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讓他變得現實?

文 | 栩先生

首發 | 栩先生(公眾號ID:superMr_xu)

1

最近,知乎有個問題被炒得很熱,叫: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讓他變得現實?

我猜測,這個老問題之所以被翻出來,還引起這麼多人的熱議,是因為最近的疫情裡,出現了太多的現實現象。

遠一點的,比如有些機構不作為、有些人哄抬物價發國難財、有些領導違規領用防疫物資等等;近一點的,比如那個一人撒謊導致4000人被隔離的患者,那個在武漢第四醫院毆打醫生撕扯防護服的家屬,以及昨天新聞裡那個在已經確診30多人的小區裡疑似向門把手吐口水的女子……

對於很多生在改革開放後、長在紅旗下的人,特別是從未經歷過這種大型公共事件的年輕人而言,看完這些新聞三觀都震碎了。

人性怎麼可以黑暗、無恥、惡毒到這種地步?

從小到大,他們見過的最黑暗的事情大概就是同桌向班主任打小報告,室友借錢不還,學霸考試作弊,老師課外培訓班收錢了。

總體而言,那些事最多也就是要錢或者要臉的問題,而現在看到這些,是實實在在的要命。

所有重大災難,都是一面照妖鏡,既照出了善良也照出了醜惡;更是一面放大鏡,將那些日常生活裡藏在暗處,不易發現的人性灰暗都放大到了每個人面前。

我一直覺得,所謂的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

千百年的文明發展,我們造出了能穿透上百億光年的望遠鏡,宇宙最深處的奧秘都在我們的眼前一覽無遺;但我們卻永遠也不可能完完全全看透一個人,哪怕那個人就站在你的面前。

所以,很多年來,我們所謂的讀懂人性,其實都是在讀自己,我們在不斷假設“如果我是他會怎樣怎樣”“如果當時我在場會幹什麼”“如果換做是我,又如何如何”。

我想,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去瀏覽和回答知乎的那個問題,就是因為在看了這麼多疫情裡的負面新聞(更不用說還有境外力量惡意誤導)後,促使我們每個人去思考:是選擇現實還是選擇善良?

而在知乎的那個問題下,最高讚的回答只有4句話:

你教他善良

生活會讓他慢慢學會在現實中善良

你教他現實

可就沒人教他善良了

——@知乎 傑克

2

在選擇現實還是善良這件事上,我一向持樂觀態度,因為我堅信:人心向善,猶水之就下也。

人類文明進化了成千上萬年,終點絕不是為了回到茹毛飲血、吃野生動物的原始時代,更不是為了讓你靠動物本能生活。

但實事求是地講,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很難。

善良也分層次,普通層次的善良,比如獨善其身,我自己不幹壞事、但也別指望我幹什麼好事,一輩子就圖個平平安安,啥事也別來招惹我最好。

更高一點層次的,比如也想幹點好事,但能力不足,最後總是妥協,金庸小說裡的包惜弱,看到兔子受傷了都要掉眼淚,她兒子楊康知道她心軟,有時候還故意把小動物弄傷給她治療,討她歡心。

再高一點層次的,是得志而不忘本,利人而不害己,對世界、對他人的遭遇能換位思考,在力所能及地範圍內,盡力去幫助他人。

至於像一輩子只幹好事,捨生忘死,舍小家為大家的大仁大義,可以算是善良的最高境界了,但一般人做不到,我也不提倡道德綁架大家去做。

除這些外,還有一種善良,可能比現實還噁心。那就是偽善,明明只顧自己利益,卻要裝作為大家的樣子,明明心甘情願幹了壞事還要美化成迫不得已的樣子。


就像郭德綱相聲段子裡講的:于謙的爸爸是一個大善人,心善,見不得窮人。於是,方圓20裡內的窮人都趕走。

這種偽善不僅害人也還害自己,魯迅說的: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在臉上。

裝人設這種事情,遲早會崩的。

說了那麼多,在我看來,真正善良的人,是在做好自己的同時,還能抱有同情心,能理解他人的悲歡,願意為幫助弱者、改善社會盡自己一份心力。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這就是善良。


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讓他變得現實?


3

要想做一個這樣的人,首先得要有一顆強大的心。

遇到一點誘惑,就什麼底線都沒了;遇到一點陰暗的事情或者被現實傷害一次,就受不了了,就要徹底否定過去自己堅持的東西。

這樣的人,做不了善良的人,最多也就是做個人畜無害的人。

我記得我之前寫“一個人是怎麼黑化的?”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人在下面留言:你沒經歷過那些黑暗的事情,就別去勸別人善良。

我就笑了。說真的,對一個從寒門一步步走出來,三十多歲、工作多年的人而言,誰沒有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的經歷?誰沒有過被傷害,被欺騙,被侮辱,被打壓的經歷?

