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已成為普遍現象,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無奈?

喬-左傾90°


當空心村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時,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因為農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

在很多農村,你走一圈便會發現看到的年輕人很少,大都是以中老年人居多。父母供自己的兒女讀書,畢業後自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還像自己一樣種地來用苦力賺錢。那些像我一樣很早就離開校園的那部分青年也會選擇外出打工,即使到後來結婚了,也不願留在家種地。


城市發展空間大,即使沒有任何技術也能找到一份工作餬口,有文化的不願也不可能留在家,沒學歷的在家很難有大作為。想靠種地發家致富難上加難,加上本身各自家庭都不富裕,有時候連肥料澆地錢都要借,哪有什麼錢用來承包更多的土地。弄不來多一點的地,就那幾畝地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呀!


在城裡混的差不多的,父母上年紀時會把父母接去身邊方便照顧。混的好的,買房後父母就跟過去了,種地收入低別人也不在乎那點收入,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進城,越來越多的人留在城裡,農村自然的人越來越少,空心村的也就情況越來越多。


鄉村魏小魏


空心村已成為普遍的現象,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無奈?

作為一名服務於基層的農村工作者,看到這樣的問題很是扎心。我也曾走訪過許多地方,空心村的存在確實是比較多的。且有蔓延之勢。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一種無奈呢?


一:農村資源相對匱乏。雖說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農民的生活條件較以前有所提高了。但相比較城市而言,優質的公共資源農村很佔劣勢。從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到公共設施;基礎沒施;配套設施;到就業、退休、養老等,一切優質的優越的公共資源和非公共資源用一句話來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呀。
二:資源匱乏導至人口流失。就拿就業而言,城市的崗位需求多,需要的人才多元化。這就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農民工不同的就業需求。再拿教育來說,優質的教育資源失衡是城市引流人口重要因素之一。越優越強,由優質教育資源引流的人口,帶動其它各行業的人口入駐城市也是不爭的事實。公共資源的豐裕帶來的是便捷和高品質生活的享受,更是城市引流人口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農產品低廉的效益帶來人口流失效應。土地流轉使得農村大多數的富餘勞動力“轉戰”城市。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經濟效益差,使得多數農民有“種田不如打工強”的思想,而外流他方。 五:

農村人口外流帶來的傳播效應。但凡離開農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打拼和發展的,一般情況下都混得還可以。經常聽到留守婦女或老人們說:誰誰在城裡買房了;那誰買車了;還有誰在城裡做老闆了;等等。不勝枚舉。在農村此種情況極具傳播性和轟動性。使得更多的“有志農村青年”湧向城市,讓農村空置不可避免。

農村空置化非一日之勢才能形成。他具有社會發展的必然特性。“振興鄉村經濟,建設現代化新農村”不僅是口號和社會資源的均衡化,他更需要國家政策支持和制度化的引領。


村民小江


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土地產出收入固定在30年前,醫療費用工業品價格隨著城市人民收入上漲不斷上升,農民靠種地己越來越不能生存,農村越來越空心化。這些反映了農村不容樂觀,農民生活困苦的,一種狀態,一種趨勢,而且這種狀態,這種趨勢正在進一步擴展。這一切將迫使農業產生新的大躍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民將全部轉移至城鎮,農村土地將迅速被有知識有文化新型農業人才接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生產條件建設及現代農業設施建設,還有大規模農業機械化建設,將如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一樣獲得空前的加強與完善,農業合作化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時代將提前到來。無論願意如否,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時代將宣告結束。但是這種懼烈的改變前景不可預料。但如果政府對小農經濟予以扶持,對一部分農戶予以培訓,並幫助他們獲得適當規模的土地,比如每家三五十畝土地,並引導農戶成立合作社,在農業生產及全過程開展專業合作,並採取獎勵措施,在農業生產方面制定考核指標,達到了,按貢獻給予相應的農業補貼,在農副產品運輸及銷售方面提供方便,把市場資源讓利給農民。使每個農戶靠種三五十畝地達到城市人民平均生活水平。這樣大約有4億農村人口生產農副產品滿足城市10億人民需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道路,這確定無疑不會對農業,也不會對整個國家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老鄉2439


這種現象在偏遠的山區村莊很普遍,已經形成好幾十年了,現在正在向鄉鎮周圍的川區村莊慢延,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好的生活方式人人嚮往。

農村雖然向前發展了,面貌變化大了,電通了,網絡電視寬帶通了,道路硬化了,公交車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寬闊了,出入方便了,可是城市發展更快,各種公共設施無論如何比農村強許多。

