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部署開展拆危治亂集中攻堅行動,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住房安全,不斷“升級”美麗鄉村,凸顯鄉村個性。成縣小川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把拆危治亂工作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切入點,按照應拆盡拆、拆治結合的原則,全鎮於4月28日實現了拆危治亂危房清零目標。


  危房清零目標實現後,小川鎮拆危治亂工作由“拆”全面轉移到“治”上,採取“拆、改、建、治、用”五字工作法,持續開展了環境衛生治理、拆後復墾複綠、村莊美化亮化等工作,村容村貌有了新的改觀,鎮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使得農村拆危治亂工作向縱深推進。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成縣小川鎮拆危治亂清零後西狹村全貌圖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成縣小川鎮拆危治亂清零後周旗村全貌圖


  在“拆”上下功夫


  “這幾年我們村裡大多數人都蓋起了新房,原先的舊房基本上都閒置著,好些成了危房,既不安全又不好看。現在我們把舊房子拆掉,既消除了安全隱患,村裡看上去也比以前乾淨、整齊。”小川鎮水磨溝村村民陳希芹說。


  按照市、縣農村危房“清零”總體要求,小川鎮堅持多措並舉,力求做到應拆盡拆,確保全鎮不留一座危房、不剩一處殘垣斷壁。據統計,全鎮共拆除危舊房930戶2775間、殘垣斷壁1783米。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在“改”上求突破


  對相對破舊但主體安全、尚有利用價值的農村房屋,採取群眾自主、集體組織、政策補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外觀美化和功能改造,打消群眾“地方守不住、雜物無處放”的思想顧慮,改善農村整體面貌。今年以來,全鎮共改造維修舊房、圈舍186戶530間。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在“建”上出實招


  按照“集中拆除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臨時搭建一批”的思路,對危房拆除後舊傢俱和生產生活物資無處放置的農戶,利用拆除危房剩餘補助資金,對困難家庭通過救助途徑給予適當補助,動員搭建安全、美觀、實用的簡易房,既消除了群眾的後顧之憂,又解決了雜物亂放問題。全鎮在拆危治亂期間共搭建雜物房23戶41間。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在“治”上動真格


  各村組織幹部群眾自發行動,對拆除的廢棄材料分類歸整,平整拆除舊址,解決了復墾不徹底,利用層次低的問題。


  同時,各村定期組織公益性崗位人員及幹部群眾對鎮村道路、街道、村莊巷道周邊的垃圾、雜草雜物進行常態化清理,整治“髒亂差”等問題,在清除垃圾雜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群眾優勢,齊抓共管,及時對亂搭亂建、亂排亂倒等行為進行整治,做好源頭防控,確保乾淨整潔鎮村環境得到長久保持。


  “現在每天都有人打掃路邊、清理溝渠,各巷道和路邊的垃圾都有專人收拾,大家的衛生習慣也越來越好。”小川鎮韓山村村民韓旭林說。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在“用”上求宜居


  “用從舊房子上拆除下來的舊磚、舊瓦、竹棍等廢棄物,不用額外再花成本,就變成了自家院裡的小花園、小菜園。”小川鎮小川村黨支部書記李東宏說。


  按照“宜園則園、宜田則田,就地取材、廢物利用”的原則,各村充分利用舊房拆除後的舊木材和舊磚瓦在拆除區域、房前路旁修建創意小花園、小菜園、小景觀、修繕護坡等,既美化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利用空間,又發展了庭院經濟,增加了群眾收入。


  “拆過的地方種點花、種點菜,既美化了院子,又有了菜園子,自家吃不完的菜,還能賣錢。” 小川鎮後寨村村民顧小平說。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治結合不鬆勁,合力扮靚新農村


拆危治亂

是對美麗鄉村的再一次升級

改善人居環境

提振群眾精神

讓貧困群眾在更安全、更美麗、更舒適

的環境中擺脫貧困

(文/任戰國 趙龍 圖/成縣小川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