不要以為,只有你一個人見過黑暗。

但不是見過了汙濁,就一定要選擇同流合汙。

很多人,之前都沒有專門被教育過到底該怎麼樣去認識現實,所以真正遇到了那些社會的負能量,見識了人性之灰暗,可能都會先經過一次自我否定的過程。

過去我相信的東西崩塌了,過去的我都做錯了,我太傻了、我太天真了……

而這恰恰是一個人心智真正走向成熟的分水嶺和突破口。

不破不立。只有看到了人世間的惡,經過了否定之否定,才不會只是個傻白甜;但也只有心底有堅守,才不會被同化、被黑化。

我在之前寫職場乾貨的時候就說過,我從來就沒有經歷過什麼叫一帆風順,但無論順境逆境,被人嘲笑還是被人奉承,被人打壓還是被人捧殺,我都覺得,一個人,是需要堅守有些東西的。

為了那些堅守的東西,你可能會比其他順從的、妥協的,乃至助紂為虐的人,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可能要受到更多的傷害。

但所有打不垮我們的,都只會讓我們更強大。

一個人的心志,就是在這麼一次次的捶打中鍛煉出來的。

這也是一個人想要善良,最核心的條件。


無論環境多惡劣、無論他人再歹毒,你都得要有自己的是非觀,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樣的人。


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讓他變得現實?


4

偽善的人,喜歡把善良寫在臉上,一副唯恐天下不知的樣子。

而真正善良的人,恰恰不要把善良寫在臉上。

原因有兩點。

一是很多人渣,特別喜歡欺負老好人。

他們都有很強的自動識別功能,總會去尋找身邊那些看起來“老實”“好說話”的人,你越看起來“人畜無害”越容易成為受傷害的對象。

哪怕你自己抗得住這種攻擊和欺負,日常的生存環境也會很惡劣,天天有人針對你,還怎麼做事?

時間長了,自己都快被整成神經病了。

二是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面,你不需要在每個人面前都展示最真實的自己。

你對誰一上來都很善良,不懂偽裝,但你怎麼知道這個博你同情的人是不是個騙子?

據說,很多所謂的“泡學”裡很重要的一招,就是要打造悲慘身世,博女生同情,讓她們母愛氾濫,進而降低警惕度。

善良是一種很難得的品質,你不懂得把它藏起來,就像是小孩子手拿寶石穿過大庭廣眾之下,是非常危險的。

雷軍回憶他們創立小米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我們當時約定,就悄悄地做,做不好就當沒做過。

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咱們就悄悄地去做,“悶頭幹好事”。

一個普通人,哪怕有一次的善良,比如看到有人摔了去扶一把,疫情封城了送一車青菜,開車遇到生孩子幫忙送去醫院,也值得驕傲一輩子了。

沒做到也不要緊,只要你不天天把“我是個好人”掛在嘴上,寫在臉上,至少也不會被道德綁架。

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讓他變得現實?


5

善良是一種好品質。

但除非老天給你主角光環、金手指,否則,行走江湖更多靠的是手段。

一個面對小人的攻擊,面對現實的傷害,沒有任何應對手段的人,是當不了真正善良的人的。

就像小李飛刀的內核是“博愛”,但你覺得只靠愛就能扔出小李飛刀了嗎?怕不是要冬練三伏、下練三九,流血流淚,才能學成一身本事,去實踐自己“博愛”的理念。

沒有那一身本事,在險惡的江湖裡,很可能出場就活不了半集。


為了保護自己珍視的東西,我們必須要變得更厲害。

甄嬛傳裡的甄嬛是不是一個好人?至少肯定不算一個壞人,但你看她為了不向華妃和皇后低頭,得多有心機手段。

真正的善良,不是當個好人,但什麼也做不了,遇到惡更是手足無措,只會一味忍讓。

這樣的人,就不要抱怨什麼“我人好,怎麼還是沒有成功”或者“憑什麼殺人放火金腰帶”之類的了。

見過《動物世界》裡一群飢餓的動物搶東西吃嗎?

搶得最狠的那隻吃相雖然難看,卻能填飽肚子,變得越來越強壯。

舉止優雅的那一隻,就可能餓死。

這個世界雖然不是動物世界,但資源和機會永遠是有限的。

在這些資源和機會面前,他們做得到的,你做不到的;他們不要臉,你要臉;他們搶了你的那部分,你搶不回來。

他們憑什麼不能比你過得好?

