本史料來看,慈禧在病重之後,曾經猶豫過如何處置光緒。當時光緒在日記中寫下了“我心覺得老佛爺一定會死在我之前”這樣的話。而且,據說這話還傳到了慈禧的耳中。

因此,慈禧最終決定讓光緒死在自己前面。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他的曾祖父,也就是時任禮部尚書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並稱這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這裡的“塌喇”,就是酸奶的意思。光緒在吃掉酸奶後,便開始大喊肚子疼,面色發黑並且舌頭焦黃。不久後就死去了。

(參考資料:《崇陵傳信錄》《清稗類鈔》《診治光緒帝秘記》《瀛臺泣血記》)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對於兩天之內先後死去了一位“臺前皇帝”和“幕後皇帝”的清王朝來說,這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國無長君,雖然及時推上一個三歲的娃娃做皇帝,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加速了清王朝滅亡的速度。

我們細細來看一下光緒,你可以說他幸運,也可以說他不幸。要不是同治皇帝駕崩的早,並且沒有留下兒子,要不是他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作為“外蕃”的光緒根本不可能登上歷史的舞臺,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號。

說他不幸,而是從一個還未記事兒的孩童就失去了自由,當了34年皇帝,從來沒有活出自我,愛妃保護不了,政令下不到臣僚,在慈禧的淫威下彷徨、抑鬱,至死都沒有閉上眼睛。

作為權力慾望極其強烈的慈禧,雖說功績比不過武媚娘,但耍起狠毒的手段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光緒與慈禧的關係差到極點,而光緒又巧合的死在了慈禧前面,因此世人對光緒的死因一直存疑。

不過,經過現代考古人員對光緒崇陵的發掘,光緒屍骨中含砷量之高,完全印證了世人的諸多猜想,那就是光緒並非正常死亡,而是被人灌下毒藥毒發身亡。

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我們不妨做一個排除法,當時最有作案動機,並且有能力實現的除了慈禧,也就剩下大總管李蓮英和北洋大臣袁世凱。

先說下袁世凱,他有沒有作案動機?有!有沒有作案條件?可以肯定的說,沒有!為何?袁世凱因為百日維新的時候出賣了光緒帝,光緒被囚禁後雖一言不發,但仇恨的種子早已種下,光緒可以不表態,但袁世凱不能不為自己打算,他害怕光緒掌權來個秋後算賬,於是會鋌而走險。

然而細細分析,袁世凱此時並不在廟堂,而是賦閒在家,在河南老家讀書釣魚。而且如果給皇帝進獻毒藥,這也很難辦到,因為宮中對宮外食物把控極其嚴格,會有太監試吃試毒。

並且袁世凱左右不了後繼之君,歷史上弒一君而立一君,後者必須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袁世凱立不了也控制不了。

再說到李蓮英,李蓮英這個“人精”能混跡於兇險的後宮幾十年,榮寵不衰,憑的是他“媚上”的功夫,即使光緒身陷囹圄,他也從不敢怠慢,無論慈禧和光緒誰勝誰敗,他早已把命根子種在了宮裡,他誰都得罪不起。

並且光緒對他的恭敬也十分滿意,並沒有特別恨他,他壓根就沒有作案的動機。並且他也很難在沒有慈禧的授意下興風作浪。

因此,慈禧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就是殺害光緒的幕後真兇。

慈禧真的不念骨肉親情?

雖說光緒並非自己的親兒子,但從四歲就抱進宮裡,一起生活了34年,要說沒有一點感情,那就可能太冤枉慈禧了。

只能說光緒想振翅高飛,無奈碰上了慈禧這尊“如來佛”。從戊戌變法開始,母子倆就已經面和心不和,到後期慈禧徹底推倒變法,此時雙方真正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光緒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每天過得生不如死。

為什麼說慈禧有作案動機?因為他不止一次想廢掉光緒甚至想殺掉他。

首先,在變法剛失敗的時候,慈禧就公然把端郡王之子養在宮中,想取光緒而代之,只不過西方列強不認可這種做法,老佛爺無可奈何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後來庚子年八國侵華,慈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珍妃扔進了井裡,並且沒有想過帶光緒西逃,想讓他效仿崇禎,來一個清朝版的君王死社稷,只不過榮祿並不想背這個黑鍋,這才勉強帶上了光緒。

最後慈禧臨終前的最後一個生日,光緒皇帝換好了新裝前來賀壽,被慈禧殘忍的拒絕在門外,並且扔出一句狠話:“想讓我死在你的前面?休想!”

