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一百多年前,剛剛誕生不久的心理學界出了一場公案:大師弗洛伊德和他的弟子榮格吵了起來,最終分道揚鑣。

佛洛依德本來把榮格視為事業上的繼承人,但由於他把一切潛意識都歸於性渴望的主張遭到了榮格的反對,兩人最終決裂,分家各幹各的。此後他們在學術觀念上的對峙也越來越多。

比如後來榮格在其著作《人格類型》裡,正式提出了一個觀點,說內向和外向都是人的性格特質,沒有好壞之分、高下之別。弗洛伊德則很快表示反對,說內向其實是種精神病,和自戀有關,得治,只有外向才是健全的性格。

那到底這兩位大師誰說得對呢?當今科學界給的答案是:榮格說得對

然而在當時,弗洛伊德的說法卻大有擁泵。除了他本身的名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內向的人往往寡言少語,這在崇尚個人表現的西方世界,的確和社會期望格格不入,就容易被視為不正常。

其實直到如今,也有很多人覺得內向是個缺點。比如好多家長都不喜歡孩子內向,總覺得這是“慫”。此外也有很多對內向的誤區,像是敏感、話少的人就一定內向等等。

那到底真實的情況如何?這本《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就給出了權威的答案。

本書作者西爾維婭·洛肯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博士,她的“生活中的性格心理學系列”出版後廣受好評,這本《內向心理學》就是其中一本。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內向和外向的區別

好多人都覺得敏感、害羞就是內向,朋友多、能談笑風生就是外向,其實不然。

西爾維婭·洛肯告訴我們:內向和外向的分別其實在於他們獲取精神能量的方式

內向的人就像蓄電池,需要安靜、平穩地充電,他們喜歡自己待著,或者和一兩個知心好友閒聊來積蓄能量。

而外向的人就像是風車,需要有風才能轉起來,也就是要熱鬧、要參與,要和他人大量互動來激發活力。

簡單一句話:內向的人更在乎深度,外向的人更在乎廣度。這兩種性格就像兩條平行線,把我們的性格特質框定在裡面。

還有,外向的人可以很害羞,內向的人也可以很活潑。而且內向還是外向,和溝通能力也沒關係。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像周星馳,電影裡面搞怪無厘頭,看起來很外向吧?恰恰相反,他其實是個內向的人。

接受採訪的時候他就多次說過:“我特別喜歡自己待著,安安靜靜地想事情。”

還有已故的喬布斯,每次發佈會上都幽默風趣侃侃而談,看著很外向吧,其實他也是個內向者。

喬幫主最喜歡的事情是冥想,偌大一所豪宅,卻空空如也:沒有沙發也沒有電視,只有一盞檯燈、一個墊子、一張床。哦對了,還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

他也多次說過,不喜歡酒會、派對這種社交,累了只喜歡做冥想。

當代神經科學發現,外在刺激在內向者的大腦裡傳導時,需要在神經傳導路徑上走更多的路,這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怪不得內向的人總是不喜歡鬧哄哄的環境呢。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內向的優點和缺點

西爾維婭·洛肯博士在書中分別總結了內向者的10個優點和10個缺點,就像有光就有影子、有白天就有黑夜一樣,這些優點和缺點也是相伴相生的。我們就來看幾個最常見的吧。

  • 謹慎-恐懼

謹慎是優點,說的是內向的人在打交道的時候,心裡總是敬而遠之。他們凡事都想得多,會考慮很多因素,像是會不會冒犯了對方、會不會被對方以為別有用心等等。所謂禍從口出,謹慎就不容易說錯話。

但謹慎過了頭,就變成缺點了,也就是恐懼。很多內向者由於考慮太多,反而會有社交恐懼,不習慣和別人打交道,只想趕緊跑回家一個人待著。

大明星梁朝偉就是這樣的人。當初的TVB五虎大家都知道,就是黃日華、劉德華、苗僑偉、梁朝偉、湯鎮。劉德華說,除了梁朝偉,其餘四虎常常在一起聚會,而梁朝偉偶爾才會參加一次。

