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刚刚又收到公司延迟复工的消息,虽然戏谑地称今年的春节是PLUS版,但想到过去的十几天,每天的打开方式都是:看肺炎实时动态,再去刷刷微博的新闻,看完好气,生气完还看,每天笼罩在负能量的新闻当中,唯一能把我从这种情绪拉出来的便是妈妈的: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不用点外卖,能在家里多吃几顿妈妈煮的饭,也算是这个假期的慰藉了。毕竟这段特殊时期,有点儿明白团团圆圆的一顿饭就是最大的幸运。(虽然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奶茶火锅炸鸡......)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本来想去网上找一些温情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但广大网友们厨艺上的超长发挥,直接遏制住了我的情绪: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这个非常时期,就连出去买菜都要限制一户一票次,所以除了囤好货,煮啥吃啥,这位网友妈妈说的话还真无法反驳呢。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再重启看看和家人的温馨相处时间。

这种不同的家,同一种渴望的“画风”。我家经常上演。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但宅家的这段时间,一起关注新闻动态,在饭桌上跟他们说的话也变多了。说服他们出门带上口罩,有时爸爸出门次数多了便“威胁”着要去举报他,让他止住了脚步......慢慢融洽的氛围,感受着微妙的变化。从对带口罩十分不屑到我爸现在:要不直接辞职不要回去了吧.....

接下来,一起看看我们在这段期间搜集到的一些宅家被圈养小日记。是继工作之后,第一次元宵仍然在家,被养成猪,还不会被家人嫌弃的日子。在等待“春天”到来时,我们也有好好生活呢。

01年夜饭/团圆饭/下午茶

多吃几顿爸妈煮的饭,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啦。

@M_华子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北方的年俗,不能缺少的一道美食,那就是,年三十的饺子。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方便顺应而生,一些速食饺子也是五花八门、玲琅满目。但我依然喜欢年三十自家包的饺子,那是一种情结,一种情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择菜、洗菜、和面然后是醒面,最后整个过程结束要做到:面光、手光、盆光。然后切菜、拌馅儿揉面、擀皮包馅。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因为是年三十的饺子,所以要有惊喜包在饺子里:记得小的时候,父母包年三十的饺子,会放硬币包进几个饺子里,谁吃到了那就是有福之人。后来因为硬币的卫生原因,就包一些花生米替代,当然在吃的时候,吃到的那就是满心欢喜(所以现在,几个花生米,变成了N个,所以惊喜连连啊)。

@lll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春节假期在家里的下午茶有点特别。

懒懒地睡到下午三四点醒来,便满心期待地跑去厨房,看看今天的茶配是什么炸物。

不能出门,机智的主厨爸爸就充分利用家里冰箱收藏。

红虾去了虾线和外壳,爸爸的独家秘方调料腌制过,再裹了粉沾了蛋液和面包糠,下锅油炸滋滋作响,变成一条条在锅里游的翘尾巴虾。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炸芋头卷里是咸香的虾米和芋泥,外壳酥脆,内里绵密。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炸小管也是炸海鲜类里必不可少的一款,分别切成了小圈和小尾巴,香酥的外壳和海鲜本身的鲜嫩完美融合。肉类首选当然是炸排骨啦,蒜香调味,炸至入口即脱骨。

顺手再炸些自家包的正宗石码五香,自制的腊肠,虾片。

茶也沏好了,一口香脆一口茶。爸爸妈妈陪我看着动漫,内心是无比满足。

@杨桃果酱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等了快半年终于回家了,最最想念的美食肯定是妈妈做的各种让我欲罢不能的客家菜啦!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有用芋头和菜还有糯米做的珍珠圆,还有芋子包,酿豆腐,捆粄,牛肉兜汤等等,小吃还有炮料,外婆炸的可乐子等等,说不完的客家美食就是我对家里最深的牵挂。是舌尖上的爱,更是在心底永远不能忘怀的爱,是在他乡最想念的味道,满满都是爱呀!出去读书后最喜欢的就是过年了!实在是太多好吃的了,妈妈外婆太宠我了~

@地中海驻光明顶中央部长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因为疫情,我妈提前准备好了很多好吃的。有珍珠圆、样豆腐,这两个肯定是我家乡的特色菜了,我妈最喜欢在馅里加上中虾,包括她自己做的包子。所以她做的馅都是独一无二的,放在冰箱里冻着,每天都可以拿出来慢慢吃。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还有只有我妈才能炒出来的山药炒锅巴。平时上学离家远,这段时间也算是和妈妈一起做饭,和爸爸一起泡茶,这样难得的生活也很美好。

@李子甜甜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水煮三鲜。我的拿手菜,过年传授给弟弟,因为弟媳超爱吃。秘诀是海底捞麻辣香锅底料,配菜最好有玉米笋、黄瓜花。农历29那天,煮了一大脸盆,没想到家里的臭屁孩不怕辣,也都围过来吃,没吃饱的大人用剩下的锅底煮了两次面条,才吃过瘾。还有我们家的传统菜——鸡卷和地瓜粉条,但我现在没有做成菜的成品图。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AMO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今年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办法聚在一起了 ,所以分享去年元宵节爸爸做的大餐。

我最喜欢爸爸做的鳗鱼煲,新鲜鳗鱼切段,配上干贝,蒜瓣,淋上豆豉放在砂锅里煮,简单的料理方式带出鳗鱼的鲜味,干贝吸收了蒜味和豆豉味,混合着酱汁特别下饭 ,已经跟爸爸约定好了等特殊时期过了就做这道菜~