可以說,慈禧不但有殺害光緒的動機,更有殺害光緒的條件,當時的禮部尚書溥良曾親眼看到,小太監奉命給光緒送奶酪,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光緒駕崩的消息。溥良的曾孫就是書法大師啟功,啟功曾將“家族的秘密”公佈於世。

如何評價光緒皇帝?

都說咸豐乃是苦命天子,但比較於光緒,他最起碼還是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

而光緒,一生充當著慈禧的玩偶,雖有“中興大清”的決心,卻無力迴天。極其精明的慈禧是不會讓光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的,一旦被光緒掌權,那自己死後離清算翻案就不遠了,所以臨終前毒死光緒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如果沒有百日維新,光緒皇帝選擇隱忍不發,待到慈禧死後,自己乾坤獨掌,那勝敗真的未可知也。


小小嬴政


光緒皇帝去世時是1908年11月14日,(19點左右)時年37歲;

慈禧太后去世時是1908年11月15日,(17點左右)享年73歲;

二人相繼去世,時間相隔只有22個小時,不到一天的時間,這引起了後人的猜測,光緒皇帝的死也一直是歷史謎案,那麼光緒是怎麼死的?慈禧又是如何去世的?

光緒之死

首先,慈禧反對光緒多年,她對光緒深惡痛絕,有犯罪的條件,但是如果她想收拾光緒,完全毫不費力地就可以殺死光緒,事實上慈禧太后在生命最後一刻,她仍然幻想著架空光緒,所以她沒有必要殺光緒。

其次,李蓮英也有嫌疑,據法,李連英長期站在慈禧一邊欺負光緒,但老太監信修明的日記記載,“在去西逃的路上,李連英看到光緒少穿衣服,就把衣服給了光緒。光緒說:“那你身上不冷嗎?”李連英說:“奴才就算死一萬次有什麼可惜的?”這讓光緒非常感動,正是如此,人們認為李蓮英可以排除嫌疑。

最後,袁世凱被認為嫌疑最大,不管是醇親王府還是溥儀,一致認定仇人是袁世凱,但朝廷有制度,然而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廷又說“不管誰開的藥,都要親自嘗試,這叫豬替羊死”,所以袁世凱也被排除。

清朝官方文獻記載,光緒皇帝是因病不治而亡,如下圖:

慈禧之死

1908年11月15日的清晨,慈禧像往常一樣起床,因為14日光緒皇帝病逝,慈禧整天忙於光緒皇帝的善後工作,直到很晚她才有時間休息。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慈禧太后的氣色非常好,按理說忙碌一天,她起床後應該是有些疲倦的,之後在宮女太監的伺候下洗漱更衣,梳妝打扮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梳洗完畢,慈禧開始用膳,之後便召見軍機大臣,此時也才早晨六點,慈禧和監國攝政王載灃等人洽談多時,又以新國君的名義下達詔書,自己也成了太皇太后。

到了中午,慈禧又開始用午膳,起初精神還不錯,吃著吃著就感到頭暈目眩,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慈禧可能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立即宣佈召開緊急會議。隨後宣佈了一系列重要事情,也安排妥當。

接著慈禧的病情加重,便下令軍機大臣起草遺書,慈禧自己又來回修改了幾處,完畢後就開始口述。

她對周圍的人說:“我這輩子垂簾聽政數次,不瞭解我的人認為我貪戀權力,事實上,那也是由於目前的形勢,我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這個時候的慈禧在外表看起來是沒有絲毫不適的,可能只有她自己心裡清楚。

講著講著突然暈倒,隨後又睜開眼睛,對身邊大臣說: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自我以後,任何女子不得干預國事,必須好好維護本朝家法,尤其是嚴防太監專權!明末之事,一定要引以為鑑)”!

