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年銷千萬輛的皮卡,為何在中國卻沒有那麼暢銷?

苡居Ync66290


車型定義和適應的發動機決定了水土不服

不用區域的用車環境決定了不同的熱銷車型,但皮卡車是個例外;皮卡一詞為英文PICK UP的音譯,這種車型的特點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1、轎車頭,駕駛室五座佈局提供的駕乘空間與家用轎車一致,前置發動機的佈局決定了這種車是長頭車,視覺效果同樣修長且碰撞緩衝區足夠理想且結構加強足夠完善,是兼顧舒適和安全的理想結構。

2、貨車尾,皮卡車與傳統轎車以大空間的Wagon station不同之處為使用了開放式貨箱,長度1.5~2米不等長的貨箱有相當不錯的承載能力,不論是拉貨還是作為後備箱使用都有很高的實用性。

3、越野能力,全球99.99%的皮卡車均採用非承載式車身結構,這種結構的關鍵字為【非】,指車架並不負責載重和支撐,而是由粗壯完整的底盤承擔這項任務;堅實的車身配合簡單可靠的分時四驅系統,皮卡車本質就是越野車。

以上三個特點決定了皮卡車是非常全面的多功能車型,對於五座能夠滿足家用的人而言理論上會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第三點也決定了皮卡車的適用場景會比較有限,因為非承載式車身結構重量非常誇張,一套數百公斤重的底盤會大大提升油耗。

汽車輕量化與節油比例約為【100kg/100km/0.5L】,那麼比一般承載式車身的汽車重數百公斤重的皮卡車,其油耗在不升級動力的前提下就要多出百公里2L左右的燃油消耗;而且在重量足夠大的前提下想要獲得理想的動力體驗,其發動機必須使用大排量才能獲得充足的扭矩,然而大排量發動機又必然等於高油耗。

所以歐美市場的皮卡車大多數都是整備質量兩噸起步,發動機排量3.0L起的“乘用車巨獸”;這些車的平均油耗可以輕鬆的超過20L/100km,這一等級的高昂用車成本似乎並沒有多少人能接受,除北美市場這種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可以一定程度忽略用車成本的地區。

而在其他多數地區還是隻能接受柴油發動機,因為柴油的燃燒火焰溫度高且柴油機的高壓縮比能帶來更高的熱效率,所以這種機器和燃油決定了油耗會遠遠低於汽油車,於是皮卡車形成了在北美以汽油為主,在其他地區以柴油為先的差異,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則屬於上述的“其他地區”。

但是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高居全球第二,過多汽車不僅對石油消耗是巨大的考驗,發動機排放對空氣的嚴重汙染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而在兩大類燃油動力汽車中,柴油車的尾氣排放物以氮氧化合物和顆粒物為主,這兩種物質對空氣質量的破壞比汽油車更嚴重。

所以為控制柴油車的市場佔有率,這種動力的汽車基本被限定為生產工具型車,在使用過程中要接受各種嚴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使用年限普遍比汽油動力汽車短一些。

那麼以柴油動力為主的國產皮卡車也存在這些問題,而且車型被定義為貨運車輛還要接受不同地區的限行管理,至少在2020年末地級及以下城市沒有全面解禁皮卡車之前,駕駛皮卡車作為代步車時無法隨心所欲的。

潛在的高昂用車成本、用車環境受限、為節油又必須選擇NVH體驗較差的柴油發動機,這三點因素決定了皮卡車在國內汽車市場難以成為主流車型;不過如皮卡車能獲得乘用客車的定義,取消高頻率的年檢規定,並利用混合動力技術大幅降低燃油消耗量,能做到這幾點的話皮卡車在國內同樣會風靡。

說明:皮卡車愛好者可耐心等待,上述新能源皮卡車已有多個知名車企在規劃中,出現的節點有可能重合第二輪大範圍解禁;在久久不散的車市寒冬中,皮卡車的轉型也許會扮演“春姑娘”的角色。




天和Auto


先說一點:歐美這個詞或許不太準確,但是如果說北美市場,那皮卡的銷量絕對是大到驚人的。


當我們在討論為什麼皮卡在北美市場賣得好的,而在中國則很少見的時候,還是應該從兩國的汽車使用場景以及車型特點出發。

首先皮卡車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保持了一般乘用車體積和駕駛感的基礎上,因為貨廂的存在而具有了更多的載物能力。



而在北美市場,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就與皮卡的車型特點非常符合。作為工具車,可以用來裝載設備和工具;作為農用車,可以拖掛拖車用來裝載機械或是作物;作為家用車,前往超市進行大批量採購,以及外出遊玩,皮卡也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由於地廣人稀的地理因素,以及不那麼嚴苛的排放法規,就允許米國人民可以擁有體型如此龐大的大排量車型。

再加上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皮卡作為戶外愛好者的玩具用來裝載露營用品、漁具、野炊工具,甚至拖掛房車船隻都很常見。

再加上人均車輛保有量高,一臺車並不需要坐那麼多人,所以皮卡車型受貨廂影響後排座椅不舒適的問題,也就顯得不太重要了。




那麼為什麼皮卡車型在國內銷量卻沒有那麼高呢?

首先肯定就是政策法規的限制了,對於大排量甚至柴油發動機的限制,以及皮卡的貨車資質問題,就已經是困難重重。

這裡我就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了:北美市場暢銷的皮卡這種車型,在中國對應的或許就是——五菱宏光?

針對國內的道路和停車狀況,以及需要兼顧拉貨和能多拉人的需求,再加上極致的性價比優勢,於是造就了我們的國民神車。

所以說,應該是兩個地域的政策、需求和道路環境造就了皮卡車型的銷量差距。但是我們也並不缺少相近的消費者和對應的車。


行走x越野日記


就五條原因:

第一,大陸居民生活中不需要皮卡,週末沒有拖房車、拖遊艇和拖私家飛機的需求;

第二,大陸的皮卡是貨車,沒有乘用車的名分和待遇;

第三,大陸城市居民不住獨立房屋,沒有DIY房屋運輸建材的需求;

第四,主流皮卡的舒適性還不能和乘用車比美;

第五,還沒有形成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