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讓花開的是風雨,讓花謝的是風雨,沒有風雨,花不會開也不會謝。

妻子:嗨!瞧你那樣!鬍子也不刮!一個聲音尖利的突然邊叫邊匆匆從丈夫的面前閃過。

丈夫:半晌,低聲說:就不刮!哼!

妻子:已走進洗手間,已經關上了門,好像根本沒聽到丈夫陰陽怪氣的回應。

妻子:從洗手間出來目光直視前方,鏗鏘有力的走進了臥室。

丈夫:扭頭看了一眼臥室的門,一歪身子躺在沙發上繼續划動著手機屏。

這情景描述的不盡準確,這是從朋友的電話裡描述兩人一早起來的狀態,可以感受到夫妻二人在家過年的這段日子,兩人已變得無話可說。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回憶過去......我有話想說......我一下又不知從何說起......父母一代,他們當年很少有冷戰,即便是有問題互相之間扯一扯,找鄰居們評評理,再難的事就過去了。

如今,難事無人傾訴,夫妻之間也要掖著幾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樣的諺語估摸著就是古人早有預料,故意給今人設計的。

沒有人聽您傾訴是這個時代的常態,人人都以動制靜閒不下來,誰有空聽你倒苦水?打住!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生活的艱難對於過去的一代人從沒畏懼,如今時代,人人玻璃心,弱的弱不禁風,越是小戶人家越是弱,抗風險能力弱,心也變得極弱,別人的冷眼真會讓現代人怯!

太渴望自己強大了,於是,吃的、穿的、用的都要緊跟潮流,(認為這就是強大)就是這個'潮流'害的,潮流是短命鬼,家庭也變得弱不禁風,平日裡的經濟來源算來也不少,但一樣鬧窮荒。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我早些年就看到很多收入不高的人群,人手一個品牌手機,全都比我的手機名很多,貴很多。穿的外套、領帶、鞋全是能叫的上牌子。

網友說:現代人太安逸了,根本沒有風險意識,按老人的話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還整天抱怨,負面情緒高漲,只會貪圖享樂,也願吃苦,可吃苦的目的,就為發大財!

不懂生活的要訣,發了大財夫妻就能和睦?家庭尚能溫存?夢!絕對是夢!醒醒!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這個深冬,正月裡註定給了人一記悶棍,日子不能等雲完全遮住了天空才去翻騰庫房裡有沒有餘糧,過日子高手,都懂危境。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一網友看了上篇我寫的文,留了很長的警示,說:

平時一直堅持兩件事,讀書,存點錢,小時候窮,上小學用的作業本都是反正兩面用。上中學就去撿廢品貼補家用,上大學去兼職掙點零花錢,經常把別人不要的傳單拿回來用於背面演算,一路靠獎學金和打工熬過來,苦日子過慣了,總喜歡囤積點東西能用盡量物盡其用。

只有糧滿囤谷滿倉心裡才踏實。東西能用盡量不扔,扔了浪費資源啊!工作之後單位的同齡人各種攀比,化妝品、口紅、衣服、他們十幾年的環境渲染,我不改初衷,同事們笑我是異類,我默不作聲。手機用很便宜的,很少逛超級商場,有空去趕趕農村大集,也算是支持支持老年人擺攤!廢物利用是我的常態。

婆婆教過我:就是坐在錢堆裡也不能瞎造,多些財商,多一點積蓄,已備不時之需。關鍵時刻除了幫自己度過難關,還能向別人伸出援手。對於這位友友表示敬意!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有的夫妻在春節前為了回家過年,貸款買了車,買了房,買了很多的東西。想著來年可以大幹一場,還房貸,還車貸。國家一直也鼓勵儘量減少儲蓄,可沒有一點憂患和風險意識的家庭,太過於麻痺大意,以至於疫情來了,這個春節,心急如焚,扛不住!成了夫妻之間不理不睬的罪魁禍首。

沒人願意孤獨讓別人視自己為空氣,家人之間不用聊遠大的理想,驚世駭俗的人生,要的就是點滴的溫暖,時時的溫存,沒有指責,不掰扯道理,就是閒聊,可這些看似簡單的需求,被平日裡的壞習慣和內心的攀比扯的太遠,以至於簡單溫存的日子變成了一種奢望。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如果說這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次天災人禍,或許它又是一次點醒我們的良藥,它讓我們認知了之前行為習慣的短板,點醒了我們過度提前消費給家庭帶來的風險,過度攀比給我們帶來的家庭財務的不堪一擊。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希望這一次讓我們很多人都能度過難關,以後的日子每個家庭都能充滿溫存,每對夫妻不再為沒有餘糧而變得不理不睬!


記住:“最明亮時總是迷茫,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文——王燁


以上內容均為王燁原創文章,歡迎在《今日頭條》轉發,評論,請標明出處。謝謝大家!


王燁:疫情在家,夫妻變的不理不睬,風險面前,不堪一擊的是財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