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碉樓,信手砌成,歷經八級地震而不倒的東方金字塔

羌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的岷江上游地區,這裡山脈重重,地勢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此羌族也被成為“雲朵中的民族”。

羌族碉樓,信手砌成,歷經八級地震而不倒的東方金字塔

羌族自古以來就有壘石建屋的傳統,早在2000年前《後漢書·西南夷傳》中就有“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的記載。砌石為室的傳統流傳至今,形成了羌族特殊的建築風格。碉樓的高度在10~30米之間,形狀有四角、六角、八角幾種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因其特殊的造型和高度被建築學家們稱為“東方金字塔”。

羌寨碉樓又稱“邛籠”,是羌族人用來禦敵、儲存糧食柴草的建築,一般多見於村寨住房旁。

羌族碉樓,信手砌成,歷經八級地震而不倒的東方金字塔

這裡四季風大,氣候溫差大,為了保暖防風,住房一般建在向陽背風的地方。羌族人信仰萬物有靈,保留了濃厚的原始宗教遺蹟。建造碉樓時講究風水信仰,完工後還需要開鼓開壇經。

建造過程中,匠人不繪圖、不測算、不靠吊線、柱架支撐,全憑高超的技藝和經驗。但碉樓建造完成後,十分堅固,經久不壞,是世界建築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

羌族碉樓,信手砌成,歷經八級地震而不倒的東方金字塔

1 9 8 8年在北川縣羌族鄉水安村發現的一處明代古城堡遺址“永平堡”,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仍保存完好。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直波碉樓高達43米,已經傾斜2.3米,經歷1933年的疊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和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稱為中國版的“比薩斜塔”。

碉樓如此堅固得益於其建造工藝,雖然是用片石和黃泥土堆砌而成,看似就地取材容易建造,實際上工藝複雜,講究頗多,工期漫長。一般砌完一圈會停工一個月,等待片石和黃土的粘合性增到最強,然後再砌第二圈,一年時間也只夠建造一層。羌族以山為龍,講究人傑地靈,碉樓都是建在龍背上,壓住龍脈,保一方平安。

羌族碉樓,信手砌成,歷經八級地震而不倒的東方金字塔

從羌寨碉堡中還可以窺見當地神秘的土司文化。川西北高原少數民族自古來源複雜,經濟形態各異,彼此之間並不和睦,相互防範,經常發生流血衝突,戰亂不斷。碉樓為土司家族舉行神靈祭祀、占卜吉凶和提供臨時避難所、儲藏貴重物品與糧食提供了空間。在土司官寨建築中,碉樓地位非常顯赫,戰時作為軍事堡壘,平常則是權力象徵,可以根據碉樓的大小高低判斷該地土司等級和權勢高低。

碉樓在羌族歷史上具有重要的軍事作用,不過如今它更像是羌族的民族象徵,希望這項建造技藝能夠傳承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