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優美、處處整潔, 拆危治亂,隴南鄉村舊貌換新顏

“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

今年以來

隴南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助推精準脫貧

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在隴南市各鄉村大力推進

“拆危治亂”攻堅行動

截至目前

共拆除危舊房43734戶

152032間、480萬平方米

拆除殘垣斷壁10166處13.1萬米

清理垃圾5萬餘噸,復墾面積2716畝


  近年來,隴南市通過災後重建、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新建、改建了一大批農村安全住房,也騰挪出了大量閒置的危舊房屋。不過還有一部分群眾原有的危房舊屋、廢棄的草房圈舍、房前屋後的殘垣斷壁等沒有及時拆除,不但直接影響村莊的整體風貌,而且部分群眾在有安全住房的情況下,仍然習慣在原有的危舊房中生產生活,存在許多安全隱患。為此,隴南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助推精準脫貧、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在隴南全市各鄉村大力推進“拆危治亂”攻堅行動,拆除長期閒置廢棄的危房、老舊房、“空心房”、廢棄的草房圈舍、殘垣斷壁,既有效改觀了村容村貌,把鄉村打扮漂亮,也從精神上提振貧困戶的脫貧信心,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基礎。


  

  “拆危治亂”集中行動今年3月份啟動以來,隴南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齊上陣。截至目前,共拆除危舊房43734戶152032間、480萬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10166處13.1萬米,清理垃圾5萬餘噸,復墾面積2716畝。在確保以拆開路、應拆盡拆的同時,堅持拆化結合,採取政府補助、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幫助群眾硬化美化小巷道及庭院,淨化室內環境,徹底整治亂堆亂放亂倒現象,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實現了“村村優美、處處整潔”。危房拆除之後,隴南市還根據拆除危房後原地基的立地特點,按照宜建則建、宜綠植綠、宜耕還耕的原則,打造小花園、小菜園、小景觀,提升了農村宜居環境質量。適宜復墾的,則實施土地平整復墾。對具有保留價值、能彰顯鄉村特色,傳承鄉村文脈的古民居、祖屋等建築,則進行了修繕維護。通過留住鄉愁,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條件。


  同時,隴南市還建立拆危治亂工作長效機制,確保有違必拆、有危必除、有亂必治。並建立農村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隴南全市1154個行政村的38990個農村公益性崗位人員作用,制定管理辦法、明確崗位職責,加強日常管理,確保村莊環境衛生和公益性設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幹。 

  


拆危治亂,讓徽縣提顏值展氣質

  

——徽縣大力推進“拆危治亂”工作綜述

  

  近日,在徽縣的每個村莊,黨員幹部正有條不紊地幫助群眾搬東西騰地方,許多群眾自發地拆除危舊房屋,栽種紅豆杉、落葉松、牡丹等苗木花卉,精心裝扮院落……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安全住房了,但很多危舊房長期閒置,不僅佔用了土地,影響了村容村貌,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到大風大雨等極端天氣,必須到各個危房去查看,就怕出現安全事故。”徽縣江洛鎮趙河村黨支部書記李江明說道。


  “一號工程”持續推進

  

  自全市“拆危治亂”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徽縣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政策、深入分析形勢,結合全縣扶貧工作實際,提出“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工作思路,積極安排部署,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將“拆危治亂”作為全縣的“一號工程”強力推進。

  各級黨組織主動作為,黨員幹部群眾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積極組織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各級幫扶幹部進村入戶摸底,核查危舊房、“空心房”等底數,為持續深入推進“拆危治亂”工作奠定了基礎。

  縣級聯鄉領導帶頭示範,現場指揮、協調推進;鄉鎮班子成員和各級幫扶幹部按照職責、蹲點衝刺,黨員幹部群眾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攻堅。

  “我們按照縣上的統一安排,抽調專職幹部,聯合駐村幫扶工作隊下沉全鎮22個村對危舊房進行摸底統計,宣傳動員,每天一排名、每週一調度,全力推進‘拆危治亂’工作。”徽縣江洛鎮黨委書記楊斌說。

   