@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友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家乡特色是山粉圆子烧肉,鸡汤泡炒米,江毛水饺,但人间至味还是外婆做的家常菜。取自留地里白白胖胖的高杆白,只摘菜心,反复晾晒数月直至腊月,再用自家猪肉制成腊肉,晾至半干不湿。水泡过的菜心嫩脆而有韧性,腊肉腌的入味且不会太咸,再加上辣辣的青红椒,用猪油擦过柴火锅后,下锅猛火爆炒。一番制庖,咸鲜辣脆嫩韧,各般滋味,令我一顿可以扒三碗饭。

@liyydie3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家的味道,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有父母为路途劳累,离家学习的孩子,准备上热腾腾的饭菜。每次离家学习 ,不管多晚到家,父母都会准备上我喜欢吃的鱼,家里餐桌上顿顿有我喜欢吃的菜,每年的年夜饭,总是由父亲这位大厨,掌勺!为一家人准备各自喜欢的菜肴。

@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嫁出去的第一年,初二顶风作案回娘家,顺便给家里带了一些口罩和酒精,和爸妈普及一下疫情的意识。初六回了宿舍怕要开工,但一直迟迟没有复工, 高速也开始管控回不了家,仿佛自我隔离,每天因为煮太多吃撑了和没煮熟拉肚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希望这次疫情可以尽快得到控制,我好想回家吃妈妈的菜。

02 拿起铲子把菜炒

不试不知道,

原来各个都是中华小当家。连我不会煮饭星人,都憋得拿起了铲子这一个月下的厨房,比过去几年都还要多。

@过隙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2020年的开始一场灾难让每个人都猝不及防。看着新闻里每天的确诊人数不断增加,而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待在家不给别人添麻烦。虽然不能出门去玩,也还是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具有年味的美食,然后我就做了一份冰糖草莓和橘子。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人生第一次自制冰糖葫芦味道还是很奈斯的,就是晚上没有吃完的我放到了冰箱冷冻,第二天就冻起来了于是就当冰棍吃了。生活还是很有趣的,希望这场灾难尽快过去我又可以去外面买冰糖葫芦吃啦。

@长颈鹿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又是一年春节的到来,本来以为和以往过的春节没有太大的不同,大家还是如火如荼的准备迎接2020的到来,该打扫家里的打扫家里卫生,该采买年货的都去超市囤了一波零食,可是谁又能想到起初在武汉的一小撮肺炎感染会变成一场波及全国的灾难,所有人被打个措不及防……过年的所有准备都被这场疫情给打乱,所有人都只能呆在家里,往常热闹的火锅盛宴变成了三个人的聚餐,变得冷清了起来。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虽然前方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但是生活还是生活,还是得继续……所有人都变成了大厨,朋友圈的大家都在分享自己在家的奇思妙想。我家也不例外,在全服武装的情况下,买齐了几天家里足够的“粮草”,开始了厨艺大比拼。当然对于我来说,还是无面不欢!于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是一人分开的一锅面,味道吗?自己煮的当然好吃呀!面里加大虾还是我的最爱!还有还有当仁不让的还是韩国泡菜,泡菜面、泡菜炒饭百吃不厌。前几天发现超市的泡菜也断货了,想要补货的我没了货...希望一切赶紧过了,厦门沙茶面为武汉热干面加油!!

@晓沫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看这锅里的颜色就应该知道是自己乱整的了吧。不过居然全吃完了呢。我觉得这个焗饭以后可以经常食用,把火腿肠虾仁红辣椒洋葱切片和奶酪块儿放入锅中,这一锅下去真的太美味啦!吃完还想吃没有了,再做的话估计没有这个味道了我也是难了!不知道你们看了有食欲吗?

@两人一鬼亮晶晶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想起学校食堂早餐的玉米汁非常好喝,就想自己做。买来玉米,煮熟,剥粒,泡水,放糖。然后按照一个玉米配半个香蕉的比例下榨汁机,就可以了。甜度和浓度都可以自己调整。味道超赞。今天还做了芝士焗饭,把剩饭拌香肠粒和蛋液,上面铺点芝士,微波炉大火两分钟。顺便把玉米汁用剩的半根香蕉放上去摆盘。酱汁随意,喜欢啥来啥。但是这次有点失败,米饭太硬了。

@大元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这个假期做饼做了馒头/包子/炒饭/炒面/炸肉/炸翅,尝试了一些过去想做却没有做的菜。在家里连芋头都很有耐心的捣成泥炸团团了,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下厨做一些自己喜欢好吃的,真的是一件很治愈的事。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整理到这里,最后还想分享一条挺让人触动的新闻。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细看短信内容:韭菜黄豆芽烧肉是我一生最挚爱的菜。

虽然想象不出来这是一道怎样的菜,

但这种对生活的热爱隔着屏幕都溢了出来。

无论何时,美食治愈人的力量都不容小觑。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想到很多人已经返程继续为生活打拼,接下来我们也会推送一些适合在家里动手做的美食,在抗疫期间,大家也请好好吃饭呀。

另外问问大家都想看哪些美食的评测呢。

P.S 以上被我们征用小作文的投稿人,请在2020年2月11日16:00前找花菜兑奖哈。

在家憋得难“瘦”,还不是全靠爸妈“撑”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