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

 隴南市“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專題學習研討系列報道之六

  

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

  

  11月2日,文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來到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集中學習,圍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進行專題研討。

  

  一切依靠人民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有一段這樣的記載:哈達鋪在1935年9月至1936年先後支援紅一、二、四方面軍物資統計為:食鹽3.5萬斤,糧食28萬斤,食用油0.68萬斤,騾馬1585匹,柴草23萬斤,擔架5200條(副),中草藥9600劑,豬羊雞4650頭(只),蔬菜7600斤,豆類39萬斤,布鞋5.2萬雙。

  

  “在哈達鋪鎮停留的這段時間,紅軍部隊急需的大量物資和糧食得到了補充,戰士們得以休整。因此,哈達鋪被稱作長征路上的紅色加油站。”紅軍長征哈達鋪紀念館辦公室主任趙王林說。

  

  為什麼紅軍能夠贏得人民?因為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黨,因為紅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

  

  在甘肅省博物館,有一把黃銅勺記錄著80年前紅軍長征途經哈達鋪的故事。即使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周恩來用一把銅勺抵藥費,“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一件件充滿歲月痕跡的文物,一段段講述革命故事的史料,讓大家更加深刻地明白,長征之所以能夠克服困難、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人民,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以人民為中心,時時事事為人民服務

  

  領導幹部要練就過硬作風,就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

  

  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政治報告時說:“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時代更替,初心不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置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環節,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貫穿於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隴南各級黨政組織把民生鐫刻在發展旗幟上,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深度落實“433”重點工作,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人居環境等方面抓落實,實施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千方百計擴大民生福祉。如今,從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高達26%的文盲率,實現了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建成各類文化體育場館,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遍地開花;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闡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個都不能掉隊”;全面深化改革,強調“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這都印證著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的執政理念,體現著“在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的堅定承諾,彰顯著“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價值追求。

  

  群眾利益無小事,立身立行暖民心。在新的征程上,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等社會事業發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穩步邁進。”文縣縣委書記蘇彥君說。

  

  通過學習、研討,大家深切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人民至上的情懷,更加堅定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紛紛表示,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在平時工作的每個環節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用心做事,實幹興業,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

  

  (記者/馬麗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