17點時分,慈禧病逝於中海儀鸞殿。

清宮脈案記載,慈禧是死於老和病,她先患腹瀉,後得併發症,傷及肝肺等臟腑,病情加重,然而她又帶病堅持理政,得不到休息,最後心力交瘁、衰竭而亡。

現代醫學認為,慈禧得的病屬於慢性疾病,得病初期並沒有什麼徵兆,即使是在去世前,也並沒有出現死亡的現象,她在這之前的一週左右就已經出現了咳嗽、肋疼、口渴、舌乾等症狀,可能當時她並沒有注意。

簡單來說,慈禧去世時已經是古稀之年,在古代也算高壽,算不上暴病。


貓眼觀史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即公曆1908年11月14日傍晚,年僅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在中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更奇怪的是一天後,執掌大清政權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也隨之賓天。他們的相繼離世讓後世對光緒之死產生了重大的疑問:光緒死時正值英年,怎麼會活不過慈禧一個老太婆?難道是慈禧預見到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先下手為強弄死光緒?


其實後人對光緒死因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按照時間先後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 光緒死後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在這個時期內,人們普遍持有這樣一個觀點:光緒是慈禧所殺!這不僅因為光緒是英年早逝,而且上光緒、慈禧之死先後相差不過二十小時,要說這都是巧合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再聯想到這二人平日素來不睦,關係早已勢同水火,他們“母子相殘”似乎已成必然。



  •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二零零八年

在八十年代,歷史學家聯合中醫學者聯合對保留相對完整的《光緒脈案》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判斷,發現根據脈案的記載光緒的病症由緩入重,最終不治死於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與急性感染,這與醫學一般規律相符,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可信度較高。

那麼脈案會不會有人造假呢? 可能性不大!

一:給皇帝診病的醫生形形色色,既有宮裡的太醫(張仲元等)、各省舉薦的名醫(如陳秉均、曹元恆等)、還有西醫(如朱桂庭等),要想把這麼多人全部買通怕也絕非易事。

二:光緒死後沒幾年清朝就亡國了,若是當時迫於慈禧的淫威他們不敢說實話還說得過去,後來清朝都不在了,他們中也總有個站出來說實話的吧,再退一步也應該有像回憶錄、日記一類的作品來陳述真相吧(如《老太監的回憶錄》、《翁同龢日記》,這些作品都是研究清史的重要資料),但是顯然並沒有。 因此“謀殺說”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病逝說”。

  • 二零零八年至今

二零零八年是光緒死後的一百週年,在這一年的十一月二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宣佈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光緒死於毒殺!

原來在近五年中,專家們運用了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對光緒的遺體進行了檢測,最終發現其中三氧化二砷(砒霜)的含量嚴重超標。這一結論無疑坐實了光緒之死的“謀殺說”。至此“病逝說”再次被顛覆,“謀殺說”又逐漸成了主流。



個人之見

光緒死因雖然看似鐵板釘釘,實則仍然有待商榷,原因有以下兩點:

“嗣皇帝(溥儀)尚在沖齡,正宜專心典學,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需秉承予之訓示猜度施行。”——《清德宗實錄》

前提有誤,“謀殺說”的前提是慈禧預料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因而才狠下心來對光緒痛下殺手,但是根據慈禧死前所頒佈的一道旨意來看,這個前提明顯站不住腳,“需秉承予之猜度”不就是所有的軍國大事還得要經過自己(慈禧)的手嗎?看樣子慈禧此時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仍然信心百倍,對朝中大權依然捨不得放手,這樣的人會料到自己馬上也要撒手人寰嗎?明顯是不可能的。



邏輯不通,慈禧對光緒不滿欲除之而後快的想法早已有之,絕非這一兩日之功(之前就想過廢掉光緒,改立“大阿哥”溥儁為帝,只不過礙於列強的臉面最終不得不放棄罷了),而光緒自戊戌政變後就被慈禧監禁了起來,失去了人身自由,因此她要想置光緒於死地有的是機會,為什麼早不殺晚不殺,偏偏要等到光緒病危的時候動手呢? 而且要斷光緒生路也非常簡單,只要不讓大夫給他看病,由他自生自滅也就是了,照他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來看也多活不了幾天,有必要大張旗鼓地給他下毒嗎?