首先教育資源比不上城市,城市每個小區都有幼兒園,而且幼兒教師都是大專生,董教育,會講普通話,有保安,而農村幾十村沒有一所幼兒園,農村的孩子要上幼兒園,就要到鎮上去,離鎮上遠的又要租方,大人得專門接送孩子,成本太高了,再者農村幼兒園的正式幼兒教師少,多半是靠關係僱來的農村婦女,不會講普通話,更不董幼兒教育,只是把孩子看住就行了。因此一些農村孩子的家長愛在城市打工,走的時候也把孩子帶去了,為的是使下一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就這樣,農村年輕人也流失了,孩子也流失了,流失不了的是一些老人,實在沒有辦法的農村婦女和兒童。

城市裡廠礦企業多,流動人員多。在城市找臨時工作比農村容易,比如洋毛衫廠,服裝廠,蛋糕廠,電子廠……等等都需要農民男女工,送快餐、送快遞的也需要農民工,我鄰居的兒子在蘭州市送快餐,媳婦在電子廠上班,夫妻倆的工資合起來達1萬多元,現在他們全家都上蘭州市了,婆婆接送孩子上幼兒園,老漢當保安,比侍著農村的強許多倍。

因此要想農村人口不流失,必須實現城鄉教育,醫療衛生設施一體化,加大農村教育補貼,優秀教師到農村來任職,提高他們的待遇,使他們熱愛農村,紮根農村工作,多辦幾所幼兒園和小學,使農村孩子就近上學少

,加強農村學校的安全管理,使家長放心,孩子安全上學讀書。

讓年輕有為的大學生擔任村官,才能發展鄉村經濟,才能吸引更多的農村青年回鄉創業,才能避免農村人口向外流失,這是我對農村工作的建議和觀點,歡迎農民朋友評論,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


用戶自知自愛WWW


農村人,農村事。

作為農村人的我,說說農村出現的空心村,為什麼會出現空心村呢?,在我看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的國家是傳統的農耕國家,人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有過興衰,也有過榮辱,經歷了無數次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依然眷戀著這片土地,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有了土地才能活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把土地收歸國有,農民不在擁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在生產隊參加勞動,以獲取口糧及報酬。為了新中國的工業發展,避免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國家制定了一套戶籍制度,那就是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就這樣農村人無法向城市流動,城市人根本就不會去農村。巨大的剪刀差,那時的農民千方百計想到城裡去,這應該是農民第一次主動的拋開土地的原因,

改革開放後,由於工業的快速發展,城市裡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城裡人都願在國營廠上班,而大集體的企業就需要工人怎麼辦?招收合同制工人,農村的年輕人每個人6000元,成為合同制工人,進城上班,以此來擺脫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後來隨著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分田到戶後,農村腦子活泛的人,做起各種的小買賣,九十年代代左右,城鄉戶籍制度有所鬆動,能量大的農村戶口都轉成城市戶口了,農村出現第二次拋棄土地的現象。

從此以後,農村的年輕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離開了家鄉的土地,到都市裡打拼自己的人生。基本上都在都市裡安家置業了。

現在在農村剩下的老年人居多,隨著歲月的流淌,農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的空心村。

以上說辭,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張愚哥哥


貧困與落後是導致農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我是半大老頭秋歌,一個關注農民生活的老知青,對農村的善良質樸有著深刻地感受。現在雖然說生活生有條件改善了許多,但離人們的基本需求還欠著許多必須的設施。醫院,學校,影院等娛樂設施。體育方面的差距那就更大了。離開這樣的環境,去大城市就成了農村青少年生活的主要訴求。即便是在城市打工就業,賺了一些錢,也不再願意回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幼兒。現在國家的城市戶口開放政策更進一步農村空心化的趨勢。農村改革到了最後的關健一步,或許就是整體的城鎮化。然後把零散的農民所有的土地整合,為機械化農業打下基礎。有人擔心農民一旦失去土地,以後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土地至關重要,是農民利益的最後保障。所以,土地流轉進行慢,也是在摸索方式。現在最可行的方式己經得到權威方面的認同,就是讓農民的土地入股分紅。我一直就堅持建議這樣搞,唯有這樣才能消除農民的顧慮。這樣農業改革的一個最大困難得到解決,那農業機械化的步伐就大大加快了。工業揚棄農業,縮小農村,擴大城鎮,這是徹底解放農村勞動力的唯一可行的道路。秋歌相信這是一條通向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中國加油!