後來記者問起這件事,梁朝偉說,他和人打交道,說句話都要想很多,覺得很累,所以乾脆就不參加聚會了。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 善於傾聽-被動

史蒂芬·柯維曾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裡說過,最常見的溝通就是各說各話,每個人都在急著表達,卻沒人肯耐心地傾聽。

而內向的人同理心強,就很善於傾聽,聊起天來,他們特別受歡迎。

但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被動。內向者因為同理心強,很少打擾別人,所以常給人沉默寡言的印象。身邊就會有人把他們當成情緒的垃圾桶,什麼破事都往他們心裡倒。還有的人甚至會覺得內向的人好欺負。

而內向者很少會抗議,這就是壞處:被動。我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會深有同感。

  • 3安靜-孤僻

內向者喜歡安靜,自身也安靜。他們做起事來,喜歡的是沒人打擾,最好誰也別理他,讓他安安靜靜地、專注地把事情做好。這是優點。

但如果安靜過了頭,就成了缺點:孤僻。太安靜的人容易被社交圈給忽略,大家不覺得有這麼個人需要關注,這會讓內向者越來越孤僻。

而人如果社交太少,是有危害的。有證據表明,孤僻、孤獨給人帶來的傷害,大約等於每天抽15根香菸。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內向的人怎麼揚長避短

  • 家庭中

內向者在親密關係的溝通中,最大的問題是不表達。

他們不但喜歡猜對方的心意,還總覺得對方應該自動明白他們的心意。

和父母之間還好說,畢竟父母把你從小養大,早就摸清了你的脾氣秉性。但如果是伴侶之間,內向者要是還秉持著猜來猜去的想法,那後果就嚴重了。

當戀愛時的熱情褪去,人在面對柴米油鹽的瑣事時,在心理上都會有倦怠感,這時候,就很容易產生摩擦,彼此覺得對方不瞭解自己。

然而,誰也不是誰肚子裡的蟲,猜來猜去的話,只會誤會一天比一天多。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內向者要說出自己的需求,也弄清伴侶的需求,並彼此尊重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這就要求內向者不能把說出心裡話當成是丟人的事,更不能一有摩擦就冷戰、就顧左右而言他。

你心裡不舒服,那就告訴另一半,要說得明確,讓他能知道你是想安靜地待著,還是想和他好好聊聊、讓他安慰你。

當你對伴侶有疑問的時候,也要大大方方地問出來,別猜,真的別猜。夫妻間的好多矛盾,其實都是猜出來的。瞎猜就像蒙著眼睛過日子,不撞牆才怪呢。

總之,內向或外向只是性格,而不是掩飾矛盾的藉口。特別是內向者,在知道了自己被動、孤僻後,更要學會主動溝通,這比什麼都重要。

  • 職場上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內向者太安靜,不會爭功勞,也不懂得裝可憐,這就容易被忽略。

所以這裡有兩個方法幫你在職場上爭取到本就該屬於自己的利益。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首先是瞭解自己的成績

也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自己完成的工作都整理、記錄下來。包括給公司帶來的收益、做工加班的時長、解決過的難題、開發過的新項目、開拓過的新市場等等。還要列出自己的技能特長、最近的成長、對公司的價值。

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變得強大。當有了這些東西,就能讓內向的人更有底氣,還能在有人要越俎代庖、搶佔功勞的時候,拿出來捍衛自己的利益。

其次是與同事、上司建立交情

我們畢竟是人情社會。內向的你可以安靜,但不要孤僻。安靜是說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八卦,這能為你贏得大家的信任。不孤僻是說你要學著表達你對上司還有同事的關心,多和他們建立聯結。

比如同事之間的聚會,就沒必要把它視為洪水猛獸,總害怕去了不知道說什麼,或者因為有不喜歡的人在就寧肯放棄別的還不錯的同事。就算內向,只要秉持一個原則:不卑不亢,也照樣可以拓展人脈

心理學教你認識孤僻、被動、社交恐懼症,它們都是內向惹的禍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性格里沒有優點和缺點,只有特點。只要用這樣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內向,就能發現自身的光芒。希望西爾維婭·洛肯博士的這本《內向心理學》,能幫你發現自身更多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