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年度規劃,掌控自己的2020

(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都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但我們是否真的使用了這個權利,則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我前段時間跟同學分享時間管理,其實覺得管理這個詞和時間放在一起並不好,因為時間是無法管理的。對於時間,我們不能想用的時候再用,不管用與不用,其都在慢慢流淌。


面對時間,我們只能去行使掌控的權利,做到我的時間我做主。


工作學習了一天,我想叫好友們打幾局遊戲,這就是所謂的時間掌控,也是時間規劃,接下來兩個小時我過的充實又開心。


但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懊惱自己拖延,覺得自己又浪費了時間,這就是典型的沒有使用好掌控時間的權利。


如果對自己的時間失去掌控,我們很難說當下的生活,真的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


其實,如果一個人每週能花一個小時規劃覆盤下自己的人生,幾年下來生活已然完全不同。


這也是我們看到許多同學,畢業三年、五年後,完全發展成了不同模樣。


做好年度規劃,掌控自己的2020


(二)


長期跟大學生打交道,我還是想老生常談一句,大學四年真的很重要,我們不用在畢業時糾結學歷帶來的不公平,名校畢業生獲得的所有優勢都是來自於其四年前中學時代的努力。


而同樣的,畢業後三五年時間裡,會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你大學時期又是如何度過的。


新的一年,我非常建議大家做出自己的一年規劃,並學會使用思維導圖,一層層的拆解,拆的越深,自然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問題本質,以及獲得最為具體的行為路徑。


大量的規劃定了,卻無法實現,主要就是因為目標太大、太遠、太抽象,無法具體化的一點點填充完成的進度條。


人和動物一樣,本身就需要及時反饋,有了正反饋的,才能進入循環,而反饋鏈條過長的事,常常困住許多人,比如減肥、比如學會一門語言。因此如何拆解自己的目標,將很大程度決定目標是否能夠完成。


做好年度規劃,掌控自己的2020

(2017-12 哈佛大學)


其次,做一年計劃,一定要寧缺毋濫,想要做成哪幾件事,需要結合自己的時間、精力,綜合考慮,不要盲目貪多。


我們為了想更好的完成全年規劃,還有一個秘訣就是找到同行者。


加州多明尼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定期跟朋友分享自己目標完成進度的人,超過70%都完成了目標,至少也都做了大半;但對目標保密的人,完成度則不足三分之一。


尋求他人幫助,通過社交媒體監督,可以助推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做好年度規劃,掌控自己的2020


(三)


對於如何進行目標拆解,按進度推進,哈佛大學的專家給出了一個12步指南,每月一步,讓目標分期完成。


一月份,計劃年度目標。


二月份,設計具體計劃,形成時間表。


三月份,探索什麼會點燃你的激情。


四月份,嘗試對外公佈你的目標。


五月份,遇到問題,自我反省。


六月份,中期測評,判斷堅持初心,或調整目標。


七月份,尋找同類,互相感染。


八月份,補充精力,戰略性地分配能量。


九月份,腦補一下目標實現的成果。


十月份,在別人的故事中尋找鼓舞。


十一月份,尋求專業幫助。


十二月份,自我慶賀或自我反思。


希望今天的分享,以及這十二個月度拆分的步驟,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度過庚子年。


最後推薦一本書《人生十二法則》,希望幫助你走出一條不迷茫的路。


作者孫凌,資深校園市場專家,每天分享所思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