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懶,該看書了—宅家18天,聊聊成年人的內驅力

以下的場景你家有嗎?

先生提前春節假期一週出城,爽爽的來了一趟境外遊。我們計劃放假才追過去的娘倆,因為疫情,取消了行程,隔著屏幕欣賞他鄉的風景。

在我已經上班的那天,趁著航班還有,先生返程。人家公司要求嚴格,必須在家觀察14天,爽歪歪的一個月呀。

隔離第一週,挺新鮮,別人上班他宅著,加上給我們分發禮物,重點是口罩,講講奇聞軼事,整理他的魚缸,給家人做飯,美滋滋的、美滋滋的就過去了。

一週後,我的週末,接管了兩天廚房。先生進入了黑白顛倒模式。早飯後臥倒平平胃,睡著,下午茶,曬著太陽,握著手機,再次睡著。白天睡得太多,半夜睡不著,翻冰箱,找零食。

補充了能量,玩手機,困了再睡,妥妥的圈養模式。

次晨喊早餐,惺忪睡眼出來,口中唸唸有詞:終於到了睡覺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

在家,為什麼這麼無聊?我替他分析了答案有三:

第一、過於迷戀辦公室

我也一樣,在家辦公百般不舒服,似乎只有辦公室的電腦能寫字,辦公室的軟件異常好用,只有坐在辦公室才思如泉湧。日常的先生是會在辦公室玩到9、10點鐘才想著該回窩的人,如果有一天出來早了,也會去公園把八千步走完才回家。

第二、迷戀手機。

即便離開辦公室,手機是24小時不離手的。走路看、吃飯看、躺著看、如廁看,這要是洗澡有防護,我看他洗澡也要看著。

第三、除了伺候魚,沒有典型愛好。不愛看書、不愛寫字、不愛做手工,更不愛跟孩子玩。

如何培養成年人的內驅力?

說起內驅力,似乎是孩子們的課題。我還看過文章說成年人的內驅力很容易培養:功名利祿。遇到我們家先生不追名利、小富即安、即將退休的大叔,似乎對那些都沒有興趣。然而,我是真心不願意看到他一眼看穿的退休生活,一成不變的養豬。

所以,我給他三個建議:

第一,挑戰一個小目標。例如:

每天練習10個字,持續21天。每天找一道高中數學題求解,寫寫解題思路。給我娃儲備著輔導能力。每天寫一個小時候的故事,讀給孩子聽。

第二,培養心流事件。

離開手機、關閉電視的心流事件,例如每天看一本書,畫一張畫,寫一份讀書筆記配圖。用掉一天的2小時。

第三、嚴格的作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修復生物鐘。

別懶了,該看書了。讀書、思考是陪伴內心的最好方式。

不要電子書,要紙質的、正襟危坐的、寫筆記的,有趣的。

成年人的內驅力不難培養,但說服成年人接受變化,比較難。您同意嗎?

別懶,該看書了—宅家18天,聊聊成年人的內驅力


別懶,該看書了—宅家18天,聊聊成年人的內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