  幹群同心,“治亂”顯成效

  

  拆除危舊房,群眾是關鍵。徽縣通過入戶動員、張貼宣傳標語,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隴南鄉村大數據發佈工作動態等形式,耐心細緻地將危舊房拆除和改造政策宣傳到戶,消除群眾疑慮。

  特別是針對傷殘農戶、體弱老人,缺乏勞動力和空心房內雜物較多的群眾,各鄉鎮抽調鎮村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農村黨員組成服務隊,幫助群眾清理房內雜物、庭院垃圾、整理農用工具等,保障了弱勢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贏得了群眾對“拆危治亂”工作的廣泛支持。

  徽縣銀杏樹鎮馬山村蓮花壩社位於十天高速延伸段旁,村裡群眾搬遷後,留下許多不住人的“空心房”。針對這種情況,幫扶隊員們和村委會通過摸底排查,仔細完善整治臺賬,耐心細緻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

  “我們把‘拆危’和美麗鄉村建設、扶貧產業開發深入銜接,耐心細緻地做群眾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得到了鄉親的擁護和支持。”銀杏樹鎮馬山村幫扶隊隊員李軍虎說。

  “現在,好多村民不僅主動配合村裡的拆遷工作,還幫忙做起了其他拆遷戶的思想工作。目前,馬山村已拆除危房50座900多平米。”徽縣銀杏樹鎮馬山村支部書記盧治國說道。

  同時,徽縣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分類實施分類處理,對不具備維修條件的房屋,動員農戶主動配合拆除危舊老房,消除安全隱患;對符合危房改造條件的房屋,進行加固、風貌改造,做到“應拆盡拆、應修盡修”。並注重加強保護古村落、古建築,積極鼓勵各村因地制宜建設村史館,統一收藏古物件,留住鄉愁、留住記憶。人居環境質量得到了提升,村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秀美宜居。


  拆建同步,讓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走進伏家鎮伏鎮村文化廣場,涼亭裡幾位老人在下著象棋,婦女們在討論著毛衣的花怎麼織、晚上廣場舞舞步怎麼跳,暖暖的陽光下,處處透著和諧。

  在周圍的牆上,伏家鎮“好村民標準”分外顯眼,曝光臺和光榮榜共處一牆,光榮榜上“優秀共產黨員、脫貧致富光榮戶、文體活動先進個人、風俗改革先進工作者、五好家庭、伏鎮村好人”等受表彰人員的照片,看起來都特別精神。

  “我們村變化最大的就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現在吵架的、攀比的沒有了,大家都想著如何把日子過好,怎樣把村上的環境維護,環境整潔了,村子乾淨了,人也精神了,多好!”伏鎮村村支書楊乾元站在廣場上,看著眼前的一切笑著說。

  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第一硬仗,“拆危治亂”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抓手,騰退的土地面積為徽縣今後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空間。

  站在歷史新方位,徽縣將繼續堅定不移打好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組合拳,為改善群眾生活品質創造良好環境,為優化發展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記者/張卓寧 通訊員/戚晗)


禮縣:拆危治亂,改善環境助脫貧 


  暮春四月,走進禮縣永興鎮文家村,乾淨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舍,不遠處萬畝蘋果花海清香四溢,行走于田間地頭,彷彿進入了一幅美妙的新農村錦繡圖。  

  隨著禮縣“拆危治亂”工作持續深入推進,農村村容村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自全市開展拆危治亂行動以來,禮縣開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好家園”專項行動,發出倡議書,動員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專項行動,鼓勵人人做拆危治亂工作的宣傳者、參與者和實踐者。  

  在禮縣湫山鎮大清村路口施工現場,伴隨著機械作業,一面危牆被推倒。由此王貴成的心裡也踏實多了,他家的兩間土坯房有30多年了,房頂漏雨,牆面也出現了許多裂縫。 

  現在,大清村的危舊房已經全部拆除,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這次把村裡的危舊房都拆掉,對村容村貌的改善將起到很大作用,讓大家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了。”大清村黨支部書記趙偉雄說。

