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電腦硬件基礎知識大講堂-CPU

這個帖子適合對電腦硬件有興趣,卻不知道如何系統化學習的網友。

對於一臺個人電腦,包括以下主要配件:

CPU、GPU(顯卡)、主板、內存、硬盤、電源、屏幕(顯示器)。

一、CPU介紹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在計算機中相當於人的大腦,沒有這個大腦,什麼都完成不了。

最全面的電腦硬件基礎知識大講堂-CPU

目前CPU有兩家一家叫Intel,另外一家就是AMD。大家記住看到“i7”“i5”“R7”“R5”就表示這是CPU。

CPU的性能有哪些方面,我們用 CPU-Z 瞅一瞅:


最全面的電腦硬件基礎知識大講堂-CPU

CPU-Z截圖信息

(1)主頻:主頻就是“核心速度”,顯示的是當前狀態下CPU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主頻越高,運行速度越快,就好比汽車發動機,轉速越快,車速自然也就越快。

(2)核心數:很直觀,就是物理核心數,多少核就是多少核,如假包換。

(3)線程數:不少CPU都有“超線程”技術,所謂超線程,就是一種提高核心利用率的方式,簡而言之就是能將一個物理核心虛擬成兩個線程,任務管理器看到的“框框”數目就是線程數。

超線程只是一種提高核心利用率的技術,本質上不能代替物理核心!比如同種架構之下,4核心8線程,性能是不如6核6線程的

(4)架構:這是決定CPU性能的最重要因素,拋開架構看核心和主頻是不合理的,想著amd推土機時代,多核高頻,遊戲性能還比不如同時代的i3。同一代的u的架構都是一樣的,不同陣營的CPU可以通過評測來了解具體的。

(5)製程: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製程越先進,數值越小,比如14nm比22nm更先進。

二、Intel和AMD命名介紹:

(1)Intel酷睿處理器命名規則:

一般而言,這個系列代號越大,性能會越好,但是,並不絕對,並不絕對,並不絕對:

第一位,代表第幾代CPU,一般越大,架構更優,性能也就越好。

第二位,代表處理器等級,數字越大,性能也就越好。

第三位,代表主頻高低可忽略不比。第四位,代表功耗版本也可忽略不比。

再來說說,後綴字母:

M代表標準電壓的CPU;

U代表低電壓節能,但性能較弱;

H是高電壓的;

X代表高性能;

Q代表至高性能級別;

Y代表超低電壓的;

K代表不鎖倍頻,就是可以超頻的,用戶可提升性能,但對於新手還是別瞎超頻。以上兩個字母組合的,含義分別是字母的組合。


最全面的電腦硬件基礎知識大講堂-CPU

綜上所述,前兩位數字才是CPU型號最為重要的,比如i5-8250U,表示第八代酷睿i5筆記本低壓CPU系列。

(2)AMD銳龍處理器命名規則:

按照系列劃分,有Ryzen(銳龍)、Ryzen Pro(銳龍Pro)、Ryzen Threadripper(銳龍線程撕裂者)、EPYC(霄龍,服務器CPU)。

第一位,代表第幾代CPU。

後面的三位數字就是AMD CPU的SKU,數字越大,頻率越高。

再來說說後綴字母:

沒有後綴:不支持XFR技術。

X:支持XFR技術,自適應動態擴頻,除了睿頻以外,還能夠讓CPU工作在高於睿頻頻率的工作狀態。

G:非常特殊的型號,由於沒有像英特爾那樣的核顯,只有帶G的系列才會帶有高性能Vega集顯,和APU類似。

U:面向輕薄款筆記本,超低功耗,TDP僅15W,還集成了Vega核顯。

三、重要指標

CPU性能和運行速度比較重要的幾個指標:

1、工作頻率(也可以稱為時鐘頻率,越高,運算處理速度就越快)

2、核心數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雙核、四核、八核,一般來講,核心數量越多,性能越強)

3、接口類型(CPU與主板連接的接口種類)

4、製作工藝(製作工藝越先進,納米前的數字越小,處理器越強)

5、緩存容量(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速度)

四、選購建議:

i3系列 高端辦公文字處理、低端3D軟件、 中端圖片處理(Photoshop)、 中端娛樂 低端遊戲

i5 系列 中端3D軟件、中高端圖片處理 中低端視頻處理 中端遊戲。

i7系列 高端CPU、高端視頻、圖像、遊戲、3D軟件。

如果你平常的操作和使用中只是簡單辦公和做一些文稿等工作,I3和I5完全足夠。I7系列更偏向於高端圖形圖像處理。

天梯圖奉上(綜合性能):

最全面的電腦硬件基礎知識大講堂-CPU

網絡上有很多最新的天梯圖,大家可以直接搜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