秋歌988


二種無奈;

其一,留守的老人們希望,有出息的年輕人,尤其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能回饋鄉里,不指望像京東老闆那樣多少每年都發點錢,至少也要發揮點作用。

古時那種“朝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情緒作怪罷了。

其二,對於出去的年輕人,無論是打工出去,還是讀大學考出去的年輕人。其實內心之中還是想留在當地的,但無奈,窮的家鄉並沒有留下他們的產業。

另外對於農家子弟想融入城市生活,其實並不容易。除了適應城市生活外,還在職場打工,養育孩子,由於缺乏財富積累與社會資本,再加上沒有“爹”可拼。整體上,真正將自己的家搬入城市,已經是耗光其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此情況下,即使是想幫家鄉,也沒有多少財力可用。

我說到這,相信大家也知道,農村“空心化”無可避免,甚至還會越演越重,直到農村的消失。

農村除了年輕人外出外,還有一個是農村立命的東西——農業,也就是種地。自中華民族誕生起,種地就與農民綁在一起。

可時代在變,再勤快的農民也比不過機械,再有效的經驗也比不過科學。未來的農民不是那種只讀小學就可操作的一項土木工程,它將是一門真正的科學,集體化,機械化甚至工業化,生物工程化。而這遠遠不是如傳統農民能應付的。


艾洛布


我是“農村的小孩兒”,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空心村已成為普遍現象,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無奈?

其實,這個現象自己也逐漸感覺到了,隨著現在90後長大,之前在外面唸書的也基本上好多都在外面定居了,因為工作的地方在外面,也習慣了外面的生活。像我這樣的95後,也都開始逐漸離開家,小時候的玩伴也都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加上一面。00後也開始逐漸長大,開始上大學,有時候也是一兩個月不回來一次。寒暑假也有好多外出打工的。

現在村裡平時大多數都是一些中年婦女,或者就是老人,再者就是一些小孩兒,人數也不是很多。到過年,好多在外打工的中年人才會回來,年輕人都回家,村子才都慢慢開始熱鬧起來。有的甚至把父母接到城裡,都不在農村老家過年。

其實,背井離鄉的無奈每個人都有,只是不願意訴說而已。

對於中年人來說,最大的無奈就是在村裡掙不到錢,他要養家餬口,要生活,外出打工也都是無奈之舉。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有更高的理想,他們想要離開農村,去更高的學府學習,去更廣闊的天地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是想掙更多錢,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農村不說和大城市的差距,就連農村和縣城的差距都是有目共睹,所以說,農村怎麼可能會留得住年輕人,他們的下一代,雖說是農村戶口,可是從小就長大城市,長大又怎麼可能會回來。


農村的小孩兒


國家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現在全球強國指標都以城鎮化率為標準,農業人口少了說明國家進步了,十年前的優化教育資源撤點並校邁開了趕農民進城的第一步,2000年後的數年間,農民們外出務工掙了錢第一步就是回老家蓋新房子,一時間農村小洋樓比比皆是,不到十年時間村裡沒有學校了只有進城租房陪讀,就給開發商圈地賣房提供了客源,不到十年時間農村人口大量流失,原來還有留守兒童現在連留守兒童也沒有了父親打工母親進城陪讀村裡就剩下老人了,五零後六零後老人隨著時間的流逝走後農村徹底沒人了,雖然在建設新農村可是沒有了教育資源的農村勢必是留不住年輕人的,最終十四億人口十億在城市,最多四億留在農村,然後再建設大農村,農村土地資源合併,農業是工業化模式的農業,最終留下農村的是新一代的農場主,進城農民淪為產業工人,國家工業化之路徹底完成


長安城莊稼漢


空心村是普遍現象,但是,我們沒必要感覺無奈。

人往高處走,到能夠有利於人發展的地方去,這是大趨勢,是一件好事。

看看農村人的變化,那些多年前義無反顧帶著家人離開鄉村到城市發展的,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謀生的本領,如果買了房子,那更是享受到了城市發展的紅利,這對一個家庭來講是非常正確的發展路子。

農村人口流失不可怕,農村人口越少越好。

我們不是一直在追求青山綠水嗎?農村人少了,自然環境必然會更好。

回鄉村看一看,當年被踩出的鄉間小道已經長滿了綠草,路邊各種野花綻放著,各種鳥兒也出現了,這都是因為農村人口少了。

空心是現實,無奈沒必要。

建議農村年輕人儘早奔向城市,到人多錢多的地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