又想不違背原則,還想比其他人更成功,除非運氣爆棚,否則當然要付出更多,需要的條件也更多。

古人有云:沒有霹靂手段,何顯菩薩心腸。

很多人都聽說過《厚黑學》,但真實的厚黑學,其實是教人向善的。

厚黑教主李宗吾自己說過,世人把厚黑學都學反了,“對列強用厚字,搖尾乞憐,無所不用其極;對國人用黑字,排擠傾軋,無所不用其極,以致把中國鬧得這樣糟。”

他接著說,“我主張翻過來用,對國人用厚字,事事讓步,任何氣都受,任何舊賬都不算;對列強用黑字,凡可以破壞帝國主義者,無所不用其極,一點不讓步,一點氣都不受,一切舊賬,非算清不可。”

所以“用厚黑以圖謀一己之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汙;用厚黑以圖謀眾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


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讓他變得現實?

△李宗吾


也就是周星馳電影裡的那句電影臺詞:好人沒有壞人壞,怎麼打敗壞人?

我初中第一次看《厚黑學》,但直到大學畢業的時候才明白,自己之前壓根就沒看明白。

王陽明,被稱為聖賢,但什麼偽造聖諭、誘降,“厚黑”手段多的是。

至於《大宅門》裡的白景琦,《大染坊》裡的陳六子,《闖關東》裡的朱開山,《亮劍》裡的李雲龍,都是真正的善人,有良知、有氣節,但都是比鬼還精,也都是很有辦法的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前提是要能看清一個人,也會對付不同的人。

這裡面的名堂和手段非常多,但可惜,我們從小都沒有學過,所以只能邊吃虧邊總結邊提高。

另外多說一句,關於怎麼看透人、怎麼和人打交道,將會是我們今年社群的重點,等4月初去年定的16個主題完結後就會開啟,這裡先打個廣告吧(可以後臺回覆“社群”,查看我唯一社群的相關介紹)。


6

最後,我來給大家講講我自己歸納的“因果度”理論。

所謂因,就是歸因。你是怎麼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現狀,你分析這樣的現狀是怎麼產生的,是自己的原因和客觀的原因?

一個內心灰暗的人,他對任何一件事的歸因也一定非常負面,看到別人有錢就覺得一定是走了狗屎運,看到別人當官就覺得一定是靠拼爹上位,看到哪個女孩年紀輕輕就開上豪車,就覺得一定是當了小三。

我剛才說的現象,背後可不可能就是因為那些原因呢?當然可能,但怕就怕在“一定”上。

你如果萬事都按照自己想當然的負面理解去武斷,時間一長,你的思維也就黑化了。

你怎麼歸因,決定了你對過去的認識。

所謂果,就是目的。你想要得到什麼,你的目標、慾望和野心到底是怎麼樣的,這一輩子你最想追求的東西是什麼?

你怎麼規劃結果,決定了你未來要到哪裡去。

人生在世,絕大部分人都會去追求名利。這沒有問題,名利之外呢,就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值得你去追求嗎?

而所謂度,就是法則。

你為什麼追求,通過什麼手段追求,追求到了之後要幹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

手段可以厚黑,但那要看對什麼人,為了什麼目的。

如果只是為了自己,對誰都是“無差別不擇手段”,那也就基本黑化了。

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一定是因果度高度統一的人。

怎麼想,要什麼,怎麼幹。

都有自己一以貫之的信念,而不會反覆搖擺、相互打架,動不動就精分。

古人云: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你怎麼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靠什麼樣的手段去實現自己的目的,最終決定了你將走向何方。

相由心生,命由己造。

假如你以後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還是讓他變得現實?


7

千帆過盡,歸來不一定是少年,但一定要記得自己少年時那顆赤子之心。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沒有守住的初心,等於沒有初心。

《人民名義》裡的祁同偉,他的初心到最後還有意義嗎?

如果電視裡他沒有自殺,僅看他之前所幹的事情,殺人放火,腐化墮落,貪汙腐敗,利益至上,溜鬚拍馬,再加上用人唯親,帶壞一片風氣。

時間越長,他只會離初始軌道偏離的越遠,比反派可能還要墮落的徹底。

曾經心比天高,曾經書生意氣,曾經緝毒英雄又怎麼樣,都沒有意義。

劉青山、張子善當年還是革命英雄、立了大功呢,貪汙腐化,不一樣被斃了麼。

善良這種東西,歸結到最後,是論績不論心的,因為誰也不知道你到底怎麼想的。

你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可能心裡真正想的是“關我屁事”。

你說“為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可能真在天寒地凍的現實裡,你就去他搶柴火了。

你可能昨天還在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點贊,等到第二天政府需要徵用你的宿舍用作臨時隔離病房的時候,就要開始罵娘了。

抄幾句對仗的話,喊幾句響亮的口號,是很容易的。

但做好事,是很難的 。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成年以後,你會發現,有時候做一件好事都很難。

所以,善良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行動。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人類最震撼的秉性,就在於為他人而工作,為後代而棲牲。——康德


—— END ——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後臺回覆“社群”,可加入栩先生唯一成長社群,已有2000餘人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