不過無論光緒因何而死,終究和慈禧脫不了干係,畢竟光緒做了一輩子的傀儡皇帝,一直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即使光緒真的死於重病,慈禧也無疑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壓力,促進了他病情的惡化。


棍哥觀史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駕崩。而早他一天,正值壯年的光緒帝也“突然”駕崩。兩天時間,不到三十個小時,大清王朝最有權勢的兩個人先後駕崩,舉國震驚,百姓議論紛紛。光緒之死已屬“蹊蹺”,而慈禧太后的死與光緒的死相隔不過20小時,死的也很突然,那麼,她是壽終正寢還是另有他因呢?




慈禧以74歲高齡去世,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但蹊蹺就蹊蹺在與光緒的死亡時間是前後腳,相隔不過一天時間。光緒之死本來就疑竇叢生,慈禧的死也是頗耐人尋味。我們來還原一下11月15日這一天的慈禧都在做什麼,或許能找出些端倪。




11月14日光緒駕崩,年老體弱的慈禧顧不得休息,為處理光緒忙裡忙外很晚才休息。第二天(15日)天還沒亮便起床,不知為何,沒怎麼休息的慈禧並未見疲憊之態,氣色反而越發的好。慈禧起床後,早已守候在外面的宮女太監趕緊進來為太后梳妝打扮,由於慈禧平常就愛美,非常注重儀態形象,這花去了她不少時間。梳洗完畢後,一太監喊道:“打簾子。”專門負責此事的太監便連忙打開簾子。與此同時,在場的所有太監皆聞聲跪拜,齊呼“老祖宗吉祥”。接著便開始享用太監宮女剛剛端上來的早膳。


早上六時,慈禧召見軍機大臣張之洞、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氏(即隆裕太后)及監國、攝政王載灃討論新君繼立問題。後以新國君的名義下詔書,尊慈禧太后為太皇太后,尊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正午午時,慈禧開始用午膳,剛開始吃的好好的,可吃著吃著就開始犯迷糊,整個人頭暈目眩全身無力,這種情況持續了很久。太醫過來都束手無策,下午慈禧便宣告駕崩,死亡速度之快,不免令人遐想連篇。




個人比較認可的一種死因是慈禧死於慢性病。早在慈禧73歲大壽之時,慈禧就因吃了不乾淨亦或性涼的食物而染上了痢疾,並因此腹瀉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慈禧是清朝最為奢侈的太后,她的生日幾乎都是大操大辦,壽宴上的食物多達一百多份,這麼多食物很難保證全部食品的安全性。




痢疾的顯著特點就是持續腹瀉,太醫為了給慈禧止瀉甚至都動用了鴉片,但這非但不能緩解腹瀉反而加重了慈禧的病情,慈禧的身體至此變的越發糟糕。因為痢疾而引起的慢性腹瀉看似人畜無害,但一旦惡化隨時回要人命。所以,她在臨時前的精神亮敞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這在《內起居注》中就有記載。這一時期,她充其量除了慢性腹瀉外,只是有些咳嗽、肋疼、口渴、舌幹及肢體軟倦等毛病而已,所以慈禧照常處理政務,每日發出的上諭及批出的奏摺,數量仍然非常多。 


而長期的腹瀉又引發了其他身體器官的衰竭,再加上慈禧晚年國勢日衰內憂外患。慈禧少不得為國操勞,身體逐漸透支。同時,慈禧本人也自知陽壽將盡,所以早早就為自己修建豪華的陵寢,她的死,應屬自然死亡,死於痢疾所導致的長期腹瀉引發身體多器官衰竭,而她與光緒帝驚人的前後腳去世,應屬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