  自拆危治亂工作開展以來,禮縣不等不靠,主動作為。

  “我們鎮先以關鍵、董家兩村為試點,將任務劃分為拆危、清理、整治三大類,目前已向全鎮25個村全面推開。”禮縣羅壩鎮黨委副書記張洪說,下一步他們將繼續以拆危治亂為基礎,把重點放在綜合治理上,採取一村一策,一片一策的方法,分類施策,重點打造,改善農村整體面貌,為決戰貧困,實現鄉村振興打好基礎。

  拆除危舊房,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是關鍵。“剛開始群眾不理解,我們就挨家挨戶給村民做工作,讓群眾認識到危舊房的危害性。漸漸地,村民自己想要改善居住的環境。”張洪告訴記者。

  在拆危治亂工作中,禮縣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組建黨員突擊隊,上下聯動,幹群合力。

  雷壩鎮在各村都成立了“黨員突擊隊”,通過“黨員突擊隊”的帶動,各村群眾積極投身到拆危治亂中來,在全鎮範圍內掀起了拆危治亂的高潮。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在羅壩鎮董家村,支部書記劉想來率先將自家的兩間柴房和26米低矮護牆拆除,接著其他村組幹部和黨員先後跟進,在全村打開了全面拆除的局面。

  一間間危舊房被拆除,曾經的殘垣斷壁不見了,村裡道路越來越寬,人居環境越來越好。截至目前,禮縣29個鄉鎮調用機械265臺次,出動人員9672人,拆除危舊房屋4998戶18558間27.8萬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482處4051.5米,清運垃圾6095.38噸,復墾面積3.68萬平方米。

  

  (記者/馬麗紅)

  

康縣:拆危治亂讓城鄉面貌展新顏

 

  隨著轟隆隆一聲巨響,王正明家的危房倒下了,雖有些不捨,但王正明知道,只有這樣才安全,村裡的環境才會更好。

  王正明是康縣城關鎮香子壩村村民,拆除的房屋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剛開始,一聽說要拆老房子,我們根本不願意,畢竟這麼多年,有感情了,而且當初建的時候也花費了很多心血和精力。” 王正明說,通過幹部給他講政策、說道理、談對比,逐漸打消了顧慮,積極參與到拆危中來。

  康縣始終堅持把拆危治亂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全縣上下秉持 “環境脫貧”理念,在集中拆危治亂提升專項行動的基礎上,把“拆危治亂”和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文明城市創建等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凡危必拆、逢亂必治”的原則,全面開展“標本兼治”,“拆危”與“拆舊”同開展,“治表”與“治本”相結合,讓城鄉提顏值展氣質。

  農村危舊房屋拆除中,有些群眾不理解,針對這一問題,康縣縣鄉幹部層層聯動,持續發力,給農戶講政策、講道理,引導群眾轉變思想。

  同時對拆除後的廢棄物,康縣進行分類處理,杜絕亂堆亂放,做好原址地塊的恢復平整。同時組織群眾對房前屋後、村社道路、公共區域堆放的雜物、柴草進行大清理、大整治,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提升。

  康縣還把“拆危治亂”和全域綠美淨創建、城鎮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標本兼治,既“拆危”、也“拆舊”,既“治表”、也“治本”,從“眼前”延伸到“身後”,不僅把望得見的地方整治的潔美,還把鄉村溝渠邊、垃圾房、廁所、圈舍等衛生死角整理徹底,切實推進“拆危治亂”行動再上新臺階。

  就這樣,一處處農村裡長期無人問津的危舊房全面拆除,城裡車輛亂停亂放、佔道經營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垃圾亂堆、無序廣告、電杆電線亂栽亂拉等得到有效整治……

  記者瞭解到,自康縣拆危治亂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城市規劃區共拆除亂修亂建等各種違章違法建築204間近5000平米,各鄉鎮共拆除農村危舊房屋近6000間15萬平米。同時綠化亮化2200處近6萬平米,特別是城市拆危治亂方面,依法依規收回了國有和集體土地22畝,建成各種休閒廣場15處。

  

  (記者/楊建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