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調查者:不遺漏一個“軌跡”

“十四天回顧調查,全面細緻找線索,科學務實得結論。加油!再加油!”2月7日一大早,市職防中心54歲的老黨員譚禾祥就在微信群發出一段話和隊員共勉。

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是疫情防控的基礎。市職防中心的工作人員分成三組,分別進行入戶調查、小區社區密接調查和電話調查。

“喂,你好,請問有無到過武漢或者途經武漢?”“去過哪裡?交通工具?接觸人群?”……電話調查的工作人員坐成一排,不間斷地撥打電話並記錄。

“有部分患者刻意隱瞞自己的武漢旅居史或武漢接觸史,很容易造成流調信息的偏倚。這就需要我們詳細詢問,一個調查電話可能會長達一個多小時。”一位參與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流調的工作人員,寫下了這樣的工作日誌。

這幾天,市職防中心副主任陳時植一直帶隊在蘆淞區開展流調追蹤密切接觸者。一個確診患者往往有幾十個密切接觸者,他們要根據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走街串戶。有時候走著走著線索斷了。有些街坊鄰居知道自己接觸過的人確診了,因為內心恐懼,不僅不配合調查,還躲得遠遠的。

“沒辦法,我們只能多做工作。”陳時植說。

入戶調查需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即使調查人員滿身大汗,防護眼罩裡充滿了水汽,他們也不放過一絲細節,不遺漏一個“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