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徽縣“開門納諫”變“大走訪” 集千餘民意為其紓難

位於甘肅隴南市徽縣伏家鎮的硤門村,四周環山,漫山遍野盡是樹木,夏可乘涼,秋可賞景,加之一條大河繞村而過,該村自然環境的“先天條件”可謂十分優越。

  然而,因為長期的山大溝深、信息閉塞,該村村民們仍有亂堆亂放的不良習慣,造成村裡環境衛生差,村容村貌不容樂觀。不少當地年輕的村民已意識到這點,在“大走訪”活動中向官方提出了意見。

  村民胡小春說,村裡存在道路、環境等諸多問題,此前他建議將村裡的打碾場建成小廣場,以減少農用“垃圾”亂放現象,同時也增添一處村民娛樂場所,“村子就是自己家,當然希望越建設越好。只是沒想到,提出建議後這麼快就落實,督促整改非常及時有效了。”

  “大走訪”活動指當地幹部通過挨家挨戶走訪,收集村民的意見和建議,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推動民生問題整改落實。“大走訪”前身是徽縣提出的“開門納諫”,但村民“不願”走進村委會,收效甚微,所以當地政府轉變思路,主動上門走訪,為民紓難。

  在活動中,徽縣213個村級黨組織在各村成立了以村“兩委”班子成員為主體,鄉鎮包片領導幹部、第一書記、包村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參加的工作組以全覆蓋走訪民眾。

  “有些村民白天不在家,我們就晚上去。”硤門村黨支部書記付凱介紹說,推開院門進家門,嘮家常、訴真情、話發展,面對面解決村民最憂、最急、最盼的事,“村民也有熱情,共提了169條建議”。

  來到硤門村新建成的村級活動中心,在“大走訪”活動徵求意見整改銷號公示牌上,寫著意見來源、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整改措施、責任人、整改時限、完成情況、滿意度評價等相關項目。

  付凱說,共歸類整理成了4個方面56條意見建議,其中班子建設方面9條,政策解答方面4條,民生實事方面23條,個人訴求方面19條。

  據瞭解,每條意見和建議辦理完成後,村子還會組織村民進行滿意度測評,若知情度和滿意度不足80%,就要“返工”和“補課”。

  付凱說:“現在讓我們最高興的是,村民特別支持村裡的工作,也更加願意對村幹部敞開心扉提意見和建議了。

  在走訪活動中,工作組還向民眾講解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讓他們懂政策、明實惠。

  截至11月底,徽縣通過“大走訪”累計收集涉及人居環境、精準扶貧、人畜飲水、公共設施管理、惠農政策落實、村級班子建設等方面意見、建議4016條,已落實整改2121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